国际汉学

节选

[

后记
2010年5月21日是西方汉学的奠基人利玛窦逝世400周年,为了表达对这位中西文化交流**的伟人的敬意,世界各地的学术界都在开会:4月的台.湾辅仁大学会议、5月的巴黎会议与维也纳会议、iO月的旧金山会议、年底的意大利的会议等等利玛窦的文化价值在哪里呢.,就在于他开启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尽管当时的西方世界并未认识到利玛窦的价值,并在东亚以外的地区仍在做着一些极其糟糕的事。但今天西方的知识界大体认耐了文化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道理为了纪念这位西方汉学的奠基人,我们将在《国际汉学》第21辑专门开设一个专栏,以纪念这位西方汉学的奠基人。
汉学文献研究始终是本刊的重点,因为,学术之推进,学术之发展和深入,首先是对其学科文献的基本梳理。《国际汉学》从创刊以来,每辑都有极为重要的汉学基本文献的翻译文章,本期也是如此。梅谦立的《(易经>在西方的**次介绍和翻译》,余三乐所翻译的南怀仁的《康熙朝欧洲天文学的回归》、年轻学者箩莹的《殷铎泽西译<中庸>小议》都是首次在中文学术界刊出,文献和研究价值极高。
北京外国大学的*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依托北外拥有***多外语的优势,对*国文化在**的传播展开研究,因而《国际汉学》每辑也都能发表一些只能在本刊看到的重要的非通用语种国家对*国文化的研究。如本辑李梅老师所翻译的捷克汉学家奥特日赫?施瓦尔尼的《普实克的潜在力量》、丁超老师所翻译的罗马尼亚汉学家鲁齐安?布拉加的《论道》、匈牙利汉学家郝清新、绍莱特的《*国哲学、宗教著作的匈牙利语翻译》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本辑的两篇汉学家访谈也很有特点,一篇是对当代美国汉学家康达维的采访,一篇是对法国当代汉学家何壁玉的采访,两位汉学家都是*国文学的研究者,前者研究汉赋,后者研究*国近代文学,两篇采访互为呼应,使我们可以看到西方汉学界对*国文学研究的大体概况。
从知识论上梳理*国文化外传之轨迹、人物和著作,构建各国的汉学史,这是北外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心对域外汉学把握的一个重要维度,本刊从选辑开始每辑将开辟一个“20世纪*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和影响”专栏,这既是我所主持的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的一个学术成果发表的园地,也是我们一贯的学术追求。
北外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从建立起就将域外汉学的研究与*国文化在当代的重建看做一体两面的工作,我们不仅仅将域外汉学作为一个亟待开拓研究的领域、一个亟待完善的知识体系去研究和把握。同时,我们也将其作为理清*国近代思想和文化发展,重建当代*国文化价值的一个重要工作。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工作是与当代的国学研究在学术理念上有许多相通之处的,是和当下*国学术界对国学的兴趣,*国文化的重建密切相关的。
5月我参加了两岸清华大学所举办的“杜希德与20世纪汉学典范的大转移”学术座淡会,会上汤一介先生.李学勤先生、乐黛云先生、陈来先生、张国刚先生都谈到了这一点,认为国际汉学是今天我们国学重新恢复的重要参照系,因为近代以来国学之兴起是与西方汉学进人*国学术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清华国学院院长陈来先生甚至认为近代之国学是“汉学之国学”,意在说明近代*国学术之发展是与域外汉学互动之结果,近代以来国学的恢复和发展已经不可能只在本土知识的构架中发展和重构。
基于对汉学和国学这样的认识,5月底北外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与台.湾中研院文哲所、德国波鸿大学联合召开了“欧美汉学界对*国哲学的诠释:以罗哲海为中心”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台.湾中研院的李明辉先生、清华国学院的陈来先生、华东师大杨国荣先生、国际儒联的单纯先生等*国思想史研究的著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我们试图通过对德国汉学家罗哲海的《轴心时期的儒家理论》一书的讨论,将对域外汉学的研究与当下*国文化的重建工作连为一体,在世界思想和历史的范围内重新认识*国文明的地位,*国文化所具有的普世性价值。
回想起来,我们已经是第二次召开这样的汉学与国学互动的国际学术会议了,1999年在我们出版了英国著名汉学家葛瑞汉的《*国的两位哲学家:二程兄弟的新儒家》后,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与国际儒联、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大象出版社联合召开了“二程哲学国际研讨会”,当时张岱年先生亲临会议,并做了重要的讲话。北京会议结束后,与会代表前往二程兄弟的故里河南参观访问。十余年后我们再次召开关于*国古代哲学思想价值的研讨会,这表明了我们的一贯的学术追求:在知识的考究中升华思想,在思想的追求中依据知识。
《国际汉学》到本辑已出版了20辑,一个没有正式刊号的学术辑刊走过了15年的历程,有了20辑的积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像《国际汉学》这样的民间学术辑不少,但能像《国际汉学》这样坚持到今天的为数极少。《国际汉学》在日益商业化的*国坚守着自己的学术阵地和学术思想。15年孜孜追求.20辑篇篇华章。《国际汉学》的存在与坚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术界对中华文化复兴的期待,对3000年未有之变局形势下*国文化重建的信心。在《国际汉学》第十辑出版时,当时担任主编的任继愈先生亲自为《国际汉学》第十辑志庆写下了“广交天下学友,共促文教繁荣”的题词。在本刊二十辑志庆之际,《国际汉学》的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汤一介先生又为我们题词:“汉学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汉学是西方人了解*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汉学是*国人反观自身文化的一面镜子”,选题词是学术前辈对我们的期待,是我们为之奋斗之目标。
    张西平

]

内容简介

[

《靠前汉学精选三(套装共6册)包括:汉学—家言、汉学家专页、汉学家访谈录、入华传教士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宗教思想研究、中国基督史研究、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等。
从知识上梳理中国文化外传之轨迹、人物和著作,构建各国的汉学史,理清中国近代思想和文化发展,重建当代中国文化价值。

]

作者简介

[

任继愈(1916年4月15日——2009年7月11日),字又之,汉族,山东省平原县人,中国哲学家、宗教学家、墨学研究专家,曾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1916年出生,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西方哲学。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社科基金宗教组召集人,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他认为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对中国社会各阶层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认识到中国佛教和道教思想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力图将其纳入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2009年7月11日逝世,享年93岁。
张西平(1948—),男,汉族,河南温县人,党员,教授。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亚非学院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中文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汉语教育史靠前研究会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宗教学会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靠前汉学》主编,《国外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主编,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

目录

《国际汉学·第二十一辑》纪念利玛窦逝世400百年利玛窦研究周年专栏对利玛窦中西交流思想及其对两个文明碰撞之影响的思考论《交友论》的格言来源与思想性利玛窦留在南昌的记忆和友谊汉学一家言面对共同的挑战?汉学(*国学)在促进中西理解中的角色汉学家访谈录汉学推手二十载——李亦园院士与蒋经国基金会华裔汉学家与各国汉学汉悼念锲而不舍的汉学家柳存仁教授萧公权与美国汉学20世纪*国古代文化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日常生活世界的形成与建构:《金瓶梅词话》与日用类书先秦文献的立体式研究——以郑良树“商鞅学派”研究为例明代“剪灯”系列小说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国诗歌之精神*国诗歌的韵律传教士汉学文献消除误解:薄贤士和他的《*国礼仪之争问题的说明》范礼安、孟三德记*国书评与书介多元视角下的*国现代文学研究——简评“海外*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中西初识时期的思想文化互动——读张西平《传教士汉学研究》君子的勋业与行藏终末还是当下我读《我的老师高本汉》凝结三十年心血的力作:《俄罗斯汉学史》大象出版社“国际汉学研究书系”书目机构与动态华盛顿大学汉学研究与*国和欧洲的渊源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群体综述——以20世纪80至90年代为中心“当代欧美汉学对*国哲学的诠释——以罗哲海为中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后记……《国际汉学·第二十二辑》《国际汉学·第二十三辑》《国际汉学·第二十四辑》《国际汉学·第二十五辑》《国际汉学·第二十六辑》

封面

国际汉学

书名:国际汉学

作者:张西平 主编

页数:未知

定价:¥358.0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1022422070

PDF电子书大小:8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