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历史考察
节选
[
**章 两种现代化理论的比较研究
谈到现代化理论,不少人就把现代化理论等同于西方现代化理论。其实不然。现代化理论包括两大形态,即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思想和产生于欧美的西方现代化理论。虽然这两种理论形态具有质的差别,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点。
比较研究这两种现代化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和运用现代化理论,正确地考察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历程。
**节 一个需要破除的理论误区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现代化思想。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存在着一种误解。不少学者认为,“马克思早已形成关于‘现代’的科学概念,对现代工业社会的特征也有深刻的认识,但却没有提出过‘现代化’的范畴和理论”。①学者们之所以认为马克思“没有提出过‘现代化’的范畴和理论”,主要是如下两种原因
所造成的:一是直接原因,即“现代化”作为一种理论学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后,才率先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流行开来,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在此之前,无论马克思还是其他学者都既未曾对当今学界的专业术语——“现代化”一词作出严格的界定,又没有撰写过“现代化”的专著或论文。据此,中外学者断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没有现代化思想,如果有的话,其“现代化”指的就是“资本主义现代化”。二是根本原因,即不少学者无视马克思对活生生的社会现代化进程的研究,看不到社会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属性或社会经济形态属性,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只有社会发展思想,如果有现代化思想,也只能作为其社会发展思想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不仅西方学者很少论及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思想,就是国内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者也缺乏系统的研究。
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很早就开始使用“现代”、“现代化”的概念。《共产党宣言》一文中,就已经多次出现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代大工业”、“现代生产力”、“现代生产关系”等概念。在《资本论》第二版的跋中,马克思谈到德国的历史条件时说:“……妨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因而也妨碍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建立”,明确地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础和特征,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并称,并视其为现代社会。接下来他又说,“在德国的现实中没有现代的经济关系”,①使用了“现实”和“现代”两个概念。这里所说的“现代”明显具有现代化的意义。在《费尔巴哈》一文中,马克思更是明确使用了“现代化”这一词,把大工业所造成的发达的世界市场和城市称为“现代化的世界市场”和“现代化大工业城市”。不仅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些观点被西方现代化学者公认为是关于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工业化问题的重要提示。美国出版的《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刊载的“现代化”条目中,就赫然引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卷**版序言中的一句话:“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①该书还以马克思的这句话作为阐述现代化含义的**根据。诚然,上述事实还不足以证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现代化思想,否则,这样的理论探讨就过于肤浅。那么,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是否包含有现代化思想呢?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总的说来,马克思一生所从事的理论研究,并不是为了建立某种理论体系,而是为了论证共产主义的必然实现。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把他一生的精力主要用于政治经济学研究,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复杂的机体进行深刻的剖析,阐明了资本主义所包含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灭亡的必然趋势。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主要是由现代大工业和现代大商业所造成的,“采用机器生产以及实行*广泛的分工”,②从而发展了人的能力,“把物质生产变成对自然力的科学统治”,③把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社会带人工业文明社会,使整个社会生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现代色彩。可见,从世界现代化的起源及其发展的一定阶段的角度上看,资本主义和现代化是一种“重合”的世界历史进程。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资本主义是世界现代化发展一定阶段的“代名词”。所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起源及其演变发展过程的考察,也就是对世界现代化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的考察。在马克思那里,“现代社会”主要是指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在许多地方谈到“资本主义社会”时,往往在其前面冠以“现代”二字,称之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有时就直接称为“现代社会”。他说:“‘现代社会’就是存在于一切文明国度中的资本主义社
会,它或多或少地摆脱了中世纪的杂质,或多或少地由每个国度的特殊的历史发展而改变了形态,或多或少地有了发展。‘现代国家’却随国境而异。它在普鲁士德意志帝国同在瑞士不一样,在英国同在法国不一样。”“但是,不同的文明国度中的不同的国家不管它们的形式如何纷繁,却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建立在资本主义多少已经发展了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础上。”①在马克思看来,“现代社会”这一术语是资本主义社会或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通用语,它熔铸了整个资本主义的文化价值体系。当然,现代大工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及其发展并不能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画等号,但是,20世纪初以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毕竟是大工业和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唯一的社会载体,它规定了世界现代化的性质。从逻辑上看,当马克思把现代大工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纳入同一个科学范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他就把对大工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考察与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了。马克思正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源及其发展的剖析,揭示出了世界现代化形成的前提条件、历史起点、内在动力以及实现途径等。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世界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系统考察中。
由于“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①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现代化思想并没有停留在考察现代化的起源和发展的层面上。事实上,马克思对社会现代化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总是与社会形态及其演变发展的考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和发展机制的考察,马克思提出了“资本生产力发展极限”的思想:社会生产力在资本主义形态内的发展极限是由资本的价值生产所规定的,在这一规定的范围内,即便是*完备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也挽救不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灭亡。因此,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社会现代化或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终结果。可以说,马克思从社会形态相继更替的角度对社会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进行考察,其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
由上可见,国内外学术界因为马克思没有集中阐述过“现代化”这一概念、没有写过有关“现代化”的专著,就得出马克思主义中没有现代化思想的结论,显然难以立足。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的
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
为了进一步澄清认识,展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的本来面目,本节力图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现代化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予以阐述。
一、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任何思想理论都不可能凭空产生。一种思想理论的形成需要有特定的时代背景,需要继承前人的理论成果,并且受到创始人的文化水平、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的形成也不例外。
(一)古典市民社会理论和工业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形成的理论前提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的形成,深受古典市民社会理论的影响。欧洲古典市民社会理论是伴随着西欧现代化的进程而出现的,是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社会与国家分离等现代工业社会萌芽的理论。该理论的创立者是洛克、卢梭和黑格尔等自然法哲学家。这一古典市民社会理论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毋庸置疑,当时的现代化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还批判地继承了古典市民社会理论。
……
]
内容简介
[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旋律。站在新世纪历史长河的源头。回顾20世纪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历程,我们感慨万千。
一个多世纪的历程艰难曲折,一个多世纪的社会变迁巨大,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经验宝贵,启示良多,中国不仅要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面且要走自己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为路径。
]
目录
导论**章 两种现代化理论的比较研究 **节 一个需要破除的理论误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 第三节 西方现代化理论述评 第四节 两种现代化理论之比较第二章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艰难起步与曲折 **节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含义和分期 第二节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产生 第三节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发展与挫折 第四节 中国早期现代化失败的历史必然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与拓展 **节 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节 初步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第三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与拓展 第四章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若干理论思考 **节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启示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面临的重大历史难题 结束语 全球化形势下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参考文献
封面
书名: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历史考察
作者:谭来兴 著
页数:318
定价:¥20.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2-01
ISBN:9787010075006
PDF电子书大小:54MB 高清扫描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