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因条辨

节选

[

    夫医之道难言哉!民生之体质不同,地土之气候攸
殊,即人之致病也亦各有异。苟不神明乎阴阳表里之
蕴,升降变化之原而出之,无当也。况时症诸门,关人
性命尤速,其可率尔操觚以误人乎!然欲求勿误人,则
莫如求诸书,迩者医书林立,即时症一门,自仲圣而
下,代有专书,不胜枚举。然于脉象病原用药加减,而
分门别类,缕晰条陈,览之使人一目了然者盖鲜。吾崇
道光年间,有陆子贤先生者,素精此道,潜心玩索,临
症数十年,考古贤之方书,参今人之病情,深入显出,
融会贯通,其所以济世救人者,功德盖不可胜量。因取
平生阅见时症之名目,而总论之,条辨之,证以古说,
附以己见,而颜之日:《六因条辨》。总目分十有四,条
辨则百有八十。其于脉象病原用药加减,或一症之先后
传变,或药味之寒热温凉,靡不斟酌尽善,因时制宜,
真所谓医书中之分门别类,缕晰条陈者矣。是以本邑人
士,奉于圭臬,传抄殆遍,不过未公诸天下同好耳。今
岁丙午陆君绎堂先生亦精是道,与子贤先生有薪传之
谊,谋欲付梓行世,以公诸同好,因携是书以嘱序于
予。予愧不敏,素未熟谙此道,无以仰赞高深。然绎堂
先生忠厚士也,难于拂所请,故不揆祷昧,略赘肤语,
以辨诸简端云尔。
    时光绪三十二年岁次丙午阳月中浣同邑优
    廪生王祖曾撰于循善堂之双桂轩
豫庭序
    尝观仲景《伤寒》、《金匮》杂病,包蕴靡遗,良法
大备。经王叔和编次之余,改头换面,茫乎无垠,学者
何由以人。迨后英贤继起,如朱奉议、刘河间、张易州
辈,皆各抒所见,自成一家言,然未知尽合仲景之旨否
也。即有善者,犹耳目口鼻之各立门户,而不能兼赅。
人第知通三才为儒,而不知不通三才尤不可为医。医也
者,非上穷天纪,中极人材,下究地宜,岂能入岐伯之
室,登仲景之堂乎!自缙绅先生以方术视医,而医道之
凌夷久矣。且方书汗牛充栋,言之当,固济世之慈航,
倘有差池,所以误天下苍生者,良非细故也。是非深得
于心,而几经阅历,几番增损,奚敢笔之于书。吾友陆
君子贤,好古博学,上自《灵》《素》,下及百家,搜讨
有年。所著《六因条辨》,简而明,约而赅,大书以提
其纲,分注以详其用。其中经络脏腑,营卫气血,并用
药准绳,靡不由浅人深,曲尽其奥。学者诚能逐条细
勘,潜心体认,将见大年广荫,实有裨于斯道。予故喜
而为数言以辨诸简端,不识子贤以予言为有当否?
    同治七年五月上浣世弟颍川豫庭氏其顺拜题

,

卷中
    尝观医书林立,并无伏暑之名。惟《己任编净有秋时
晚发,以感证之法治之一语,因著伏暑之称。盖人于盛
暑之际,汗泄气疏,百节弛张,设或有隙,邪乘虚入,
《内经》所谓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也。又云:春伤
于风,夏必餐泄;夏伤于暑,秋必发疟;秋伤于燥,冬
生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可知四时伏气,皆能为
病。即伏寒、伏风、伏燥,皆可与伏暑立名主病。故春
温为冬令之伏寒,肠风为春令之伏风,疟痢为夏间之伏
暑,咳嗽为秋天之伏燥,以类而推。古人治病立法,良
有以也,惜后人习焉不察,漫不关心耳。予苦心斯道,
廿载虚名,何敢妄为议论。特前贤既启其端,后人未穷
其旨,聊为引伸。以备葑菲之遗,庶可测伏暑之有由
名。且不但可测伏暑之有由名,更可测伏暑之有由病,
而有由治焉矣。
    伏暑条辨**
    伏暑秋发,头痛无汗,恶寒发热,身痛,胸腹满
  闷,或吐或泻,此新感外邪,引动伏暑。宜用香薷饮合
  正气散,表里两和也。
    此伏暑之提纲。凡夏间伏暑,因遇秋令凄怆之寒,
袭于腠理,致内邪亦为引动。故无汗头痛身疼,发热恶
寒,系新感之见证,病尚在表。胸腹满闷,吐泻交作,
系伏暑之发动,病涉在里。大凡看法,须辨明新感与伏
邪,何有何无,孰轻孰重。故用香薷饮合正气散者,借
香薷、藿香、苏叶、芷、桔之苦辛走表而散新邪,夏、
朴、陈皮、大腹、神曲之辛温理中而疏伏邪,则内外通
彻,邪自疏泄矣。
    伏暑条辨第二
    伏暑微恶寒发热,呕恶泄泻,脘闷舌白,此伏邪内
动。宜用藿香正气散,疏滞利湿也。
    此发明伏邪之异于新邪。既无头痛身疼,则表邪甚
微,而恶寒发热,脘闷吐泻,为伏邪发动,并无新邪勾
引也明矣。非借藿、朴、苏叶、白芷、陈、腹、夏、曲
以祛秽疏泄,则恐邪无泄越,蔓延传变焉。
    伏暑条辨第三
    伏暑热不解,咳逆欲呕,烦闷泄泻,此伏邪弥漫三
  焦。宜用苏子降气汤合六一散,加通草,赤苓等味,通
  泄三焦也。
    此言热不解,而伏邪传变,逗留肺胃,则咳而欲
呕;盘踞中焦,则脘闷不舒;奔迫下趋,则泄泻无度。
是邪既弥漫三焦,上下交争,故用苏子降气宣肺胃,六
一、通、苓分水道,则上下三焦,得一齐通泄,不致留
邪变患为妙。
    伏暑条辨第四
    伏暑热渐甚,咳逆不眠,胸胁刺痛,痰多舌白,此
痰滞肺络,肺气失降。宜用旋覆花、新绛、枳壳、桔
梗、桑皮、薏仁、苏子、降香、枇杷叶、芦根、滑石等
味,降气通络也。
    上条热不解,而传布三焦;此条热不解,而邪与痰
匝,阻滞肺络。若不通调,恐致痿痈缠绵。故用《金
匮二》旋覆花汤,借新绛、青葱,一通气分,二通血络,
再兼枳、桔、桑皮、苏子、降香开肺降气,苡仁、枇杷
叶、芦根、滑石甘淡之味,清热泄湿也。
    伏暑条辨第五
    伏暑发热,喘不得卧,痰嘶胸板,此暑滞肺络。宜
用葶苈大枣汤合六一散、枇杷叶等味,彻清肺饮也。
    上条胁痛痰多而咳,此条胸板痰嘶而喘,病甚深于
咳矣。虽喘有虚实之分,治有肺肾之异。今由伏暑内
发,身热胸板痰嘶,其候舌必黄腻,脉必滑数,溺必黄
赤,体必丰盛,斯为肺实,故宜葶苈苦寒以泻肺热。然
古人犹恐损胃,合大枣之甘以缓之,得渐驯以除上焦之
饮。凡用葶苈而不用大枣者,未识仲景之心法也。再兼
六一、枇杷叶,清气利湿也。

]

本书特色

[

,

现代医案选
泊庐医案
上海名医医案选粹
治验回忆录
内科纲要
六因条辨
马培乏外科医案
中医外科证治经验
金厚如儿科临床经验集
小儿诊法耍义
妇科心得
妇科经验良方
沈绍九医话
著园医话
医学特见记
验方类编
应用验方
中国针灸学
金针秘传

]

封面

六因条辨

书名:六因条辨

作者:陆廷珍

页数:95

定价:¥10.0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117095785

PDF电子书大小:13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