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谁寄锦书来

节选

[

唐代诗人中,刘禹锡在我的心里有一种亲切感。年轻时,在崇明岛“插队落户”,我曾读到他写芦苇的《晚泊牛渚》:“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诗中描绘的景象和意境,当年曾引起我的共鸣。

我喜欢芦苇。这是我家乡崇明岛上*多的植物,它们曾陪伴我度过青春岁月中那段苦涩时光。长江边那些高大的竹芦,河沟畔那些清秀的白穗苇,在我眼里,都是多姿多情的朋友,在孤寂的日子里,它们给我带来快乐和安慰,引起我美妙的遐想。秋风中,大片盛开的芦花在晚霞里起伏,在月光下涌动,红如血,白如霜,凄美,悲凉,是生命的赞歌。而刘禹锡的诗,展现的就是此类情景,读来怎不令人心动。刘禹锡在另一首题为《西塞山怀古》的诗中,又一次写到芦苇:“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芦苇在这首诗中,也是凄楚萧瑟的形象,让人联想起人生的漂泊,岁月的无情。

我曾经纳闷,古代诗人,为何对芦苇视而不见,如此美妙的生命,似乎很少在他们笔下出现。后来读古诗多了,发现自己原来孤陋寡闻。《诗经》中就有写芦苇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唐诗中,写芦苇的篇章也不少,如贾岛:“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韦应物:“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白居易:“可知风雨孤舟夜,芦苇丛中作此诗”,贯休:“芦苇深花里,渔歌一曲长”,齐己:“寒涛响叠晨征橹,岸苇丛明夜泊灯”,许浑:“横塘一别已千里,芦苇萧萧风雨多”……尽管芦苇在诗中一掠而过,但却是重要的意象,而且大多表现凄凉的景象,和芦苇做伴的,是秋风秋雨,是长夜孤舟。诗人笔下出现芦苇,难道都是心情惆怅时?当然不是,王贞白曾以芦苇为题写过一首五言古风,写的是他在自己的庭院里种芦苇,“高士想江湖,湖闲庭植芦”,全诗二十行,写他植芦赏芦的闲适心情,虽然也有情趣,但我不太喜欢。芦苇应该野生,应该在水畔自由生长,在天地间展现生命的美丽和坚忍。岑参的诗中曾写到芦苇:“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这是我喜欢的句子。芦风,可以引发很多美妙联想。

遗憾的是,古诗中写初春野地芦芽的很少见。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人们熟悉的是前两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而我,更喜欢后面那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东坡看到了芦芽。虽只是三个字,却使我浮想联翩。写到这里,我的眼前便出现芦芽出土的景象,初春时分,解冻的河岸上,嫩红的芦芽悄然钻出泥土,在料峭寒风中,它们犹如春之宣言。

]

本书特色

[

触景生情,信手拈来,一场场,一幕幕,生命要开花,要歌唱,所以文字要跳舞。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诗魂不死,诗人不绝。我想,只要我们还在使用汉字,中国古诗的魅力便不会消失。

]

前言

[

诗魂不死

现代人,生活紧张,物欲膨胀,很多人心烦意乱,怨尤顿生,大千世界纷繁热闹,却寻不到一个清静去处。殊不知,有一个美妙所在,人人都可随意造访,如能沉浸其中,哪怕是片刻瞬间,也是莫大享受。这所在,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

读诗,而且是读古诗,岂不背时?

我们老祖宗,用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创造了人类文学宝库中*耐人寻味的文字。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少了不起的诗人,方块字被他们反反复复使用,却常用常新。中国的古诗,以简练的文字,构筑成阔大幽深的意境,让人惊叹,这实在是汉字的光荣。那些流传千百年而依旧魅力不衰的优秀诗词,是文字中的钻石,是真正的文学瑰宝,识字的中国人,如果不懂得欣赏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些宝贝,难道不是天大的憾事?

宋人魏庆之,有《诗人玉屑》传世,数百年来一直有人在渎、在研究,那是一本诗话,内容和作诗有关,有诗人的故事和言论,也有关于写诗方法和种种论述。我要写的文字,其实和这本书没有太大的关系。我喜欢《诗人玉屑》这书名,尤其是“玉屑”这两字,想象一下,一把雕刀,滑过润沽的玉石,刀锋下,溅起晶莹的碎玉,如雪,如丝,一缕缕,一片片,在阳光下飞舞、飘扬,虽只是闪烁于片刻瞬间,却可以长久漾动于心头,那奇妙的清亮莹光,可以驱逐浊思,照亮幽暗的心谷。读古诗,当然可以用现代人的眼光,欣赏的触角和情感的波动,若能如刀锋琢玉,滑过古人智慧艺术的诗句,溅起片片玉屑,何其美妙。

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诗魂不死,诗人不绝。我想,只要我们还在使用汉字,中国,古诗的魅力便不会消失。

2010年夏日于四步斋

]

内容简介

[

现代人,生活紧张,物欲膨胀,很多人心烦意乱,怨尤顿生,大干世界纷繁热闹,却寻不到一个清静去处。殊不知,有一个美妙所在,人人都可随意造访,如能沉浸其中,哪怕是片刻瞬间,也是莫大享受。这所在,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

    读诗,而且是读古诗,岂不背时?

   

我们老祖宗,用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创造了人类文学宝库中*耐人寻味的文字。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少了不起的诗人,方块字被他们反反复复使用,却常用常新。中国的古诗,以简练的文字,构筑成阔大幽深的意境,让人惊叹,这实在是汉字的光荣。那些流传千百年而依旧魅力不衰的优秀诗词,是文字中的钻石,是真正的文学瑰宝,识字的中国人,如果不懂得欣赏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些宝贝,难道不是天大的憾事?

]

作者简介

[

  赵丽宏,诗人,散文家。1952年生于上海。“文革”期间曾在故乡崇明岛“插队落户”,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全国政协委员。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各种专著共六十余部,有五卷本《赵丽宏文集》行世。散文集《诗魂》获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散文《曰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

目录

序:诗魂不死
春在溪头荠菜花
与时间论道
人去鸿飞
松风
锦瑟
美人之美
孤独
永恒
冷翠烛下人鬼情
千岁之忧
观沧海
龟虽寿
悠然见南山
绝唱

封面

云中谁寄锦书来

书名:云中谁寄锦书来

作者:赵丽宏

页数:228

定价:¥30.0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020084333

PDF电子书大小:12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