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图景与哲学的视界

作者简介

[

庞立生,1971年生,山东郯城县人。现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等,获评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6年受聘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性社会理论、意识形态建设与当代精神生活问题。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多项**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现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出版《理性的生存论意蕴》《当代精神生活的物化问题及其批判》《当代西方社会理论与方法》等学术专著,在《光明日报》《哲学研究》《现代哲学》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

目录

**章 当代西方哲学与社会理论反思现代性的理路与趋向一、从理性批判到社会文化理论批判的视域转换二、现代性批判的全球化语境三、对现代性的建设性重写
第二章 现代性社会理论:经典传统与发展逻辑一、现代性社会理论的思想传统二、现代性社会理论传统的当代扩展三、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批判传统及其思想效应
第三章 现代性的变革与当代社会理论的发展趋向一、寻求对社会生活的整体性理解二、强化社会理论的批判性和人文性向度三、多元现代性的发展与新型现代性的建构四、超越实证主义与非实证主义的二元对立
第四章 转向生活世界的伦理学变革一、当代伦理学变革的思想理路二、伦理学变革的基本方向三、伦理学如何转向生活世界
第五章 “哲学的转向”与哲学观的当代变革一、哲学观变革与现代性问题二、哲学转向的三重向度三、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第六章 布迪厄与马克思:社会实践理论的契合与分野一、作为社会理论起点的实践概念及其方法论取向二、阶级与资本:对社会生活结构的实践论分析与批判三、马克思与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比较的启示
第七章 阿伦特与马克思:劳动理论的现代性批判意蕴一、劳动观与劳动论题二、马克思劳动理论作为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独特视域三、马克思与阿伦特劳动理论的不同归宿
第八章 当代辩证法的生存论态度与人文旨趣一、人的生命本性和生活活动:辩证法的人学根基二、人的生存的理性态度:辩证法敞开的人生态度三、时代精神状况:知性的对立与存在的焦虑四、当代辩证法的价值旨趣:挺立个体内在超越的精神生活
第九章 当代中国哲学的个性化发展问题一、哲学发展的个性化趋向二、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到当代中国哲学的个性化追求三、超越哲学的知识论立场:哲学个性化发展的思想前提四、深度对话:当代中国哲学个性的生成之路
第十章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嬗变与发展态势一、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分化流变与理论性质二、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谱系与理论形态三、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态势
第十一章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一、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性问题二、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批判三、社会主义运动及其实践模式的反思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国意义与中国意识
第十二章 “哲学的终结”与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哲学之思一、“语言转向”与“哲学的终结”二、“哲学的终结”与哲学观的当代变革三、当代哲学自我形象的重塑——走向后哲学文化?四、走向后形而上学时代的体验之思
第十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与精神生活的现代性处境一、精神生活的自然主义与超验主义传统二、精神生活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三、历史唯物主义对精神生活现代性状况的批判四、历史唯物主义与精神生活物化处境的扬弃
第十四章 精神生活的物化与精神家园的当代建构一、精神生活的物化:“物化时代”的消极历史效应二、精神生活物化困境的超越与扬弃三、文化自觉与精神家园四、融入精神家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与当代使命
第十五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明教养一、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蕴含的文明教养与思想张力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道路的价值自觉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敞开一种新的文明类型的哲学实践
第十六章 民族复兴的文化自觉与哲学憧憬一、文化自觉:反省与厘清民族复兴的精神基础二、文化传统:民族精神家园的生命根基三、时代的“言外之意”与民族复兴的哲学憧憬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封面

现代性图景与哲学的视界

书名:现代性图景与哲学的视界

作者:庞立生

页数:254页

定价:¥39.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010179209

PDF电子书大小:3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