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人的共生共在
本书特色
[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类进入了全球化、后工业 化进程,与之相伴的是社会呈现出了高度复杂性和高 度不确定性,并以风险社会和危机事件频发的形式直 接作用于我们的生活,使人的共生共在的主题突出了 出来。全球化、后工业化意味着人类社会的再一次历 史性转型,即实现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
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中,社会建构是 从抽象的、原子化的个人出发的。启蒙思想设定了人 的权利,随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兴起则发现了人是 利益的追逐者,并据此而建构起了我们既已拥有的这 个社会。鉴于这个社会已经陷入了风险和危机事件频 发的状态,面向未来的社会建构方案必须实现出发点 的根本性变革。我们认为,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 的社会建构需要从人的共生共在出发。在此过程中, 社会科学研究所应承担起的使命就是,探索如何从人 的共生共在出发去开展社会建构。
《为了人的共生共在(精)》是张康之研究政治哲 学的专*。
]
作者简介
[
张康之,江苏铜山人,1957年出生,哲学博士,南京大学服务型政府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五、第六届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专家,人大复印资料《公共行政》执行编委,全国MPA核心课程“公共伦理”师资研讨班授课专家。出版专*、教材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 1999年获首届全国**博士学位论文奖,2013年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015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O年、2014年分获北京市第十一、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主要研究领域:行政哲学与文化。
]
目录
导论:合作行动的方针 一、全球化、后工业化 二、认识到人的共生共在 三、构想合作行动**章 从世界化到全球化 **节 资本主义世界化 一、世界化进程结束了 二、民族国家的命运 三、合作治理的要求 第二节 全球化中的焦虑 一、人们陷入焦虑之中 二、走向开放的进程 三、差异与流动性第二章 变革时代中的社会 **节 社会治理的变革 一、全球化中的国家与民族 二、共生共在的要求 三、寻求合作治理 第二节 社会治理变革的背景 一、社会的复杂性化 二、如何回应复杂性 三、改革和创新第三章 社会治理的重构 **节 社会建构的起点 一、社会建构的逻辑 二、权利的自我否定 三、社会重构的机遇 第二节 从民主到合作 一、思想重构的任务 二、民主政治的缺陷 三、对民主的超越第四章 社会构成的新变化 **节 地域、领域与领域融合 一、领域分化的历史 二、领域分化后的社会 三、领域融合的萌动 第二节 领域融合与合作治理 一、踏着领域融合的节奏 二、领域融合中的社会治理 三、走向合作治理第五章 合作行动模式 **节 界定合作行动 一、道德化中的合作行动 二、从精英治理到合作行动 三、合作行动的规范 第二节 合作行动的条件 一、合作行动中的人 二、信任和道德 三、人的共生共在第六章 行动的出发点与目标 **节 合作行动的出发点 一、从人出发正在成为历史 二、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从人的共生共在出发 第二节 反思正义追求 一、正义是个历史范畴 二、正义供给的路径 三、正义的类型第七章 作为行动者的组织 **节 组织模式的变革 一、对集体行动的新要求 二、官僚制组织受到挑战 三、生成中的合作制组织 第二节 非控制导向的组织 一、管理与控制 二、打破控制导向 三、非控制导向第八章 理性的重建 **节 发现经验理性 一、理性的自反 二、工具理性的后果 三、基于经验理性的行动 第二节 经验理性的功能 一、理性的社会治理 二、关照人的情感与道德 三、基于经验理性第九章 社会科学的使命 **节 转型中的社会科学 一、现实中的历史与未来 二、终结认识论思维 三、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第二节 反思分析性思维 一、分析性思维的生成 二、分析性思维的方法 三、另一种形式的科学第十章 话语的重建 **节 面向未来的社会科学 一、应当走出历史 二、只能走创新之路 三、在解构中再建构 第二节 建立起中国话语 一、实践呼唤中国话语 二、建立中国话语的机遇 三、面向未来的理论探索主要参考文献
封面
书名:为了人的共生共在
作者:张康之
页数:389
定价:¥94.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010156101
PDF电子书大小:13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为了人的共生共在》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