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榖梁传》政治哲学研究-以秩序为中心的思考

节选

[

宋代学者郑樵主张《春秋》就是鲁国的史记,并不包含什么微言大义;后世经学家试图探寻《春秋》褒贬进退之义例的做法,其实是在破坏《春秋》的价值。清代学者袁谷芳和郑樵的看法一致,认为《春秋》的价值在史料上,而非义理上。他主张《春秋》就是鲁国旧史,即便孔子阅读并收藏过《春秋》,也无法改变它的史书性质。宋代政治家王安石的意见则更为激进。王安石直接将《春秋》戏称为“断烂朝报”,即陈腐零散的朝廷文书。可见,在王安石的眼中,《春秋》只是一部残缺零散的史书,其史料价值尚且乏善可陈,更毋庸说什么修己治人、安邦定国的经学价值了。

不过,从历代保存下来的文献看,坚信“《春秋》是一部包含义理原则与价值评判之经书”的观点还是占了主流。《庄子·天下》记载:“《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庄子·天下》是先秦时期评点诸子、综论各家的重要文献,其客观性较之《庄子》外、杂篇的其他篇目要高得多。《天下》概括《春秋》的特质是“道名分”,这可以与孔子的“正名”思想以及先秦的“名实”之辩联系起来理解,隐约折射了《春秋》拨乱反正的匡正作用。又如《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评点“六经”各自的教化功能,说道:“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春秋》的教化作用是通过“属辞比事”来实现。所谓“属辞比事”,并不是简单地在形式上修饰文辞,而是依照历史事件所昭示的深层意蕴,来选择和厘定合适的记载方式与表述手法。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笔则笔,削则削”。与保证记事的客观性以及凝练语词的准确性相比,“属辞比事”是更高的要求,也更难做到。倘若无法敏锐捕捉到典型历史事件的深层次意义,则下一步的微妙记录也就无从谈起。因此,《礼记·经解》继续说道:“《春秋》之失,乱。”如果仅仅从皮毛上掌握了《春秋》之教,妄图“属辞比事”,那么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录就会呈现出头绪不清、义理乖张的混乱局面。只有“深于《春秋》者”,才能做到“属辞比事而不乱”。

]

本书特色

[

本书是对《穀梁传》所蕴含的政治思想、价值体系进行了梳理与重构。作者深入研究《穀梁传》,理解《春秋》独特的价值体系,展示了《穀梁传》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独特地位和独到价值。

]

内容简介

[

本书为作者近十年来研究《春秋穀梁传》哲学思想的新成果。全书以“秩序”为中心,按照“失序—重建秩序”的线索梳理了《春秋穀梁传》所蕴涵的政治伦理资源,按照“天下秩序—国家秩序—家庭秩序”的结构重构了《穀梁传》政治哲学的理论体系。认为《穀梁传》所建构的秩序体系与其说是对旧有社会政治秩序的恢复,不如说是突破。这实质上体现了一种政治的和制度的自觉,同时也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思想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

作者简介

[

秦平,1973年出生,湖北武汉人。哲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中国哲学教研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儒道哲学,以《春秋》经传为中心的经学。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著有《〈春秋穀梁传〉与中国哲学史研究》(独著)、大家精要《方东美》(独著)、《儒家知识一本通》、《章裁集》等书。

]

目录

章 《穀梁传》的思想史定位
节 《穀梁传》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第二节 《穀梁传》是否蕴含哲学思想
第二章 秩序的失落与重建:《穀梁传》政治哲学的主题
节 宗法礼乐秩序的建立与瓦解
第二节 重建秩序:《穀梁传》的使命
第三章 《穀梁传》秩序重建的观念基础
节 《穀梁传》的时序观念
第二节 《穀梁传》的“天道”观念
第三节 祖先崇拜与道义观念
第四章 《穀梁传》所重建的天下秩序
节 尊周
第二节 内鲁
第三节 同诸夏
第四节 华夷之辨
第五章 《穀梁传》所重建的国家秩序
节 正国君
第二节 世子制度
第三节 君臣关系
第四节 重民
第六章 《穀梁传》所重建的家庭秩序
节 父子关系
第二节 夫妇关系
第三节 兄弟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魏晋经学之华章: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以经典解释学方法为视角
二十世纪以来国内《春秋穀梁传》思想研究述评

封面

《春秋榖梁传》政治哲学研究-以秩序为中心的思考

书名:《春秋榖梁传》政治哲学研究-以秩序为中心的思考

作者:秦平

页数:439

定价:¥9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8-08-01

ISBN:9787100161725

PDF电子书大小:44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