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常态化研究

本书特色

[

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常态化措施更符合思想建设规律,更注重可持续发展。它所秉持的基本原则是:明确的价值理念、高度的价值自觉、广泛的价值认同和鲜明的价值特色。建设理念常态化,不搞“政绩工程”、“速成模板”、建设进程常态化,不搞“临时突击”、“定期达标”、建设方法常态化,不搞“运动式”、“一刀切”、表现形式常态化,不搞“独幕剧”、“单打一”。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偏常现象,分析了思想认识上的偏常、实践方式上的偏常、方法选择上的偏常,偏常的原因在于畸形的名利追求、无聊的猎奇心理、无度的文化狂欢、不良的价值遗存和过度的攀比心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常态化的路径包括:价值认同常态化,经常提高在共识上下功夫;社会约束常态化,经常在生活规范上下功夫;利益调处常态化,经常在物质保障上下功夫;法治建设常态化,经常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上下功夫;道德养成常态化,经常在践行上下功夫;作风建设常态化,经常在预防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常态化的责任担当,主要表现为党员干部的领导责任、广大群众的主体责任、知识分子的学术责任和宣传机机构的普及责任。

]

内容简介

[

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常态化措施更符合思想建设规律,更注重可持续发展。它所秉持的基本原则是:明确的价值理念、高度的价值自觉、广泛的价值认同和鲜明的价值特色。建设理念常态化,不搞“政绩工程”、“速成模板”、建设进程常态化,不搞“临时突击”、“定期达标”、建设方法常态化,不搞“运动式”、“一刀切”、表现形式常态化,不搞“独幕剧”、“单打一”。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偏常现象,分析了思想认识上的偏常、实践方式上的偏常、方法选择上的偏常,偏常的原因在于畸形的名利追求、无聊的猎奇心理、无度的文化狂欢、不良的价值遗存和过度的攀比心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常态化的路径包括:价值认同常态化,经常提高在共识上下功夫;社会约束常态化,经常在生活规范上下功夫;利益调处常态化,经常在物质保障上下功夫;法治建设常态化,经常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上下功夫;道德养成常态化,经常在践行上下功夫;作风建设常态化,经常在预防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常态化的责任担当,主要表现为党员干部的领导责任、广大群众的主体责任、知识分子的学术责任和宣传机机构的普及责任。

]

作者简介

[

孟宪平教授,1968年10月生,河南沈丘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主持完成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分别是:“转型期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研究”(编号08BKS055)、“非制度化生存的负面效应及其治理研究”(编号10ZZX00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常态化研究”(编号13BKS075) 。主持四项省部级课题研究,分别是:“建国以来农民身份的变迁与中国共产党农村政策的人本取向研究”、“河南省创建民族团结长效机制经验研究”、“转型期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建设研究”。在光明日报、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文章,有13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收录,1篇被《新华文摘》收录。出版的个人著作有《转型与嬗变:中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机制研究》、《以人为本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领导干部能力研究》、《领导者心理问题特别调查与解读》。获得省级三等奖以上学术奖励4项。

]

目录

导论
**章 社会核心价值观及社会价值体系的多维分析 24
**节 价值观及社会价值体系的基本概念 24
一、价值和价值观 24
二、价值观及价值体系及其历史形态 26
三、价值体系的社会联系和矛盾运动 28
第二节 社会价值观及社会价值体系的符号寓意和认同方式 32
一、社会价值观及社会价值体系的符号寓意 32
二、社会价值观及社会价值符号认同的基本样态 36
三、多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符号之辩及认同差异 39
第三节 社会价值观及社会价值体系的多维审视 43
一、政治视角中的社会价值观及社会价值体系 44
二、经济视角中的社会价值观及社会价值体系 45
三、文化视角中的社会价值观及社会价值体系 48
四、制度视角中的社会价值观及社会价值体系 49
五、哲学视角中的社会价值观及社会价值体系 52
第四节 社会价值观及社会价值体系的依存系统 54
一、社会价值观及社会价值体系的生态依存系统——自然层面 54
二、社会价值观及社会价值体系的时空依存系统——历史层面 57
三、社会价值观及社会价值体系的思想依存系统——主体层面 59
四、社会价值观及社会价值体系的观念依存体系——思想认识层面 62
第五节 社会价值观及社会价值体系的边界意识及其影响因素 65
一、价值的边界意识 65
二、价值边界意识的主要形态 69
三、影响核心价值边界意识的因素 71
第二章 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及价值体系 74
**节 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及价值体系的发生及变迁 74
一、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及价值体系的演变历程 74
二、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及价值演变的动因或机理 76
第二节 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及价值体系的德行约束 80
一、封建纲常伦理中的行为范式 80
二、修齐治平中的人格要求 82
三、家国同构中的夷夏之别 84
四、体用之辨中的价值守望 86
第三节 儒家价值观语境中的中国传统社会范型 89
一、儒家思想支配下的宗法伦理范型 89
二、社会专制结构中的封建政治范型 92
三、伦理与政治结构中的文化范式 94
四、几点简单评价 97
第四节 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及价值体系的社会功能和消极作用 98
一、积极功能 99
二、消极作用 101
第三章 资产阶级价值观及价值体系的实践举例 106
**节 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发展 106
一、西方哲学思想中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 106
二、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 115
三、现代西方政治学理论中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 117
第二节 资产阶级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本质及其批判 119
一、资产阶级民主观 119
二、资产阶级自由观 121
三、资产阶级平等观 123
四、资产阶级博爱观 124
第三节 国外价值观实践和价值体系建设的典型实例 125
一、美国的价值模式及实践 125
二、日本社会的价值形态及实践 128
三、俄罗斯的价值追求及实践 130
四、新加坡的价值模式及实践 131
五、韩国的价值模式及实践 133
第四章 马列主义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价值体系及其实践 136
**节 马列主义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思想维度 136
一、以消灭阶级为起点的人权观 136
二、以人民利益至上的群众主体价值观 139
三、以劳动优先为基础的幸福观 142
四、以人际联系为纽带的交往观 144
五、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未来观 146
第二节 马列主义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叙事特征 148
一、空想社会主义者提供的话语线索 149
二、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设定的色调 151
三、“生活世界”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行为在场 152
四、“世界历史”语境中的共产主义社会及人的全面发展 153
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实践 155
一、社会价值观的正能量及社会主体的作用 156
二、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及其叙事特征和话语畸变 157
三、负向流衍的价值力量及消解方式 161
第四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解构与建构 163
一、唯物的抑或唯心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 164
二、双向的抑或单一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 165
三、假想的抑或真实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 166
四、结构的抑或解构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 168
第五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体系的理论阐释 170
**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多重规定性 170
一、对应有品格的规定 170
二、对应有意蕴的规定 171
三、对建设思路的规定 176
四、对重要关系的规定 17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表达 180
一、在主体层面上的功能表达 181
二、在实践层面上的功能表达 183
三、在发展层面上的功能表达 184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协调机理 187
一、价值自觉中的道德协调 187
二、思想建设中的利益协调 189
三、党和政府的政治协调 191
四、社会传承中的家庭协调 192
五、品质养成中的自我协调 194
第六章 社会价值体系建设经常化的传统形态、经典思想和现实理论 197
**节 中国传统社会儒家价值体系的制度化大众化生活化 197
一、确立制度化的贯彻方式 197
二、寻求常态化的价值认同 200
三、采用生活化的形式传播 202
四、采取经常性措施治理异端思想 205
第二节 马列主义关于价值体系建设长期性的论述 207
一、意识形态建设的长期性 207
二、思想教育过程的长期性 210
三、方法选择的持久性 212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长期性的思想 214
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代领导集体的有关思想 214
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有关思想 217
三、以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有关思想 218
第七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常态化的依据、要求和原则 222
**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常态化的基本依据 222
一、常态化措施更符合思想建设规律……………………………………………………222
二、常态化措施更注重可持续发展………………………………………………………225
三、历史经验的总结………………………………………………………………………22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常态化的基本要求…………………………… 227
一、确立正确的实践理念…………………………………………………………………229
二、树立高度的价值自觉…………………………………………………………………232
三、形成广泛的价值认同…………………………………………………………………234
四、体现鲜明的价值特色…………………………………………………………………236
第三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常态化的基本思路……………………………… 238
一、建设理念常态化,不搞“政绩工程”、“速成模板”……………………………… 240
二、建设进程常态化,不搞“临时突击”、“定期达标”………………………………242
三、建设方法常态化,不搞“运动式”、“一刀切”……………………………………244
四、表现形式常态化,不搞“独幕剧”、“单打一”……………………………………246
第八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偏常现象及原因分析 248
**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偏常现象 248
一、思想认识上的偏常…………………………………………………………………..248
二、实践方式上的偏常…………………………………………………………………..252
三、方法选择上的偏常…………………………………………………………………..25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偏常的原因 254
一、畸形的名利追求……………………………………………………………………….254
二、无聊的猎奇心理……………………………………………………………………….256
三、无度的文化狂欢……………………………………………………………………….258
四、不良的价值遗存……………………………………………………………………….260
第九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常态化的路径选择 261
**节 把握常态化的工作要点 263
一、价值认同常态化,经常提高在共识上下功夫 265
二、社会约束常态化,经常在生活规范上下功夫 268
三、利益调处常态化,经常在物质保障上下功夫 270
四、道德养成常态化,经常在践行上下功夫 273
五、作风建设常态化,经常在预防上下功夫 275
第二节 体现常态化的责任担当 275
一、党员干部的引领责任 282
二、广大群众的主体责任 284
三、知识分子的学术责任 287
四、宣传机构的普及责任 289
第五节 构建常态化的机制体系 291
一、常态化的学习提高机制 291
二、常态化的践履躬行机制 293
三、常态化的文化治理机制 295
四、常态化的网络行为规范机制 297
五、常态化的话语叙事表达机制 299
六、常态化的知行结合机制 302
参考文献 304

封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常态化研究

书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常态化研究

作者:孟宪平 著

页数:334

定价:¥58.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1-01

ISBN:9787010200675

PDF电子书大小:130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