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史纲

节选

[

第十四章 再革命(上)**节 新文化运动清季曾受西方启导、向往民主政治的知识分子,可说是革命的原动力,留学日本及国内学生实居中坚地位。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他们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以往努力的方向,过于偏重西方形式的模仿,未曾触及到西方立国的根本精神。变革政治,首须变革社会,变革社会,首须变革人心。消极方面,必须涤荡违背时代的、保守的旧观念、旧信仰、旧人生观,亦即旧文化。积极方面,必须建设适合时代的、进步的新观念、新信仰、新人生观,亦即新文化。简言之,必须摒弃传统,彻底西化,先致力于新思潮,或新文化运动,再革命运动于是开始。一、思想解放辛亥前,留日学生数目虽减,但素质渐为提高。同时留学欧、美的日增,除由教会派遣及自费前往者外,1909年起,单是由庚子赔款资送赴美的,每年即有五六十名。民国初年,留学西洋的风气愈盛,公费、自费生年达四百余名,继续去日本的更多,他们大都已有相当的基础,因而培植出一批对近代西方文化有深切认识的生力军。清末留学欧洲的蔡元培、吴敬恒、李煜瀛(1881—1973)出版《新世纪》周刊(1907—1910),宣传政治社会学说。民国初年,复有留法、留英俭学会的组织,1915年,改为“勤工俭学会”,再开办“法华教育会”、“华工学校”,希望将近代欧洲的科学真理及人道主义输入中国,可见其倾慕西方文化之切,与见贤思齐之心之炽。辛亥前,国内受过相当西方教育的青年,近二百万人;辛亥后,数年之间,至少加多了三四倍。他们对西方文化了解的深度,可能不若置身其境的留学生,而观念粗具,心理所向,并无二致,一经号召,群起以应。湘人章士钊曾留学日本、英国,宋教仁被刺时已知袁世凯行将帝制,继之解散国会,修改约法,其事益为昭著。1914年5月,章在日本创刊《甲寅杂志》,以阐扬民主宪政为宗旨,期促进国人对于近代政治的认识。同年6月,留美学生发起“中国科学社”,出版《科学》杂志,以介绍科学技艺为宗旨,期促进国人对于近代学术的认识。这均是知识分子为进一步推动中国政治学术西化的*早活动。从思想上为扫除政治学术的障碍,奠立民主、科学的基础而奋斗的领导人物,应推陈独秀(1879—1942)。陈为安徽怀宁(安庆)人,十八岁考取秀才,乡试未中,入杭州求是书院学习造船、法文二年。初受康有为、梁启超的影响,属于维新派。戊戌变法后,倾向反满,赴日本留学。1902年,加入东京留日学生组织的青年会,变为革命党。1903年,因与邹容等强剪湖北留学生监督的发辫,被遣送回国,在安庆组织爱国会,出版《爱国新报》,与上海蔡元培、章炳麟的爱国学社一气。继参加上海《国民日日报》,与苏曼殊译法人雨果(Victor Hugo)的《悲惨世界》()。约在1904年,主编芜湖《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同盟会成立,他是会员之一。1906年,执教芜湖皖江中学,1907年,任浙江陆军小学国文教习。辛亥革命时,任安徽都督柏文蔚的秘书长,及安徽师范学校校长。“二次革命”失败,亡命日本。1914年,助编《甲寅杂志》,列名欧事研究会。1915年,痛心于“国势陵夷,道衰学弊”,“后来责任,端在青年”,为了要“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于是年9月15日,亦即袁世凯积极进行帝制之时,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月刊,将各国事情,学术思潮,尽心灌输。1916年9月,更名《新青年》。《甲寅杂志》可说是新文化运动的先河,《青年杂志》或《新青年》则为主流或急先锋。创刊号**篇文章为陈独秀所撰的《敬告青年》,谓“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细胞之于人身”,须遵新陈代谢之道,否则社会必亡,人身必死。中国社会将亡,惟有青年自觉奋斗,视腐朽者若仇敌,排而去之,发挥固有的智能,抉择种种的思想,方可适于竞争生存。他希望今后的青年,**为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一切操行、权利、信仰,断不盲从隶属他人,必须人格自由。第二为进步的而非保守的,凡事不进则退。“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中国固有的伦理、法律、学术皆封建制度之遗,与西人相较,差迟极远,如不改进,必不能存于今日世界。宁忍过去的国粹消亡,不忍现在、将来的民族归于削灭。第三为进取的而非退隐的,战胜恶社会而不为所征服,超出恶社会而不可逃遁。西俗以横厉无前为上德,中国以闲逸恬淡为美风,实为中西民族强弱的大原因。第四为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国家存亡兴废半系于内政,半受国外影响,若笃旧不变,而无世界知识,不知顺应世界潮流,绝难立足。第五为实制的而非虚文的,西方教育政治、文学技术,无不齐集于厚生利用之途,中国崇尚虚文,尊儒重道,无不与现实生活背驰,皆狂人之事,一文不值。第六为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近代欧洲之优越他族,一因尊重人权,一因尊重科学,言行事物,罔不遵循理性,一以科学法则定其得失从违。中国必须摒弃无常识的思想,无理由的信仰,以科学说明真理,求诸证实。“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就是科学。陈独秀之所以歌颂西方文化,抨击中国文化,目的在提倡民主政治与科学精神,勖勉青年为此两大目标奋斗,赶上世界潮流。专制与迷信为民主、科学之敌,必须首先排除。辟斥儒教是为发展民主政治,辟斥鬼神是为发展科学精神,而于前者尤不遗余力。因为专制思想已根深柢固,儒家学说为其*大凭藉,所以反对孔子学说特别激烈。他说中国民族之任人鱼肉,由于丧失了强梁敢进的精神与抵抗力,强梁精神与抵抗力的丧失,由于专制君主之流毒,由于孔子学说之为害。自身幸福须以自力造成。国家为人民公产,人民应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征服者的地位,自勉为强有力者,“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共和立宪政体的实现,全恃多数国民的自觉自动,不可寄望于他人的赐予。儒家所说的纲常名教,在维护别尊卑贵贱的阶级制度,与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的共和立宪政治,绝不相容,“存其一必废其一”。既行共和立宪政治,而仍遵旧有的伦理,家族社会仍保守旧有的特权,则法律的平等,经济的独立,被毁无余。中国的迫切需要为尊重个人的人格,百事皆以自我为中心,各自奋斗,脱离附属的地位,从事国民运动,始能养成多数人的爱国心与积极的爱国行为,实现唯民主义,国家方可得救。1916年秋,康有为请政府于宪法中定孔教为国教。陈独秀连加痛驳,谓孔教与帝制有不可分的因缘,孔子提倡的道德礼教为封建时代的道德礼教,重视的为少数君主、贵族的权利,他的伦理学说与共和立宪政体相违,如伦理问题不解决,其他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变。孔子教忠、教孝、教从,均为片面的义务,乃不平等的道德。要建设新国家、新社会,以求适今世生存,须先输入平等、人权的新信仰,要巩固共和,须先洗净反对共和的旧思想。独尊孔子等于湮塞人智,违反信仰自由原则,将导致君主专制。民国祀孔,不啻专制国家之祀华盛顿、卢梭。支持陈独秀*力的为李大钊、吴虞。李大钊鼓励青年冲决历史的网罗,破坏陈旧学说的囹圄,扬弃“白首中国”,特立独行,行健不息。他甚至说“耶稣生而犹太灭,孔子生而中国亡”。吴虞指出“孝”为孔子立教的起点,与忠有连带关系。在家以事亲为孝,在朝以事君为忠,“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迫亦散。儒教不革命,中国即无新思想、新学术、新国民”。于是以反孔教为前提的思想解放运动,正式揭幕。1917年1月,蔡元培做了北京大学校长,认为大学乃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不但要输入欧洲文化,且必须于欧洲文化中为更进步的发明,不但要保存国粹,且必须以科学方法,揭示国粹的真相。对于各种学说,一循思想自由的原则,取兼容并收主义。无论任何学派苟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悉听其自由发展。对于教员,一以学诣为主,讲授以不背思想自由为界限。对于学生,破除其做官发财思想,及专己守残陋风,扩大治学范围,了解科学的重要,以祛偏狭之见。他对陈独秀早表钦佩,近又读过一年来的《新青年》,益觉陈的见解多和他相合,遂聘为文科学长,共商整顿大学办法,罗致优良教师。一向以腐败闻的北京大学,气象大变,面目一新,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

]

本书特色

[

☆ 著名中国近代史专家郭廷以先生的收山之作。历时四年完成初稿,其后多次修订,逝世前仍增补多处。☆ 高屋建瓴,视野开阔,从国际关系、政治格局、战事过程、思想流变、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俯瞰近代中国的巨变。☆ 没有繁琐考证与注释,便于读者充分领略其学术内涵与价值。

]

内容简介

[

《近代中国史纲》是有名中国近代史专家郭廷以的代表作。以全局的眼光、翔实的史料,记叙19世纪以来中国受西方文明冲击之下发生的三千年以来未有之大变局。作者从世界格局、靠前关系、战事分析、思想流变等宏观角度俯瞰世变的脉络,辅以各事件详细资料,绵密地钩织出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之网。该书是写给普通读者阅读的,没有繁琐的考据注释,有助于读者顺畅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概貌。

]

作者简介

[

郭廷以(1904—1975),字量宇,河南舞阳人。毕业于东南大学历史系。1949年前任教于清华大学、河南大学、中央政治学校、中央大学。1949年赴台,任教于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后创建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任所长。毕生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研究。曾赴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访学,并任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客座高级研究员。代表作有《太平天国历法考订》《中国近代史》《郭嵩焘先生年谱》《太平天国史事日志》《近代中国史事日志》《中华民国史事日志》等。

]

目录

小?记**章?世变前的中国与西方**节?中国大势的推移
一、闳放昂扬之世
二、敛抑沉滞之世
三、清的统治
四、清的衰乱
第二节?西方的海陆环伺
一、欧人东来
二、海疆扰攘先驱者葡萄牙与西班牙
三、海疆扰攘继起的荷兰与英国
四、中俄陆上的和战
第三节 西教西学的传入与中阻
一、耶稣会士的贡献
二、西学西教的发展
三、教士内讧
四、西教被禁与西学之衰第四节 中西通商与英国的地位
一、广州互市
二、口岸限定与夷人防范
三、马戛尔尼奉使的无成
四、纠纷不已
……

封面

近代中国史纲

书名:近代中国史纲

作者:郭廷以著

页数:623

定价:¥98.0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101127812

PDF电子书大小:10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