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声音沉思录-林达悃文选

节选

[

《影视声音沉思录:林达悃文选》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收录了林达悃老师在影视声音方面的十六篇研究成果,均为已发表作品,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下篇为对林达悃老师的访谈,主要叙述了林达悃老师的学习研究经历,对录音工作者与该专业学生有很强的学术价值。

]

相关资料

[

插图:我们认为,在进行音质主观评价时,最好能同时从语言和音乐两方面进行。据此,在素材的编制方面,应有语言(主要是艺术语言)和音乐两套素材。在素材的编制方面,最好有一套经过客观分析的、满足一定要求的规范化素材。例如,供通信系统使用的、以评价语言清晰度与可懂度为目的的素材和供电影系统使用的、以评价语言声音效果为目的的素材。因为电影是画面与声音的综合,往往在有其本身的清晰度要求外,重要的是还要保证其艺术效果。规范化的音质主观评价素材对于保证评价结果的正确性是十分重要的。在这里,我们使用“素材”一词是为了有别于“节目”——现成的艺术作品。无论是语言素材还是音乐素材,均应由评价工作的组织者进行编制和选择,以避免由于作品本身的特点对音质主观评价结果的影响。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就是“语言清晰度测试表”①。现在几乎没有人怀疑,为保证评价语言清晰度测试结果的正确,必须确定一个包括语言清晰度测试表在内的一整套方法。反映音乐音质及艺术语言音质的主观评价,同样也应如此。必须提及,人们对所感受到的声信号所产生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效应是十分复杂的。例如,心理反应中的联想效应,将因个人的生活经历、受教育程度、艺术修养等的不同,差别极大。规范化的素材可以避免,至少可以大大减少这类因素所产生的误差。

]

本书特色

[

《影视声音沉思录:林达悃文选》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

作者简介

[

林达悃,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牛导师,北京电影学院教学指导小组成员、《当代影视声音系列丛书》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录音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数字广播电视15系》编委会编委,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CSMPTE)声音委员会委员、专家组成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声学学会会员等。曾任北京电影学院技术委员会委员、录音教研室副主任等职。北京声学学会筹建人之一,并任该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科教委员会负责人、学术委员会和咨询委员会委员,兼任电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福州市广播电视局技术顾问等。从事声学及录音声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逾四十年。早期参加了多项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其中负责研究发明的吸声砖项目获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奖。近二十年来,主要从事电影电视录音技术及理论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特别是在录音室声场、声信号的控制及音质主观评价和录音监听几方面造诣颇深。发表《录音室声场的新视点》等论文30余篇;专著与译著有《录音声学》、《广播影视声学》、《录音专业考试辅导》(主编)、《声音·人·建筑》、《录音室手册》及教材《声学基础》、《电声学》、《录音环境声学》和《教育电声系统》等。获国际名人研究中心(英国剑桥)颁发的20世纪(电影电视录音科学)杰出成就银奖。

]

目录

关于影视录音学科内涵的思考——代序上篇 影视语言声音的研究影响音质主观评价结果的若干因素35毫秒以后的延时声将对语音音色产生不良影响关于艺术语言音质主观评价术语及素材的初步探讨关于确定音质主观评价术语方法的建议影响语音音色的总频带宽度语音的频谱与音色汉语童音及仿童音的平均谱频率补偿对语音音色感受的影响电影的对白录音声音、人、艺术与录音——“录音声学”的内涵与外延广播电影电视中的声音空间环境意识录音中的声信号控制电影同声翻译的声系统关于录音室声场的新视点再论录音室声场的视点录音中的监听与审听——关于音质主观评价的若干问题录音中的声音及其效果的控制附文一 双通道声信号的互相关系数与声像质量之间的关系附文二 人工混响过程的主观评价下篇 影视教育与科研的思考老专家林达悃访谈

封面

影视声音沉思录-林达悃文选

书名:影视声音沉思录-林达悃文选

作者:林达悃

页数:203页

定价:¥35.0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106031725

PDF电子书大小:11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