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灵犀:诗词指要

节选

[

上篇 近体诗指要

壹 前言

所谓近体诗,是指唐代创格而奠定起来的绝、律诗而言。这种绝、律诗是有一定的程式与格律。人们做起诗来必须依照这种程式与格律而不容与它违背。这种有一定程式与格律的诗,具体地说来,就是一首诗的字句有定,字句的平仄和用韵都有限制。这比之古体诗(包括歌行、乐府)的字句不限、用韵亦不受限制而表现为错综复杂的形式,是大有不同的。因此唐人就把这种绝、律诗叫做“今体诗”,使其与古体诗分别开来。但“今体诗”一名,唐人用之当然适合,而唐以后用之则甚不妥。故宋人改名为“近体诗”。此后沿用此名,至今不变。然而并非唐人原有此名的。

近体诗可以说是由古体诗错综复杂的形式发展为整齐的形式,而且富有齐整美的诗。不过此种诗既有格律的限制,运用就不无拘束,不似古诗运用自由罢了。故一般文人就有“古体诗难学而易工,近体诗易学而难工”之说。所谓难学,就是无一定程式可循;所谓易学,就是有一定格式律可遵。惟其是难学,故自宋以来做古

体的人日少而日就凌替。惟其是易学,故做近体的人日多,今尚未衰。由此看来,则“近体诗指要”之作,仍有必需而非辞费!至于所谓易工,是因为古体诗可以随意增减字句或变换韵脚,藉以增强或突出和更好地更完整地表达其中心意旨(又称主题思想)的缘故。但近体诗则否,是以难工。

贰 绝律的兴起与完成

中国诗歌的发展大体是:由四言而楚辞,由楚辞而五言,由五言而七言,由古体诗而绝、律(即近体诗),由绝、律而词(即长短句)、曲(指北曲和南曲)。绝、律的发展也是由五言而七言;而绝句的出现又比律诗为先。这就是它的大概轮廓。

所谓绝律,是指绝句(一首四句)和律诗(一首八句, 中间两联对偶)而言。其实自沈约创为四声(平、上、去、入)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之后,齐梁诗人们已开始创作四句八句形式整齐的格律诗,尤其徐陵、庾信的创作更为著名。他们四句的五言诗,初时都是两联对偶,八句的则是四联对偶,所以又叫做骈偶诗。这种诗在梁、陈易代之际,就逐渐向近体诗的路线发展。而四句五言形式整齐的格律诗——骈偶诗更首先向五绝转化。“绝句”之名,也就在这时候出现了。徐陵在其所编的《玉台新咏》已有梁简文帝(萧纲)和吴均的“绝句”的著录;而庾信在北朝也有《和侃法师三绝》的创作。南北朝还是五言诗的时代,

因此七言诗是很少的。虽然南朝宋时的鲍照和汤惠休已写作了很好的七言诗,但还是错综散乱而不整齐,更没有什么规则。不过到了齐梁以后,这种绝少的七言诗,也和五言诗一样向着声则谐和对称、辞则整齐对偶的路线演变。因此,继五言四句八句形式整齐声调谐和的格律诗——骈偶诗之后,也有了这样的七言四句诗出现,只是为数很少,不过已异于古代的七言短歌,也异于晋宋齐以来出现于委巷歌谣的新乐府的了。至于七言八句的也还找不到一首。且先看他们的五言绝句吧!

萧纲《绝句赠丽人》:

腰肢本独绝,眉眼特惊人。判自无相比,还来有洛神。

吴均《杂绝句》之一:

蜘蛛檐下挂,络纬井边啼。何尝得见子,照镜窗东西。

庾信《和侃法师三绝》之一:

秦关望楚路,灞岸想江潭。几人应泪落,看君马向南。

这不是已很接近唐代五绝么?

到了陈隋时张正见、江总、王胄等人的五言四句诗,其格律的严整,甚至超过“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故明王世贞说他们的诗“律法已严于四杰”,这是有其根据的,这只一看他们的诗,就可以

明白。例如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云: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又如王胄《枣下》云:

御柳长条翠,宫槐细叶开。还得开春曲,便逐鸟声来。

这与沈(佺期)、宋(之问)的绝句,简直就没有什么区别。

到了唐初的李百药、李义府的五言四句诗,也跟着江、王的后尘,向着严整的所谓近体诗的五绝转化。例如李百药的《咏蝉》:

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未上华冠侧,先惊翠叶中。

有人说这首诗宛然已是沈、宋体的绝句;但它尚是两联对偶,应该说江、王的诗是沈宋体的绝句才恰当。又如李义府的《虚堂词》:

懒整鸳鸯被,羞搴玳瑁床。春风别有意,密处也寻香。

至于律诗,*早见于著录的则是王绩的《野望》。这可说是和“四杰”、沈、宋的五言律诗差不多了。“律诗”之名也跟着出现于人间(初唐还没有七言律诗的出现)。徐、庾的五言八句诗,虽则形式整齐,但四联都是对偶,即使庾信后来在北朝所作的,还是有三联对偶,还不脱骈偶诗的形态,故只可说是律诗的前身罢了。其实唐人

的五律,初时还保留三联对偶,其后才只保留中间两联而发展为严格的律诗的。

兹分别录出他们的诗,以资对照:

(一)徐陵的《内园纳凉》:

昔有北山北,今余东海东。纳凉高树下,直坐落花中。狭径长无迹,茅斋本自空。提琴就竹筱,酌酒对梧桐。

(二)庾信的《七夕》:

牵牛遥映水,织女正登车。星桥通汉使,机石逐仙槎。隔河相望近,经秋(一作岁)别离赊。愁将今夕恨,帘着明年花。

(三)庾信的《慨然有咏》(这是在北周时作):

新春光景丽,游子别离情。交让未全死,梧桐唯半生。值热花无气,逢风水不平。宝鸡虽有祀,何时能更鸣。

(四)王绩的《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再把“四杰”和沈、宋的绝律各举两首于后,我们把它和上举各诗,互相比较一下,便可明白梁陈诗人们的四句、八句形式整齐的格律诗发展为绝律诗的痕迹和线索;更可以了解它们的兴起及其完成的过程。

(一)绝句二首:

(1)久客逢余润,他乡别故人。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王勃《别人四首之一》)

(2)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二)律诗二首:

(1)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狱中闻蝉》)

(2)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读平)归有日,不敢恨长沙。(宋之问《度大庾岭》)

上列四诗中,王勃的五绝仍和江总、王胄的一样保留一联对偶(王世贞谓江总等人的诗“律法已严于四杰”确是有见地的话)。但也是一个进步;而宋之问的则对偶已不见了,这是再前进了一步。两首律诗都还保留前三联对偶,但沈、宋其他的五律,已只留中间两联对偶而进于严格的了。其实庾信、王褒到了北朝后,其作风已由浮艳变到沉郁,从而由绝对的骈偶变到相对的骈偶。这已是接近沈、宋的体制,只是声调的黏对还不及沈、宋的整齐,这只看王褒的《渡河北》,子山的一些《拟咏怀》诗(王、庾这样的诗,是出现于相当陈代中叶的时间)便可知道。

]

内容简介

[

诗词灵犀丛书:

诗境浅说 俞陛云 著

人间词话 王国维 著

读词偶得·清真词释 俞平伯 著

唐宋词格律 龙榆生 著

诗词指要 谢崧 著

传说犀角上隐有白纹,感应灵敏,拥有“灵犀”,彼此便能心领神会,不言自明。古人的好诗词,立意布局、声韵格律都有规矩法度,而境界情致又出之于自然,读之朗朗上口,妙处却难以迹求。今天我们学诗,如果能在关键处得到点拨,便能豁然开朗,领悟诗词鉴赏和创作的奥妙。为此,我们推出这套“诗词灵犀丛书”,希望借助既深谙诗词创作,又懂得品鉴诗艺文心的名家之作,丰富我们的感受能力,使我们在读懂一首诗,写好一首诗的路上多一点灵犀,多一点慧心。

《诗词指要》是一本指导诗词写作的著作。该书分为上下篇,上篇主要内容是分析格律诗的写作要点,内容全面,尤其讲解格律,简要容易掌握。下篇主要分析词的句式和格律,独辟蹊径,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于初学诗词的读者来说,这本是一本简单易懂诗词写作入门书。

]

目录

目 录 序(谢晋) ○○一 自序 ○○四 上篇 近体诗指要 壹 前言 ○○三 贰 绝律的兴起与完成 ○○五 叁 近体诗的格律 ○一三 肆 句式与谱调 ○一九 伍 绝、律诗的关系 ○三三 陸 论对偶 ○四四 柒 论拗体诗——破格破律诗 ○五五 捌 论诗题与意境——境界 ○六六 附录一 ○七二 附录二 ○七八 附录三 ○八六 下篇 长短句指要 壹 词的起源与特点 一○七 贰 词的体制 一一六 叁 填词的步骤 一二一 肆 词的用韵 一二六 伍 词的句法与对偶 一三六 陸 短调句式的分析(上) 一四七 柒 短调句式的分析(下) 一八○ 捌 长调的句组分析 二○三 词牌音序索引 二六五

封面

诗词灵犀:诗词指要

书名:诗词灵犀:诗词指要

作者:谢崧

页数:280

定价:¥32.0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9-01

ISBN:9787020132812

PDF电子书大小:13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