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

节选

[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就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贯彻好全会精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新要求,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充分反映了我们党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坚定信心,充分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万农民群众的共同心愿。
 一、关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的战略考虑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国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许多重大问题亟待解决。党中央决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主要基于以下4点考虑。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要求认真总结好农村革发展的宝贵经验。我国改革发端于农村,农村改革首先从“大包干”突破。30年来,农村改革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取得了极大成功。农村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乃至全国整体改革也产生了深刻启迪和深远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多次召开全会研究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系统总结农村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不仅有利于丰富发展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也是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好纪念。
第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从战略上谋划“三农”发展。党的十七大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了全面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广泛*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门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对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部署,有利于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统一全党全社会的认识,凝聚力量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为顺利完成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第三,顺应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要求系统研究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举措。经过30年改革发展,我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挑战。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不仅要进一步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而且要不断理顺内部利益关系、协调工农、城乡关系;不仅要调整生产关系,而且要完善上层建筑。如何顺应趋势,未雨绸缪,正确应对,巩固发展农村的好形势,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第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求从全局出发强化农业基础。经济社会越发展,农业支撑作用越凸显。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业农村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推动科学发展,协调三次产业关系,必须加强农业这个薄弱环节;加强宏观调控,应对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必须切实保障农产品供给。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集中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既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克服当前矛盾困难的迫切要求。
《决定》的起草,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2008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文件起草组**次全体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就文件主题、基本框架、主要内容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审议《决定》稿,提出了许多重要修改意见。文件起草工作开始时,党中央就下发通知向各地区各部门征求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18个部门和单位开展专题研究。同时,文件起草组到12个省区进行了专题调研,广泛听取地方各级干部、农民群众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工作进行中,充分研究和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决定》稿形成后,党中央再次将《决定》稿下发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并亲自到河南、安徽召开有关座谈会、进行实地调查。党中央对各方面的意见高度重视,责成文件起草组逐条研究吸收,对《决定》稿作了较大幅度的补充和修改。可以说,《决定》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决定》共分三大板块、6个部分:**板块是总论,包括**、第二部分,阐述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第二板块是政策施,包括第三、第四、第五部分,阐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工作部署;第三板块是政治保证,即第六部分,阐述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决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理论上有新创新,政策上有新突破,举措上有新实招,对农民也有新实惠,必将对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关于当前农村改革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
  《决定》系统回顾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充分肯定了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五大成就”和对全局的“四大贡献”,全面总结了农村改革发展积累的“五条经验”,冷静剖析了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四个问题”,深刻阐述了我国总体上“三个进入”的基本判断。
  (一)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使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壹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农村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我们废除人民公社,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粮食等农产品流通,建立了农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建立了新时期强农惠农的政策体系;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着手构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经过体制改革和创新,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3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先后跨上7000亿斤、8000亿斤、9000亿斤、10000亿斤4个台阶,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多少代仁人志士不懈追求的全国人民吃饭问题,创造了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近21%的人口这个了不起的奇迹。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等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结束了主要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
三是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林牧渔全面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壮大,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推进了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实际增长7.1%;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减少到1479万,为世界反贫困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是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成效明显。农村社会主义民主不断扩大,农民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农村依法治理不断加强,乡镇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基层政权建设明显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1.5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交学杂费和教科书费,7.3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566万农村困难群众享受*低生活保障。农村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显著提高。
  五是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积极成效,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深入开展。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融洽,有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决定》全面系统地评价了农村改革发展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历史贡献,标志着我们党对“三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这从改革的角度肯定了农村改革发展对全局的贡献。第二,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从发展韵角度肯定了农村改革发展对全局的贡献。第三,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从稳定的角度肯定了农村改革发展对全局的贡献。第四,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角度肯定了农村改革发展对全局的贡献。
30年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决定》高度概括了5条基本经验。**条,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是我们党指导“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第二条,坚持农业基础地位,这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第三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是激发农民积极性、搞活农村经济的动力源泉。第四条,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基本方向。第五条,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这是农村工作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准则。
(二)当前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农业经营方式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结构深刻变动,乡村治理机制深刻变革,农民思想观念深刻转变。这一切既蕴涵难得机遇,又带来严峻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统筹城乡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市场体系不完善,农村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大量流向城市,形成新的工农、城乡“剪刀差”;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经营机制亟待完善;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公共财政强化农业的长效机制有待建立。二是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耕地减少、水资源匮乏的趋势难以逆转,人口资源环境对农业的约束增强。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极端灾害天气增多。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升,农业比较效益又趋下降,保持农业稳定发展难度加大。三是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虽然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持续扩大;虽然近几年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明显提速,但城乡社会发展差距依然明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四是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不强,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农村社会阶层和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对妥善处理农村各种利益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提出了新的要求。
  针对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决定》十分鲜明地指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需要加快。这是对加快“三农”发展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新概括,充分表明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艰巨性和繁重性,再次警不我们务必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毫不松懈地推进农村革发展。
(三)农村改革发展的阶段性判断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结合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决定》作出了我国总体上“三个进人”的基本判断。
**,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是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看我国发展所处的阶段。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首次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在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作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持续发展,我国经济总量显著增大,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财政实力显著增加,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础和条件。
第二,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这是从现代化发展进程看我国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业已经到了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关口,到了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的紧要关头。工业化快速发展,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技术。城镇化加速推进,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促进农业自身又好又快发展,也对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出了迫切要求。
  ……

]

目录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 农村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 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繁荣发展农村文化 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 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推进农村扶贫开发 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 努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封面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

书名:《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

作者:暂无

页数:439

定价:¥26.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01

ISBN:9787010073897

PDF电子书大小:9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