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资本主题论研究

本书特色

[

本书仅仅围绕“资本主体性”这一马克思整个批判理论的核心思想,系统清理了“资本主体性”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体性”的内在结构和思想渊源,进而提出,马克思哲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的批判,也不是单纯诉诸哲学史的形而上学批判,而是对资本和现代形而上学的双重批判,即“资本—主体性”批判。这为我们批判性地考察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经济发展和意识形态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同时,这一思想又与马克思的整个哲学观变革一起构成了马克思重新理解、考察和剖析现代社会的“资本主体论”。在当前的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只有准确把握马克思哲学这种特殊的理论性质,才能真正地理解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观变革,以及对整个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内在意识形而上学的根本超越。

]

目录

导论**章  “资本主体性”的产生和发展   **节  “资本主体性”的发展历程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经济现象的“三重颠倒”     三、“普照的光”     第二节  “资本主体性”概念的提出    一、资本作为“自行增殖的物”    二、资本作为“社会关系”    三、“资本作为主体”    第三节  “资本主体性”的实质    一、自行增殖的价值主体    二、颠倒的社会关系    三、异化的主体性第二章  “资本主体性”的三副面孔  **节  存在对资本的从属    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二、“生产劳动”原则的扩大化      三、存在作为“生产资料”    第二节  价值的“结构性革命”    一、“生产的终结”?    二、价值的颠覆与重构    三、资本对价值的僭越  第三节  文化资本化    一、大众文化的兴起    二、文化的非批判化    三、“资本自我”取代“主体自我”第三章  “资本主体性”溯源  **节  “主体”的“人化”    一、近代之前的“主体”概念    二、“主体性原则”的确立    三、人的主体地位的*终确立  第二节  “上帝人本化”与主体形而上学的确立    一、“实体即主体”    二、“上帝人本化”    三、从“意识优先”到“理性优先”    第三节  资本作为“主体化的实体”和“实体化的主体”    一、数学因素与现代形而上学    二、价值“公约化”      三、资产阶级价值谱系*终形成 第四章  “资本主体性”的当代发展   **节  从“商品生产”到“欲望生产”       一、“商品生产”与作为“缺失”的欲望     二、欲望从“缺失”到“生产”      三、欲望产生“现实性”    第二节  欲望与资本的合流:厘清现代性的生产逻辑    一、生命的“形而上学”本性    二、资本“脱域化”与欲望“辖域化”       三、现代形而上学的完成  第三节  “资本主体性”的“双重架构”     一、现代社会的“双重现实”      二、资本批判与哲学批判的统一     三、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出场路径第五章  “资本一主体性”批判  **节  马克思超越意识哲学的内在逻辑    一、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二、“感性能动性”为“意识能动性”奠基    三、“生产过程主体”取代“思维过程主体”  第二节  “自由劳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本体论意义    一、黑格尔对劳动的“过程化”理解     二、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概念的继承和批判    三、“自由劳动”概念的提出及其理论意义  第三节  “共产主义”的关键词    一、“超验”与“经验”:超验就在经验之中    二、“劳动”与“游戏”:劳动成为游戏    三、“理论”与“实践”:纯粹理论生活理想的再现    四、“人”与“存在”:人和存在一起成长    五、“还乡”与“诗意的栖居”第六章  马克思“资本一主体性”批判的内在张力  **节  对马克思哲学批判的通常理解及其存在问题  第二节  马克思“资本一主体性”批判的理论内涵  第三节  马克思“资本一主体性”批判的“超越维度”  第四节  作为“实践形而上学”的马克思哲学附录  “内在”与“超越”——内在意识形而上学的根本焦虑参考文献索  引  后  记

封面

马克思资本主题论研究

书名:马克思资本主题论研究

作者:刘梅

页数:326

定价:¥49.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010134710

PDF电子书大小:12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