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超访谈录

节选

[

麦康森:和一个人的成长关系*密切的**是父母,父母的行为对你的影响会很大;第二就是老师,老师的言行和价值观、世界观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1985年,在山东海洋学院读完硕士学位的麦康森,回到家乡广东到湛江水产学院任教。1990年,湛江水产学院获得了一个国家公派出国进修的名额,由于竞争激烈,学校决定用外语考试的办法进行选拔,麦康森*终以**名的成绩获得了远赴爱尔兰留学的机会。经过四年努力,1994年勤奋好学、勇于挑战的麦康森在博士论文答辩时,国外严谨挑剔的评审团对他论据充分、结论准确的论文,几乎没问问题就通过了,麦康森获得了爱尔兰国立大学动物学(营养与饲料)的博士学位。

小超:外出留学的时候,有没有私下里或者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想一想,外面的环境和条件会比国内好一些,我不回家了?

麦康森:我是一个普通人,也曾有过这种想法,但是*终我还是选择了回国。在国外。我从已经移民的那些人反馈的信息了解到他们中的很多人,差不多超过80%甚至90%的人在国外都是学非所用,很多人为了生存,找了不是自己专业领域的工作。所以我就想,如果不去从事自己专业工作的话,学了二十多年的专业优势就没有了,所以*后我还是选择不放弃专业,回国。1994年我回国的时候感觉中国在飞速发展,这里的机会可能会更多。我现在还对很多没有回国的人说:“只要想干事,只要能干事,你回来就有事干,就能干成事。”

小超:1994年,您作为一个“海归”,可以选择的工作肯定很多,*后您是怎么选择的?

麦康森:我回国的时候的确有很多选择,*终我还是选择回到我的母校,一中国海洋大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的导师、中国海洋大学校长管华诗院士,还有我的老师李爱杰先生,他们非常希望我能回中国海洋大学。另一方面我觉着所学的专业,在中国海洋大学这个平台上能有更大的发挥,所以我*终选择了中国海洋大学。

小超:事实证明您当初的选择是明智的。

麦康森:人生只有一条路,没有比较,但是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去比较。我想说的是,一旦选定之后就要一直走下去,并认同它是*好的选择。

不放弃自己专业的麦康森,*终选择了回到祖国。回到母校工作的麦康森如鱼得水,先后承担和主持了国家海洋86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基金、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等十余项重大项目中的科研课题。

小超:您在中国海洋大学工作至今,研究过哪些重要课题?

麦康森:我这十几年来研究工作主要是进一步把对虾营养、对虾饲料进行优化,提高了饲料效率,又把在国外开展的鲍鱼研究工作不断地向前推进。我国现在海水养殖迎来了第四次浪潮,针对主要的养殖品种的研究,比如我们国家有名的大黄鱼、鲈鱼,都是我回国以后研究的内容,应该说还是卓有成效的,很多成果都实行了产业化。我们做应用科学的很容易找到一种成就感,有时候我在想。老中医写个配方能把您的病治好,我搞饲料的写个配方也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我的成功。

]

本书特色

[

《小超访谈录》的故事里有向上的力量。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一本书,我们不能只顾观看别人而忽略记录自己。每个人都要生存,生存就需要营养,有的来自食物,有的来自思想,希望《小超访谈录》是一个提供方向提供精神食粮的地方!

]

前言

[

这篇序是整本书*后才完成的文稿,因为晚所以有了更多思考……

2011年7月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走进镜头成为《小超访谈录》**位嘉宾,在仅有的五十分钟里诉说了一个院士的成长故事。好像一棵麦子,努力地成长,让自己的穗更大、粒更饱满,这也为整个麦田的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节目总结的话,简短.但却给了栏目一个明确的定位:“小超访谈录——寻找向上的力量……”

我生在村里,从小在村里长大,吃的是村里饭干的是村里活.等上班离开村继续从事的还是村里的采访,一做就是十二年。子鼠、丑牛、寅虎、卯兔……冥冥中十二年就是个轮回,土地上无数个四季流转的故事给了我许多生活的动力。

于是,与每一位嘉宾聊天的过程就是做节目的幸福时刻。

因为力争让内容更贴近现实,所以与每位嘉宾基本是“一见钟情”式的交谈,就像首次见面的好朋友说过去、聊现在、想未来。交流的过程基于简单的了解,没有文稿、没有设计、没有流程、没有规矩,随遇而安、自由表达、天马行空,这种形式我取名为“盲谈”。

感谢那些“盲谈”的日子。

农民歌手朱之文告诉我们农民的朴实可以赢得掌声、相声演员丁广泉说快乐是*珍贵的幸福、作家莫言认为家园是心灵深处的归宿、山丹丹花萨日娜说生活内容有很多不仅仅是工作、诗人汪国真向我们表达诗意的浪漫也是力量、中国**男低音赵鹏用音乐诉说简单的慢生活、永和豆浆创始人林炳生邀请大家在豆浆里品味中华,周冰倩告诉我们歌声不是唱给耳朵而是唱给心灵,还有潘倩倩、刘大成、苏红、吉米、捷盖、熊汝霖……

感谢每一位嘉宾让我和我的观众感动并收获良多。

《小超访谈录》开播的时候我三十三岁,我女儿三岁,三十三与三就差一个数字,但差出的光阴却诞生了坚韧与责任。而这种责任不仅仅对于家庭,或许也应该给予观众。生活就像一条高速路,中国速度很快,由原来世界的边缘走到世界的中心仅仅用了三十年。发展了、变化了、硬件越来越好,原来骑自行车都很有面子,现在马路上汽车都开始堵了。纷繁复杂的环境给人很多压力,房子、车子、票子、孩子,城市人不停地忙碌行走,或许会购买很多值钱的物品,但有时却很难找到自己的灵魂。于是不安、焦躁、怀疑、无助、没有方向,还是那个老问题——我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去?许多忙碌的人们,*终还是需要面对自己的内心,都需要寻找幸福与快乐的答案。

当我们有些许徘徊的时候,应该寻找榜样。

社会之所以发展,一个原因是很多优秀人才的表现,他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并且通过智慧与努力成为环境的亮点,我们通过他们身上的故事来总结进步的道理,或许对每个人都会有所帮助。用积极向上的力量去影响徘徊的人们,指导今天、遥控明天、期待明天的明天,这也是《小超访谈录》诞生的一个理由,或许这也是媒体的一种责任。。 无论做什么我们都应该拥有正确的方向。

有一个小伙叫陈州,这个名字算不上明星,但在我眼里却是方向的代表。陈州自小孤苦伶仃,十几岁爬火车被轧掉双腿高位残疾,几秒之间由健全人一下步人残疾人行列,变换角色对很多人是毁灭性的,但陈州不同,他说“腿没了是命,但命还在就是老天的恩赐”,拖着上半身要饭的日子是他青春里的一段重要光阴。后来他开始全国沿街卖唱,他用双手拿着木盒制作的鞋走过两千多个乡镇、自己开着三轮车跑到四川地震区救人、后来又用双手支撑身体成功攀登泰山、华山、衡山、嵩山、黄山.五岳就在他的怀抱里。快乐、勇敢、坚强、不屈使他赢得爱情、赢得家庭、赢得尊重、赢得幸福,而这些都基于他正确的方向。

原来健全后来残疾,我想这个社会里会有很多人碰到这样的命运,丢失部分身体也许就会改变人生方向,由原来的积极乐观轻易便会走进颓废无奈,而方向改变有时比丢失身体更可怕。

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一本书,我们不能只顾观看别人而忽略记录自己。每个人都要生存,生存就需要营养,有的来自食物,有的来自思想,希望《小超访谈录》是一个提供方向提供精神食粮的地方!

采访是“盲谈”,把“盲”字拆开,为“目”与“亡”。眼睛死了,面临的会是什么?眼睛为心,心为方向,没了方向,奔波又有何意义?有的人走了,有的人来了.更多的人在路上,所以我给这篇序取名为《明天的明天》,明天的明天不是未来。

明天的明天是方向……

感谢为此书付出的人们,感谢字里行间留下努力与汗水的人们,感谢为我们提供思想与总结的人们,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们的人们。一本书,一段记忆!

《小超访谈录》总策划、主持人 小超

]

内容简介

[

与莫言、朱之文、萨日娜、林炳生、周冰倩、汪国真、潘倩倩、刘大成、苏红、陈州等面对面。 他们是文学家、网络红人、科学家、企业家、歌星、演员以及残疾人,他们从平凡走来,攀向人生峰巅,他们是给予我们力量的人。《小超访谈录》,一问一答间为您呈现。

]

作者简介

[

孙希超,又名小超。一个电视人,向往自由;而立略过,不老追求。《小超访谈录》总策划人,山东广播电视台农科频道制片人兼主持人。

]

目录

自序明天的明天
人生只有一条路——访麦康森
时代成就的草根歌者——访朱之文
戏里戏外的真情母亲——访萨日娜
挑动笑神经的老者——访丁广泉
非洲哥们儿的中国情——访捷盖
摩擦与润滑的人生——访薛群基
演绎吕剧的华彩乐章——访郎成芬
乡间的音乐之声——访刘大成
剪不断的高粱情——访莫言
豆魂——访林炳生
低音里感悟人生——访赵鹏
寻味舌尖上的鲁菜——访颜景祥
庄稼汉的生活变迁——访马广福
环球骑士——访陈良全
一撇一捺,简单做——吉米
梦想总是在前方——访潘倩倩
一个人对爵士乐的理解——访熊汝霖
天地间小小的我——访苏红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访汪国真
真的好想你——访周冰倩
用双手撑起人生的无腿歌手——访陈州
附录

封面

小超访谈录

书名:小超访谈录

作者:孙希超

页数:337

定价:¥52.0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020096053

PDF电子书大小:3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