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播概论

节选

[

    如果把1982年北京**次传播学研讨会看成是传播
学正式引进中国的话,到今年正好是25年。如果把1997
年传播学和新闻学一起被教育部列为国家一级学科看成是
传播学的重要性被正式承认的标志的话,到今年正好是
10年。在很短的时间里,传播学在中国从无到有,由弱
到强,成为国内近年来发展相当快的学科。这样一个历史
时刻,正是我们盘点和思考中国传播学发展的良机。
    从教材建设方面看,传播学的引进,有赖国外(主要
是美国)教材的囗译。大量具有一定学术品牌的外国传播
学教材的译介对促进中国传播学教学和研究功不可没,可
是另一方面,中国传播学研究和教学面临的问题和环境有
一定特殊性,国外成果的引进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课程和
教学体系的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初传播学重新引进至
今的这20多年中,国内的传播学教材出版从无到有,从
1983年一本薄薄的《传播学(简介)》到现在书店里满满
几书架的传播学教材,在教材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传播学教材建设的表面繁荣
之下,也存在着一些泡沫的成分。国内不少传播学教材存在内容重复、观点陈
旧、结构体例单一、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因此,在经过了自发的、初级的引介和
吸收阶段之后,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的传播学更上层楼,进入一个系统深化的研
究与创新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现在出版的这一套“21世纪传播学系列教材”,就是力
图在有中国特色的传播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上做一些尝试。这套教材**批书目
包括《传播学纲要》、《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大众传播理论》、《组织传
播》、《人际传播》、《跨文化传播》、《网络传播》、《视觉传播概论二》等。今后本教
材系列还将继续加入其他具有前沿性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传播学课程的教材,将
涉及政治传播、宣传传播、广告传播、公关传播、影像传播、全球传播、文化研
究、修辞与演讲、女性与传播等更具有专业性、前沿性的题目。
    担任本系列教材**批教材写作的,主要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长期从事
以上课程教学和科研的中青年教师,同时我们也期待着其他新闻传播院系和研究
机构的学者加入到本系列教材的编撰工作之中。
    这套教材的编撰,主要有以下几个目标:
    一是扩大目前传播学教学的视野。除了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外,增加研究方
法、人际传播、组织传播、跨文化传播、网络传播、视觉传播等分册,力求使传
播专业的学生能够适应多样的社会需求。
    二是拉开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层次。本套教材中既有针对大一新生的《传播
学纲要》,也有针对本科高年级或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法和各个不同领域的传播
理论。每个领域独立成书后,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同时深度上也有明显增
加,力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科研能力,适应目前不断发展的传播学硕士培养
阶段的教学要求。
    三是更强调系统性。目前的本科阶段,许多学校仅开设传播理论概论一门传
播学课程,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也不系统。本系列教材既可作为本科高年级的课外
阅读或选修课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低年级的必修教材,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传
播学各领域的主要内容。
    四是突出研究能力的培养。目前的传播学教材比较简略,多停留在知识传授
上。本系列教材力求在介绍理论的同时,突出对研究方法的讨论,同时对许多前
沿问题和有争议的问题也力求能够做全面客观的介绍,让学生及时抓住学科发展
的脉络,引导他们对前沿问题展开自己的思考。
    本系列丛书虽然以教材的形式出现,但是由于国内可以参照的现成教材不
多,写作者基本都是把它当成专著来创作的。他们不仅对国内外有关领域的文献
进行了整理,而且结合教学和实际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那些与我国当前实际
*贴近的理论问题进行介绍和讨论,在表述上也更贴近中国使用者的习惯,这一
优势是由国外著作翻译而来的教材所不具有的。
    我们是**次编撰这样大型的传播学系列教材,在选题和具体内容上肯定还
存在着不足,希望社会各界在使用过程中,及时地提出批评意见,有利于我们将
来的修订。本系列教材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985项目的
资助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支持,特此表示感谢!
    希望这套“21世纪传播学系列教材”的出版,能够为我国21世纪传播学的
学科建设添砖加瓦!
    郭庆光
2007年6月

,


视觉表征
**节  表征与视觉表征
    
    “视觉表征”是从“visual representation”这个英文
  单词翻译而来。“representation”这个英文单词直接翻译
  成中文是“表现、代表”的意思,但是作为一个学术用
  语,它意指用符号表现意义,探讨的是符号与其指代物的
  关联,以及人们如何使用符号传播和交流思想。对于这个
  名词,国内有两种翻译,一是将其翻译为“再现”,另外
  则翻译成“表征”。
    如果将“visual representation’’翻译成“视觉再现”,
  似乎有些过于强调视觉符号对现实的反映,忽视了图像的
  象征意义,因此本书取后者的翻译,将其翻译成“视觉表
  征”。简单来说,视觉表征主要研究视觉符号的意义,探
  寻其如何表现现实,以及观者如何理解图像等诸多问题。
  符号学者罗兰·巴特在其著作《明室》里的开篇是这样写
  的:“有一天,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偶然看到拿破仑
  *小的弟弟热罗姆的一张照片(摄于1852年)。我当时十
  分震惊,想到:‘我看到了一双曾经看到过拿破仑皇帝的
  眼睛!’这种震惊的感觉我日后再不曾有过。我和人说起
  这种震惊之情,可是,因为似乎没有人有同感,甚至似乎
没有人能理解,我也就把此事置诸脑后了。”①这种观看的感受让罗兰·巴特对
照片展开了进一步的符号学分析,而这也正是视觉表征的研究要追问的问题。
  一、表征
  表征的研究在多个领域展开,比如哲学、心理学、图像和语言学、艺术以及
认知研究,不同领域对于“表征”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
    在认知研究领域,表征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以下是一些认知心理学研
究者对表征的定义:
    “表征是指可反复指代某一事物的任何符号或符号集。也就是说,在某一事
物缺席时,它代表该事物;特别地,那一事物是外部世界的一个特征或者我们所
想象的一个对象(即我们自身的内心世界)。”②
    “表征是指代某种东西的信号。它代表某种事物,并传递某种事物的信息。
例如,一个词代表着某个特定的思想或概念,如猫、狗;一张照片代表着被摄入
的人物或风景;一张地图代表着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或山脉。它们都是不同事物
的表征。因此表征包含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③
    认知心理学对于表征的重视,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认知革命”发生后,
主要用来描述信息的脑内加工,但是却“只从纯粹智能特别是符号逻辑的方面来
考虑人的认知,以致严重忽略了人作为一个‘活的’生物的*根本的东西,即感
受性(qualia)或主观的方面”④。因此,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改良,对传统表征
的概念予以拓展,提出:“人不同于计算机,人的认知不仅仅是表征的计算过程,
它还牵涉人和世界之间的意向性意义的关联——人的认知是具有意义的认知
过程。”⑤
    对于文化研究学者来说,他们对表征的研究是在探讨文化和符号的关系中衍
生出来的,比如:
    表征有两种意义,“一种是符号或意向”或者“呈现给眼和脑的过程”,而符
号或意向的意义尤其重要。
    表征一方面涉及符号自身与意图和被表征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另一方面又和
特定语境中的交流、传播、理解和解释密切相关。
    在这方面,文化研究学者斯图尔特·霍尔(Stuart Hall)的研究非常全面,
并且具有代表性。他给予表征这样的描述:人类通过共同的语言才能产生一种
“共享的意义”,而这其实就是我们文化,而语言又是通过表征系统来运作的,因
此,对表征问题的研究则是展开文化研究的一个根本路径。意义的运作有两个系
统,一方面在各种事物与我们的概念之间有着互相照应的联系;另一方面,在我
们的概念和一系列符号之间也存在着互相照应的联系。而“事物”、“概念”和
“符号”间的关系是语言中意义生产的实质之所在,将这三个要素联结起来的过
程就是我们称之为“表征”的东西。
    尽管在不同领域对表征的研究切入点不同,但是仍然可以总结出表征问题的
一些共有的特点:
    **,表征有两重含义,一个是作为名词的表征,指的是一个承载着意义的
符号。一个是作为动词的表征,是指以符号为中介进行意义的传播。
    第二,当表征作为名词的时候,符号和其所指代的现实并不是一对一的反
映。无论是语言符号系统还是非语言符号系统,表征不是被动的、简单的、机械
化的对世界的复制,对表征的理解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时间、语境以及用法的
改变而改变的。
    第三,当表征作为动词的时候,表征系统给予我们理解世界的方法和途径。
因此,表征不仅仅是对世界的反映,同时也在阐释这个世界,并且通过阐释对世
界进行定义与建构。

]

本书特色

[

本成果受到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中国新闻传播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支持。

]

内容简介

[

本系列丛书虽然以教材的形式出现,但是由于国内可以参照的现成教材不多,写作者基本都是把它当成专著来创作的。他们不仅对国内外有关领域的文献进行了整理,而且结合教学和实际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那些与我国当前实际*贴近的理论问题进行介绍和讨论,在表述上也更贴近中国使用者的习惯,这一优势是由国外著作翻译而来的教材所不具有的。

]

目录

**部分 视觉与视觉传播 **章 视觉传播的研究对象与发展历史  **节 从看获取信息  第二节 视觉传播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技术演进与视觉传播的发展 第二章 视觉传播的学术研究概貌  **节 纷繁的脉络  第二节 学科奠基人 第二部分 视觉语言的特性 第三章 视觉认知  **节 感与知的奥秘  第二节 视觉认知的过程和特点  第三节 视知觉理论  第四节 视觉认知学习 第四章 视觉表征  **节 表征与视觉表征  第二节 图像意义的表征与交流  第三节 视觉表征研究的理论范式 第五章 视觉修辞  **节 修辞研究的视觉转向  第二节 视觉修辞:用视觉传递观点  第三节 符号学视角下的视觉修辞 第六章 视觉的美学特征  **节 美学视野中的视觉信息  第二节 美与视觉认知  第三节 媒介美学第三部分 大众传媒与视觉传播 第七章 用图像传递信息  **节 文与图的对立统一  第二节 图像与叙事  第三节 电影电视信息的图像化  第四节 平面媒体信息的图像化  第五节 图像信息的语法逻辑 第八章 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节 图像解读中受众的地位  第二节 图像传播中的受众研究  第三节 图像中传播者和受众的交流 第九章 视觉素养  **节 视觉素养与大众传播  第二节 视觉素养与信息认知  第三节 视觉素养教育 第十章 视觉说服  **节 视觉的说服力量  第二节 视觉象征与说服  第三节 视觉说服中的谎言 第十一章 视觉刻板印象  **节 视觉转向中的刻板印象  第二节 视觉传播中的性别刻板印象 第十二章 视觉传播中的伦理与法规  **节 视觉传播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第二节 视觉传播相关的法律规范后记

封面

视觉传播概论

书名:视觉传播概论

作者:任悦

页数:300

定价:¥35.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300091860

PDF电子书大小:5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