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谈

节选

[

《审美谈》的写法有点像随笔,与条理化、系统化的教科书的写法大有差别;以为称它为“谈”而不称为“论”,似乎较为确切。当然,谈与论二者并没有绝对对立的差别,读者把这些随感录般的东西当做谈或论来翻阅,它都有适应性。《审美谈》写作过程不是按照章节次序先后动笔的,常常是从想得比较成熟或临时有了写作冲动而对其中的某一节先下手的。由于作者要求每一节都要有相对的独立性,以便读者抽出其中的任何一节来阅读,所以整理全部稿件时在章节的组合等方面就产生了困难,内容有相对独立性的各节不便于列入某一专章里。

]

相关资料

[

第一章 也算是绪论我们集体编写的教材——《美学概论》出版以后,有些美学工作者和美学爱好者提出建议,希望另编一本教材,着重论证艺术为什么是审美意识的物质化和集中表现,怎样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也就是说,作为审美对象的艺术创作与作为审美感受的艺术欣赏的关系,是依靠什么主客观条件构成的。而且还建议,对于各种类型的艺术现象以及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的审美性质、审美价值的分析,要尽可能细致一些。我同意做这样的工作,也愿意尽快把它送到读者手里。但是,参加《美学概论》编写工作的同志已经分散,每个人在他原有的工作岗位上有各自的工作,要像1962年前后那样把大家集中在一起,共同探讨问题,然后进行写作是办不到的。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我答应由我自己动手,尽快完成这一任务。但是有一个条件:不按照教科书的方式来写作。我现在动手写作,决定采用一种随感式的写法;而且在论证方式方面不说尽道绝,给肯动脑筋的读者留有余地。偶读清代版本《金瓶梅》的第一回,关于武松与潘金莲对武大郎的不同认识的写法之后,更觉得写论文除了作者的论断之外,不妨也像写小说那样,与读者合作,让他们能共同来下判断。在《金瓶梅》第一回里,潘金莲说:“自从嫁得你哥哥,吃他忒善了,被人欺负,才到这里来,若是叔叔这般雄壮,谁敢道个不字。”武松对哥哥的评价,与嫂嫂的评价有一致的地方,武大为人太好欺负。但基本观点和态度,两人大有出入。他回答说:“家兄从来本分,不似武松撒泼。”由此可见:武大郎作为认识的对象,武松和潘金莲的观点、态度、倾向性都是互相对立的。潘金莲笑着反驳说:“怎的颠倒说!常言‘人无刚强,安身不长’,奴家平生性快,看不上那三打不回头,四打和身转的。”看来嫂嫂对哥哥的评价还没有引起武松警惕,所以才好像安慰似地说:“家兄不惹祸,免得嫂嫂忧心。”如果可以把不在现场的武大郎当做审美对象看待,可不可以说这两个角色对他的评价也可算作审美主体的一种审美感受和审美判断呢?凡是读过《水浒》因而知道武松与潘金莲性格、出身以及他们同武大郎的关系的矛盾性的读者都不难看出,这段对话所反映的武松与潘金莲那主观对客观的感受方面之间,分明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对立。这种认识上的对立,也就是主体灵魂方面的美与丑的对立。譬如说,一个是尊敬与怜惜,一个是鄙视与憎恶。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我再唠叨吗?我想,如果这本书可以作为我在一定时期里学习美学的心得。因而写得不像教科

]

目录

**章 也算是绪论第二章 喜爱与嫌恶第三章 有趣与有益第四章 主体与客体第五章 敏感、错觉与灵感第六章 联想、想象与记忆第七章 直觉与思维第八章 经历与体验第九章 共鸣与同情第十章 自然美与情感第十一章 典型与典型环境第十二章 艺术中的美与丑第十三章 同样与异样第十四章 形象的真实感第十五章 倾向性与艺术性第十六章 再现与表现第十七章 意境与“我”第十八章 继承与独创第十九章 形式与形式美第二十章 矛盾与意味第二十一章 含蓄与明彻第二十二章 虚与实的互动第二十三章 心悟与神遇第二十四章 适应与不适应后记

封面

审美谈

书名:审美谈

作者:王朝闻

页数:479

定价:¥47.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7-01

ISBN:9787010073187

PDF电子书大小:12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