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之歌

节选

[

先生的英语十分柔和,清澈如一塘活水,让人想起他的家乡苏州的景致,是少年时代在英国圣公会办的北京崇德中学打的底子。讲课则循循善诱,广证博引,辨析入微;系里的美国老师也坐进民主楼的小教室,一同听课作笔记。我看先生手里的打印稿,除了摘引原著,还附有先生自己的汉译,便有些疑惑。先生解释说,英语授课,引述文献,照例是不必翻译的。但讲稿成书应当用中文,因为我们做学问,归根结蒂,不是为了倚傍西方学术,给人家添砖加瓦,而是服务于中国的知识界。而普通读者对西方文化了解有限,评介外国的作家作品,翻译就是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说,或许可以先英语发表,再译为中文?先生笑道:那样做,看似省力,实则未必。我似懂非懂,没有深究;直到上了哈佛,考过博士候选资格,方有了切身体会。那年郑培凯、李耀宗先生联络在美学人,创办《九州学刊》,邀我写书评。我心想,中世纪文学所修各门课都写有论文,裁剪一下,翻成中文即可,便一口答应了。待挪开打字机,拿起笔爬格子才意识到,根本是行不通的。须重新构思,补上各样背景知识,并根据国人的阅读心理和思维习惯,组织引文,提问阐发;乃至论证的方式,皆需要调整。这才领悟了先生强调的,中文写作不可依附外文的道理。

*后一次见到先生,是一九八九年初。那一学年,先生在杜克大学和全美人文中心(National Humanities Center)讲学,题目记得是十八世纪文学;来信说,可利用寒假北上哈佛“散散心”。正好社科院外文所的朋友申慧辉来哈佛燕京学社访学,住在法学院背后的高访公寓,她便做东招待先生。那天一块儿聚会的,有北外的吴冰老师、哈佛的同学梅京和张隆溪等。先生聊得很开心,还同我们合了影。

]

内容简介

[

《以赛亚之歌》是冯象新译《圣经》之先知书的阶段性成果。 无论在希伯来圣经还是在基督教旧约里,先知书都是叙事的转折点——福地沦陷、子民为奴,以色列人重拾或追忆之前各时代先知的训诲,这既是对过往历史的总结,又是对未来的预言,在《圣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亦充满人神关系破裂后的矛盾张力。而《以赛亚书》正是全部先知书的开篇,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

这本《以赛亚之歌》分作上下两编,上编为随笔和译经笔记,下编为译文。上编涉及的法律理论与政治伦理与《以赛亚书》中的信仰困局有诸多相似,留心的读者或可从中见出作者所关心之问题与思考的演进。

]

作者简介

[

冯象,上海人。少年负笈云南边疆,从兄弟民族受“再教育”凡九年成材,获北大英美文学硕士,哈佛中古文学博士(Ph.D),耶鲁法律博士(J.D)。现任北京清华大学梅汝璈法学讲席教授,兼治法律、宗教、伦理和西方语文。著/译有《贝奥武甫:古英语史诗》(北京三联,1992),《中国知识产权》(英文,Sweet&Maxwell,1997,增订版2003),《木腿正义》(1999;北京大学增订版,2007),《玻璃岛》(北京三联,2003),《政法笔记》(2004;北京大学增订版,2011),《创世记:传说与译注》(2004;北京三联修订版,2012),《摩西五经》(牛津大学,2006;北京三联修订版,2013),《宽宽信箱与出埃及记》(北京三联,2007),《智慧书》(牛津大学,2008;北京三联修订版,2016),《新约》(牛津大学,2010),《信与忘》(北京三联,2012),《以赛亚之歌》(活字/北京三联,2017),《圣诗撷英》(活字/北京三联,2017),及法学评论、小说诗歌若干。

]

目录

经书简字表
前言
上编
罗嘎
美极了,珍珠
定格在阳光明媚的六月
小书的朋友
“鲁迅的梦今天实现了”
错扮“公民”
说罪
后悔
考验
回头
夺福
饮水思源
以赛亚之歌
下编
以赛亚书
参考书目

封面

以赛亚之歌

书名:以赛亚之歌

作者:冯象

页数:355

定价:¥48.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108059314

PDF电子书大小:8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