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城到燕京:朝鲜使者眼中的东亚世界(1592-1780)

相关资料

[

本书描述了从壬辰战争到清代中期朝鲜燕行使的故事,借助他们的观察、思考,分析他们的思想认同,进而考察明清中朝关系的变化与特征……是一部将学术思考融入通俗故事之中的佳作。
——孙卫国(《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作者)

一个人要是想真正地认识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光从内部观察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跳出自身所处的环境,才能避开一些“不自觉”和“想当然”,《从汉城到燕京》就是这样一部书,以外人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历史,“不识中国真面目,只缘身处此国中”,这是我在读这本书时脑内经常出现的一句感慨。
──河森堡(科普作家、国家博物馆讲解员)

本书写前近代东亚世界的文化交流,补足了一个极为重要、却在过去历史教育中时常缺席的片段。作者不只要写国与国的交往,更写一个个使者在跨越国境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为这段历史增添了许多人性的色彩。
──涂丰恩(《大人的日本史》作者)
其论述和思虑始终怀着暖和的共情,将文献背后活生生的前人从新拉回读者的视域中,值得鼓掌赞美。……究竟大时代风云之下,每一个别在命运流转、际遇悲喜的履历中若何熟悉本身、熟悉世界,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从汉城的“彼处”到燕京的“此地”,迢迢千里,其时如斯,今日亦然。
——澎湃·陈宇慧(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本书特色

[

1592年,一场波及中日韩三国的大战,就在朝鲜半岛开打!丰臣秀吉挥兵朝鲜,朝鲜国王连夜出逃,使者急向中国求救,当时的大明王朝,救,还是不救?!
16世纪的东亚,朝鲜身为明朝藩属,每年派遣朝天使(后称“燕行使”)出使中国。这场惊动天下的“壬辰之战”揭开了本书的序幕,带出这群罕为人知的“朝鲜使者”的故事。

从元代到清末,从汉城到燕京,从倾慕到鄙夷,无数燕行使穿梭于贡道,越过高山与深河,传递*的情报和中国观察。中国确曾居于朝鲜人世界观的中心,明亡清盛却成了极为严重的打击,以“小中华”自居的他们,一边咀嚼着明朝灭亡的悲伤,一边在思索该何去何从……

]

内容简介

[

明清时期,”朝鲜使节团”按例连年组织三百人左右的盛大队伍,浩浩荡荡地出使中国。这趟行程长达一千两百公里,使节团沿着鸭绿江,要走四十天至六十天不等,才能穿过山海关,来到北京。越过高山与深河,他们亲历中国,看见了什么? 本书借由珍贵的古地图及使臣日记,从世界史的格局呈现16-18世纪对于东亚的另类观察。

]

作者简介

[

吴政纬,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研究领域为明清史、中国近代史、中朝关系史。
著有《眷眷明朝:朝鲜士人的中国论述与文化心态(1600—1800)》(2015),期刊论文《“朝鲜”如何进入明清史家的视界》《论朝鲜清心丸的流行与清代辽东社会》等。

]

目录

推荐序 使节与叛将,宗师与君王——《从汉城到燕京》之前的朝鲜历史故事/陈韦聿
导 言
**章 从义州到北京:络绎于途的求救信
被遗忘的功臣
求救请兵的艺术
1592,北京
壬辰之后,使者络绎不绝
站在请兵陈奏使的背后
第二章 在战争结束后开始:鲁认与姜沆的故事
丁酉再乱
忍耐与等待
天借顺风,便到中华
奇 策
在南原的另一个人:姜沆
好事空凭千里梦
巾车返乡
战争少了点什么?
那一年,我们站在一起
第三章 皇明中华的尾声:*后的“朝天使”们
朝天· 朝天官
国防线上
学术话题
*后朝天
线性描述的末世预言
第四章 清朝灭亡的隐喻:一棵等待盛开的枯木
从“朝天”到“燕行”
大明衣冠
在没有中国的地方寻找中国
孝宗北伐
寻根:万历皇帝与思明
从荒凉到繁华
第五章 燕行即世界:18 世纪的“中国袭来”
被遗忘的“使者”
富贵险中求
中国制造
**壮观
消失的清单
禁纹,禁奢,禁中国货物
北学中国
第六章 朝鲜人的“中国史难题”:中华?朝鲜?
一副眼镜
愿见天下奇士
天涯知己
因友情而起的论战
思明时代
历史知识
朝鲜的历史教育:童蒙读物
朝鲜转向内在
眷眷明朝
结 语
同场加映:那些年,东亚其实很热闹……
使者彻夜未眠:申维瀚在日本的文学苦恼
没有共识的共识:藏在外交辞令里的战争
后 记
主要登场人物
征引书目

封面

从汉城到燕京:朝鲜使者眼中的东亚世界(1592-1780)

书名:从汉城到燕京:朝鲜使者眼中的东亚世界(1592-1780)

作者:吴政纬著.

页数:0

定价:¥49.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4-01

ISBN:9787208163430

PDF电子书大小:11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