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穿行-域外访史与社会主义寻踪

节选

[

《历史穿行:域外访史与社会主义寻踪》由37篇文章组成,正如向前所说:“有游记、有散记、有论述、有访谈”,“从地域上看,北美、东欧、西欧、南美,都涉及到了”。它“保存了史料,记述了轶事,谈论了见闻,表达了感慨”。书中谈论的问题,政治、经济、文化,治学之道、学科建设、档案制度、建筑风格、风俗习惯、心理状态等方面,或多或少都涉及到。这部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对读者了解许多国家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国外政治家、学者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看法大有帮助,是有用的好书,值得一读。

]

相关资料

[

插图:苏共的宣传体制是绝对集中的。它把舆论控制作为基本任务。因此“强行灌输”、“夸大事实”、“隐瞒真相”、“控制异见”、“垄断真理”和“操纵舆论”便成为苏共意识形态宣传的主要功能。它就是要人民相信,苏共一贯正确,苏共就是真理的化身。而事实上,垄断真理和垄断人们思想的后果,就是使人们不再相信意识形态宣传的真实性,从而也对政治失去兴趣。成本巨大的意识形态机器,不但起不到鼓动人民同心同德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使人感到厌倦、失望。这就是意识形态操作的失败。现任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就曾坦言:垄断意识形态制度,是苏共垮台的原因之一。同上文提到的党史写作与宣传一样,意识形态宣传的核心,也在于它的真实性。如果宣传不能把事情真相告诉人民,如果在喧嚣和连篇累牍之中,偏偏隐去了真实的部分,那么,无论多么豪华的词语,多么气势恢宏的概念和逻辑,都只能是空论而已。特别是,鼓吹一贯正确,明明问题已经成堆,发展到了严重地步,却仍高调宣传歌舞升平,这是人民最为反感的。事实上,在传媒高度发展的今天,舆论控制和消息封闭已经做不到了。人们有了更多的信息渠道,于是也有了更敏锐的判断力。根据苏共的经验教训,人们所追求的意识形态宣传的内涵,还不仅仅就是一个“真实”问题。如果说,社会意识形态本身是体现社会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是表明社会大多数人根本利益的话,那么,它在性质上必定同社会意识是相契合的。它不应同社会割裂,更不应该变为社会大众的赘物或对立物。例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人民拥护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社会实践,是因为人民认同它,相信它。因此,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宣传,受到人民的普遍接受。又如,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中人民认同的理论意识形态,因而它成为深入人心的基本价值观。

]

本书特色

[

《历史穿行:域外访史与社会主义寻踪》:克伦茨总书记访问记,与亚历山大·利洛夫论改革,苏共垮台经验教训思考,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中国的改革与中美关系,谁是毛泽东的“继承人”,20世纪60年代美国试图对中国核计划实施打击揭秘。在哈佛听“文革”课,我在美国查档案。

]

目录

序克伦茨总书记访问记与亚历山大,利洛夫论改革访谈捷克政治家兰斯多尔夫对话波兰前总理米莱尔先生同民主德国*后一任驻华大使的交往与交谈艾廷格尔博士访问记彼德斯教授一夕谈与迪克曼教授谈党史柏林墙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苦难,是谁加给我们的——欧洲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参观有感如何应对外部压力并作出反应——苏共垮台经验教训思考之一关于处理理论意识形态问题的两项思考——苏共垮台经验教训思考之二一个对现实主义理念和真正利益关系的考验——关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期中国的改革与中美关系邓小平1974年与基辛格的五次会谈近期美国中共党史研究杂谈三则2006年:西方研究中共历史的若干情况谁是毛泽东的[继承人]六十年代美国试图对中国核计划实施打击揭秘访罗见闻猫访问古巴散记狲[费正清中心]的[赛米那]在哈佛听[文革]课我在美国查档案走进[总统图书馆]看美国学者的读和写胡佛研究所访史记一位美国友人的真知与灼见——访原美军赴延安观察组成员谢伟思先生一位美国友人眼中的中国抗战——原美军赴延安观察组成员彼德金上校访问记跋

封面

历史穿行-域外访史与社会主义寻踪

书名:历史穿行-域外访史与社会主义寻踪

作者:李向前

页数:337页

定价:¥39.8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010089201

PDF电子书大小:14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