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精品课程系列教材电路原理(第3版)/陈晓平

本书特色

[

《电路原理 第3版》是根据教育部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工业学校电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并充分考虑各院校新的教学计划及电路理论自身特点,为电气信息类各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电路原理 第3版》内容包括:电路基本概念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定理、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谐振电路、互感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二端口网络等。本书基本概念讲述清楚,易于读者理解;基本分析方法归类恰当、思路清晰、步骤明确、易于读者掌握。为了很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基本内容,书中配有丰富的例题及详尽的解题步骤,并将每章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和重点与难点进行归纳,通过简明扼要提炼各章的知识要点,帮助读者理解电路理论的主要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促进读者对电路理论的掌握。《电路原理 第3版》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各专业的电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

内容简介

[

★精品课程主干教材。

★配套资源丰富,包括学习指导、试题库与题解、电子教案与精品课程网站。

★在注重与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的衔接与配合基础上,将电路课程知识体系进行了合理调整与编排,以强化学生对电路基础理论的掌握,形成了先“直流电路分析”后“交流电路分析”、先“基本概念介绍”后“具体电路分析”、先“时域分析”后“复频域分析”的框架结构。该体系兼顾了经典电路理论和现代电路理论,体现了电路理论在不同电路应用的相对独立和相互渗透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电路理论的基础核心内容。

]

作者简介

[

陈晓平,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控制专业,1994年6月获江苏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学位。现为江苏大学教授,硕导。 自任教以来,一直从事电路、信号与系统、线性系统理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作为电路课程的主要负责人,电路课程在2002年获得江苏省一类课程、2006年获得国家精品课程、2009年获得江苏省成人教育精品课程。主讲的线性系统理论的研究生课程,在2009年获得江苏省课程。已主编教材有16部,其中二部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两部获得江苏大学精品教材。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期刊及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被EI及SCI收录8篇;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

]

目录

目录前言第1章电路基本概念和电路定律1.1电路和电路模型1.1.1实际电路1.1.2电路模型1.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1.2.1电流的参考方向1.2.2电压的参考方向1.2.3电压与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和非关联参考方向1.2.4国际单位制(SI)中变量的单位1.3电功率和能量1.3.1电能1.3.2功率1.4电阻元件1.4.1电阻和电导1.4.2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1.4.3电阻元件的开路和短路1.4.4电阻元件的功率和电能1.5电压源和电流源1.5.1电压源1.5.2电流源1.6受控电源1.7基尔霍夫定律1.7.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1.7.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1.8运算放大器1.9本章小结1.9.1本章基本知识点1.9.2本章重点与难点1.10习题第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1简单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1.1电路等效变换的概念2.1.2电阻的串联2.1.3电阻的并联2.1.4电阻的混联2.2电阻的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2.2.1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2.2.2星形—三角形联结之间的等效变换2.3电源的等效变换2.3.1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2.3.2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2.4本章小结2.4.1本章基本知识点2.4.2本章重点与难点2.5习题第3章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3.1电路的图3.1.1电路的图的基本概念3.1.2电路的图的有关名词3.2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3.2.1KCL的独立方程数3.2.2KVL的独立方程数3.3支路电流法的列写3.3.1支路法(2b法)3.3.2支路电流法3.4回路电流法的列号3.4.1网孔电流法3.4.2回路电流法3.5结点电压法的列写3.6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3.7本章小结3.7.1本章基本知识点3.7.2本章重点与难点3.8习题第4章电路定理4.1叠加定理和齐次定理4.1.1叠加定理4.1.2齐次定理4.2替代定理4.3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4.3.1戴维宁定理4.3.2诺顿定理4.4*大功率传输定理4.4.1负载获得*大功率的条件4.4.2负载获得*大功率的计算4.4.3传输效率4.5特勒根定理4.6互易定理4.7对偶原理4.8本章小结4.8.1本章基本知识点4.8.2本章重点与难点4.9习题第5章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5.1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5.1.1电容元件5.1.2电感元件5.1.3电容与电感的等效变换5.2换路定律和初始值的确定5.2.1换路定律5.2.2初始值的确定5.3一阶电路的动态响应5.3.1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5.3.2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5.3.3一阶电路的全响应5.4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5.5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5.5.1阶跃函数5.5.2阶跃响应5.6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5.6.1冲激函数5.6.2冲激响应5.7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5.7.1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5.7.2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5.8本章小结5.8.1本章基本知识点5.8.2本章重点与难点5.9习题第6章正弦稳态电路分析6.1正弦量及其相量表示6.1.1正弦量6.1.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6.2电路定律及电路元件的相量形式6.2.1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6.2.2电阻元件的相量模型6.2.3电感元件的相量模型6.2.4电容元件的相量模型6.3复阻抗与复导纳6.3.1复阻抗6.3.2复导纳6.3.3复阻抗与复导纳间的等效变换6.3.4复阻抗(复导纳)的串、并联6.4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6.5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6.5.1正弦稳态一端口电路的功率6.5.2复功率6.5.3功率因数的提高6.5.4*大功率传输6.6本章小结6.6.1本章基本知识点6.6.2本章重点与难点6.7习题第7章谐振电路7.1串联谐振电路7.2并联谐振电路7.2.1简单RLC并联电路7.2.2电感线圈与电容并联电路7.3串并联谐振电路7.4本章小结7.4.1本章基本知识点7.4.2本章重点与难点7.5习题第8章互感电路8.1互感电路的基本概念8.1.1互感现象8.1.2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8.1.3互感线圈的同名端及耦合电感的电路模型8.1.4耦合因数8.2互感电路的计算8.2.1耦合电感的串联8.2.2耦合电感的并联8.2.3耦合电感的三端连接8.3空心变压器8.3.1空心变压器的电路模型及方程8.3.2空心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及引入阻抗8.4理想变压器8.4.1理想变压器的电路模型及方程8.4.2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作用8.5本章小结8.5.1本章基本知识点8.5.2本章重点与难点8.6习题第9章三相电路9.1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9.1.1对称三相电源9.1.2对称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9.1.3线电压(电流)与相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9.2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9.2.1星形—星形系统9.2.2星形—三角形系统9.2.3三角形—星形系统9.2.4三角形—三角形系统9.2.5复杂的对称三相电路9.3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9.4三相电路的功率及测量9.4.1三相电路的功率9.4.2三相电路的瞬时功率9.4.3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9.5本章小结9.5.1本章基本知识点9.5.2本章重点与难点9.6习题第10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10.1非正弦周期信号的谐波分析10.1.1非正弦周期信号10.1.2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10.1.3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10.1.4傅里叶级数与波形对称性的关系10.2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和平均

封面

高等院校精品课程系列教材电路原理(第3版)/陈晓平

书名:高等院校精品课程系列教材电路原理(第3版)/陈晓平

作者:编者:陈晓平//李长杰

页数:439

定价:¥69.8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111594345

PDF电子书大小:9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