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域优化研究
节选
[
我国的新世纪将是城市化世纪,国家和区域的社会和经济将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城市化将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但是,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从自身因素到经济体制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区域城镇空间空间结构问题已越来越上升为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将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要避免不利的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形成,引导其向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方向演化。因此,要认真研究区域城镇空间结构演化的机理,动力和影响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区域城镇空间结构,以科学调控城市化和区域的发展,实现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PRED)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推动区域与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选择此问题作为博士论文进行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区域城镇空间结构是个混沌系统,其优化是个综合性课题,涉及到包括地理学、经济学、城市学、管理学、系统科学、分形几何、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本文研究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唯物辩证法,联系、变化和发展观点贯穿全文,是研究的哲学思想。
]
本书特色
[
我国的新世纪将是城市化世纪,国家和区域的社会和经济将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城市化将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但是,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从自身因素到经济体制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区域城镇空间空间结构问题已越来越上升为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将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要避免不利的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形成,引导其向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方向演化。因此,要认真研究区域城镇空间结构演化的机理,动力和影响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区域城镇空间结构,以科学调控城市化和区域的发展,实现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PRED)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推动区域与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选择此问题作为博士论文进行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区域城镇空间结构是个混沌系统,其优化是个综合性课题,涉及到包括地理学、经济学、城市学、管理学、系统科学、分形几何、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本文研究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唯物辩证法,联系、变化和发展观点贯穿全文,是研究的哲学思想。
]
作者简介
[
何伟,男,1963年出生,江苏省沭阳县人,土地资源管理学博士;现为淮阴师范学院副教授、经济与管理系副主任、城市与园区发展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城市、科技园区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以及节庆经济等的研究,在《南京社会科学》、《统计与决策》、《江苏经济探讨》、《城市问题》、《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合著《农业科技产业化新论》一书,主持省、市厅级课题6个。
]
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方法和框架结构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和今后的努力方向2 空间结构理论与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界定 2.1 区域、空间、结构及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含义 2.2 区域空间结构构成要素 2.3 区域空间相互作用 2.4 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界定及基本含义3 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理论 3.1 单一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 3.2 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理论 3.3 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分形理论4 区域城镇空间结构演化影响因素 4.1 自然环境与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演变 4.2 区域经济发展与城镇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变 4.3 交通与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演变 4.4 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区域城镇空问结构的演变5 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 5.1 城市的概念及基本内涵 5.2 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 5.3 城市与区域的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6 区域城镇空间结构优化与实证研究 6.1 区域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的含义和必要性 6.2 区域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的目标 6.3 区域城镇空间结构优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6.4 淮安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 6.5 淮安市域城镇空间结构指标功效值与协调度的计算 6.6 淮安市域城镇空间结构(1994—2005年)优化状况分析 7 淮安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优化对策 7.1 淮安市城市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7.2 淮安市域城镇等级规模分布研究 7.3 淮安市中心城市性质和主中心空问扩展方向研究 7.4 淮安市县城和市内省规划建设重点中心镇的发展 7.5 淮安市域城镇空间结构的优化构建 7.6 积极主动接受南京都市圈的集聚与辐射 7.7 搞好淮安城市经营 7.8 大力推进淮安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后记
封面
书名: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域优化研究
作者:何伟
页数:302
定价:¥23.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1-02
ISBN:9787010066547
PDF电子书大小:13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