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浑人

节选

[

第1章 职场浑人的所作所为
什么样的人对“浑人”这个名号当之无愧呢?很多人爱乱扣帽子,凡是叫我们心烦、挡了我们的道、偶尔干得比我们棒的人,一概称之为“浑人”。但要是你希望活学活用无浑人法则,我们*好还是做个精确点的定义。有了定义,你才能区分:哪些同事和客户只是你不喜欢,哪些人是当之无愧的浑人;哪些人是偶尔心情不好(“偶发性浑人”),哪些人素来就是爱搞破坏的卑鄙家伙(“公认浑人”)。此外,有了清晰的定义,你才能向别人解释,为啥你的同事、老板或客户是当之无愧的浑人,为啥别人都爱说你是个浑人(至少是背着你说),以及为什么你会给自己挣了这么个名声。
研究职场心理缺陷的班尼特·泰培(Bennett Tepper),将“浑人”定义为:“通过语言或非语言行为(不包括身体接触),不断对他人表现出敌意。”就目前而言,这个定义尚算有用。但它说得还不够清楚,浑人们干的是什么样的事,对其他人有什么样的影响。这里,请容我讲讲自己年轻时当助教的一段经历,相信它能帮你理解这本小书说的浑人到底什么样。我29岁到斯坦福大学做研究员,是个毫无经验、效率低下,而且特别容易紧张的老师。**学年终了,我的教学评价低得惊人,这是我活该。但我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表现,等第三个学年结束的时候,我在毕业典礼上获得了本系*佳教师奖(是学生们投票选的),委实叫我高兴。
但我没能高兴多久。等毕了业的学生们逐一散去,一位妒火中烧的同事快步走来,给我来了个热情的拥抱。她贴近我的耳朵,用施恩般的语气说道(脸上却挂着灿烂的笑容,专门做给别人看),“好啦,鲍勃,现在你总算把那些小孩儿逗乐啦,该静下心来干点儿实事了。”她悄无声息且手法老练地榨干了我之前感受到的每一分喜悦之情,令我一瞬间仿如掉进冰窟,寒彻心底。
这段痛苦的回忆,令我总结出两条标准,用来检验他人到底是不是个浑人:
·测试一:跟那个有待验证的浑人说过话之后,“目标对象”是不是感到压抑,没了精神,是不是觉得受了对方的羞辱和贬低?特别是,目标对象的自我感觉是不是变糟糕了?
·测试二:那个有待验证的浑人是不是专爱整治比他要弱小的人?不怎么招惹比他强大的人?
我可以担保,跟那个同事接触还不到一分钟,我的自我感觉就糟糕透顶。本来,我还在为自己的工作表现暗自高兴呢,一转眼,我就开始担心别人是不是认为我在研究工作上不够严肃认真(要知道,研究成果是斯坦福大学评定教授的主要标准啊)。此段小插曲还说明,虽然有些浑人会当众大发雷霆,当众表现得傲慢无礼,可有些浑人却爱给你耍阴招儿。高声侮辱、贬损部下和对手的家伙,更容易被他人发觉,也更容易加以调教。可像我同事那样的两面派,有足够的技巧和情绪控制力,能不为人察觉地耍弄自己那套卑鄙勾当,很难当场抓到她的把柄,也很难阻止她继续那么做——虽然此举的破坏力和当众发狂相比毫不逊色。
  浑人用来侮辱贬低受害者的,还有其他好些举动——社会学家称之为“交互行动”,或简单地称之为“行动”。为描述浑人们的狡猾手法,我列举了12种常见的举动。我猜,你还见过其他许多类似行为。我几乎每天都听到看到新的卑鄙之举。人身侮辱,地位挖苦(快速打击他人的社会地位和自尊心),让人丢脸,贬低别人身份,开低级下流的玩笑,对他人视若无睹……诸如此类的行为,都会叫目标对象觉得遭受了攻击,心里不好受——哪怕就那么一会儿。而这些,正是浑人们搞卑鄙勾当的手法。
  一打脏活儿——常见的浑人举动
  1.人身侮辱
  2.侵犯他人的“私人领域”
  3.突如其来的身体接触
  4.言语或肢体上的威胁和要挟
  5.猥亵下流的“笑话”或“奚落”
  6.电子邮件骚扰
  7.贬损受害者的地位,使之丢脸
  8.习惯性地当众羞辱他人,或是贬低对方身份
  9.无礼的插嘴
  10.两面三刀
  11.摆臭脸
 12.对他人视若无睹
  同事悄声挖苦我的不愉快经历,道破了偶发性浑人和公认浑人之间的区别。仅靠一两件类似的事情就说别人是个公认浑人,这不够客观;我们只能说这是个偶发性浑人。所以,我把故事里的同事称做是偶发性浑人;要给她贴上公认浑人的帽子,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实际上,我们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做过混账事;比如我,也冒犯过不少人。我有一回冲着职员大发脾气,因为我误以为她想霸占我们小组的办公室。我给她发了一封侮辱邮件,还转发给她的上司和下属。她跟我说,“你把我气哭了。”我后来向她道了歉。虽说以后我再也没蓄意打击过别人,可对那次混账举动,我仍旧深感愧疚。(如果你一辈子从没干过混账事,请务必即刻与我联系。我实在很想知道,如此了不得的非人类壮举,你到底是怎么完成的。)
想戴上公认浑人这顶帽子,可要难得多:要有某种一以贯之的模式,一个接一个地轻视别人、贬低别人、羞辱别人、压抑别人,让别人觉得人生无望,自尊受伤;也就是说你得劣迹斑斑,恶贯满盈。心理学家按行为的一致性(不分时间地点),对状态(短暂的感觉、想法和举动)和个性(持久的个人性格)做了区分——要是有人连续冒犯多个受害者,那就是公认的浑人。
倘若我们的职场鼓励人人做浑人,尤其是鼓励那些“*棒的”、“*有权力”的家伙做浑人,那么,在此种不当的环境压力之下,我们每个人都有做浑人的潜质。虽说我们应当尽量谨慎地使用这个词,但有些人的确是自讨的,因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折腾别人。“链锯”艾尔·邓拉普(AI Dunlap)就是个臭名昭著的浑人。此公是光束公司(Sunbeam)前任CEO,写过一本书,叫《玩真的》(Mean Business),他侮辱员工的事情数不胜数。记者约翰-拜恩斯(John Byrne)给他写过传,书名叫《一个真实的企业家的故事》(Chainsaw),在书中,光束公司的一位高级主管这么形容邓拉普,“他能像只狗一样冲着你狂吠几个小时……他怒吼,他咆哮,他尖叫。他居高临下,傲慢无礼,一碰就炸。”
还有一位公认浑人,是制片人斯科特·鲁丁(Scott Rudin),据说他是好莱坞*卑鄙的大佬。按《华尔街时报》的估计,在2000–2005年之间,他炒掉了250个私人助理;鲁丁自己说是119人(不过他坦白说,他没把干了不到两个星期的助理算进去)。前助理们对时报控诉说,鲁丁习惯性地朝他们大吼大叫——有一位助理说,他被炒掉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他给鲁丁送错了早餐松饼。鲁丁先生自己全然忘了此事,可他也承认,这种情况“完全可能”。电子杂志《沙龙》(Salon)采访了另一位前助理,她早晨六点半接到鲁丁打来的电话,让她提醒自己给安吉里卡·休斯顿(Anjelica Huston,美国女明星)送花,庆祝后者的生日。当天上午十一点,鲁丁把助理叫进办公室,咆哮说,“混账!你居然忘了提醒我给安吉里卡·休斯顿送花!”这位前助理还说,“自动门合上了,他的身影慢慢消失。我*后看见的是他的手指头,轻蔑地朝我挥了一下,把我赶了出去。”
会做这种事的,倒也不光是男人。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沃纳科公司(Wachner)的前CEO琳达·瓦奇纳(LindaWachner),酷爱当众挖苦没完成业绩,或是“没能讨好她”的下属。沃纳科瑜珈衫分公司的前总裁克莉斯·海因(Chris Heyn)告诉《纽约时报》,“要是你没能凑够数,她会扒光你的“衣服”,让你觉得自己赤身裸体,可怕极了。”另一位前雇员说,瓦奇纳的辱骂经常“对人不对事,拿别人性别、种族和宗教开涮的时候特别多。”
成日挖苦下属的可不光是这些有名的大老板。《哈佛商业评论》上那篇小文发表之后,我收到很多控诉老板常年累月侮辱部下的电子邮件。看,有位来自苏格兰的读者这么说,“我认识位女士,她老板可怕极了。她工作的地方,办公室很小,没有洗手间。她怀了身孕,得经常去厕所。她只好借用隔壁商店的厕所,可老板觉得她去的次数太多了,索性把这全算进了她的休息/午餐时间!”一位从前在某大型公用事业单位做秘书的读者告诉我,她辞职是因为老板(女!)老是爱抚摸她的肩膀,撩弄她的头发。
以下内容引自《恶老板与怂下属》 (Brutal Bosses and TheirPreY),作者哈维·霍恩斯坦(Harvey Hornstein)采访了一位当众受辱的被害人:
“比利,”他站在门口说,好让大厅里每个人都清清楚楚地看见听见。“比利,这玩意儿要不得,完全要不得。”他说着,把手里的报告揉做一团。那可是我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啊。他一页一页地把报告揉成团儿,在众目睽睽下,像扔垃圾一般把它们甩进我的办公室。接着他又大声说,“垃圾,打哪儿来,打哪儿去。”我想说话,可他打断我。“你给了我一堆垃圾,这下你得负责清理干净。”我忍辱照做了。我看见旁人都撇开了目光,因为他们为我感到尴尬。他们不愿见到眼前发生的这一幕:一个36岁的老男人,穿着体面的三件套西服,当着老板的面,卑躬屈膝地收拾地上的废纸。
如果这些故事属实,那以上这些老板都可算成浑人,因为他们不断对为自己工作的人,尤其是自己的下属做出卑鄙行径。这就回到了我们先前提出的测试二上:那个有待验证的浑人是不是专爱整治比他要弱小的人?不怎么招惹比他强大的人?我那位同事在斯坦福毕业典礼上的举动之所以算混账行为,因为那时候,此人资历比我深,权势也比我大。
从上级对下级的态度来判断此人性格好坏,并不是我凭空编造出来的想法。维珍传媒帝国(Virgin)的创办人理查德·布兰森爵士(Sir Richard Branson),在为真人秀节目“速成亿万富翁”(Rebel Billionaire)筛选参与者的时候,就使用过类似的方法进行测试。此节目是为了跟美国地产大亨唐纳·川普(Donald Trump)的热门秀“学徒”(The Apprentice)唱对台戏。**集,布兰森乔装打扮成腿脚不灵便的老司机,到机场去接参赛选手——有两个家伙以为他真的只是个“不相干”的闲杂人等,对他态度极其恶劣,布兰森当即把他们踹出了局。
好了,这又是一个偶发性浑人和公认浑人的区别之处——只要一有机会,公认的浑人就会朝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放毒,但绝少,甚至从不对比自己有权势的人来这套。要是国会的调查不虚,那么,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约翰·博尔顿(John R.Bohon)就符合此一标准。当时,博尔顿还没通过国会的审核,总统小布什就命他上任,此举引得众说纷纭,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媒体痛批博尔顿对同事施以心理虐待的行径。比如,梅乐迪·唐塞尔(Melody Townsel)作证说,自己在1994年为美国国际开发总署驻莫斯科办事处工作期间受了博尔顿的羞辱。她当时是建筑承包商,曾对博尔顿(当时是律师)抱怨他代理的客户无能。打那以后,博尔顿屡次对她做出卑鄙举动。
  2005年,唐塞尔写信给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反映情况,她控诉“博尔顿先生竟然在国外一家酒店的大堂里追着我打——朝我扔东西,往我的门缝里塞纸条威胁我,他的行为简直像个疯子。”“在我等待新任命的两个星期里……约翰·博尔顿对我紧追不放,态度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我只好躲回酒店房间,闭门不出。就这样他还不肯放过我,他常常跑来狠敲我的门,大呼小叫地威胁我。”唐塞尔还说,“他当着两位团队领导的面,对我的体重、穿着和性别说三道四。”
委员会还收集了其他人的证词,其中,博尔顿从前的下属,同为共和党人的卡尔·福特(Carl Ford Jr.)形容他是个“媚上欺下的家伙”。在我看来,要是这些报告当真,那博尔顿就是个当之无愧的公认浑人,因为他的行径素来恶劣,并不是因为心情不好偶然发作那么一两次。
持有类似想法的不止我一人。《乡村之声》杂志(The VillageVoice)曾刊登过一篇文章,名为“通缉:混账联合国大使”。文章指出,“约翰·博尔顿离间同事、奚落属僚之举,证据确凿,恶行昭彰。”
别给浑人好脸色看
本书必须界定浑人为何物,乃是因为我可不想培养没骨气的软脚虾和应声虫。我是要帮各位把卑鄙小人找出来,调教他们,摆脱他们。如果你想学的是什么文雅言辞、职场礼仪,拜托去看个人修养的书。我这个人信奉反抗有理,还嘴无罪。不管是学生群体还是高层管理团队,多方研究都表明:对于从事非常规性工作的团体来说,建设性争论——当然不是针对个人的下作吵闹——有助于提高工作绩效。我在《行之有效的怪点子》(WeirdIdeas That Work)一书中也说过,在挑选人手方面过于刻板僵化的组织,会扼杀创造力,变成充斥着无聊应声虫的闷搔地方。
适度的摩擦对组织是有益的。举个有名的例子,英特尔公司的创办人兼前任CEO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是个固执己见又好辩的人。可他素来就事论事,而且欢迎别人——不管是刚加入公司的工程师,还是听他商业战略讲座的斯坦福学生,或是英特尔的高层主管——提出不同的论点。在格鲁夫看来,找出真相才是焦点所在,而不是把对方驳倒。鄙视没骨气的软脚虾可不光是我个人的喜好,早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这种人败坏组织。一系列针对组织开展的对照实验和现场研究显示,如果团队在互相尊敬的前提下鼓励开展思想上的争鸣,人们能提出更好的点子,工作绩效也更优异。故此,英特尔会让员工学习如何争论,要求所有新晋职员参加“建设性对峙”学习班。然而,上述研究也表明,如果团队成员发生个人冲突(出于泄愤的目的而对抗),他们的创造力、绩效和工作满意度就会一落千丈。换言之,要是人表现得像是一伙儿浑人,整个团队就好不了。
当然,这里,我要为那些存在社交障碍的伙计们说句公道话,他们中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感觉过于迟钝,可能偶然会做出浑人之举。不错,情商高的人擅长接纳他人的想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这种人令人愉快,适于出任领导岗位。可也有些极有价值的员工行为古怪,社交能力糟糕透顶,不可避免地会伤害到他人的情感(至于说,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种人,原因多种多样,有些人来自问题家庭,有些人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或者语言学习障碍,多发性抽动症等)。
 ……

]

内容简介

[

全世界职场的禁忌话题
  对同事冷漠的员工、恃强凌弱的职场恶人……不明理的上司。承认吧,每个办公室都有粗鲁、自私、根本不在乎自己踩了谁的员工。他们会把你气得火冒三丈,大叫“浑人”!
大到谷歌、英特尔、西南航空公司、美国国际开发总署,小到律师事务所、酒吧、实验室,每个组织都有与“浑人”交战的战场。
  《论浑人》不光反映了职场中存在的摩擦问题,还清晰地揭示了这一问题会如何打压士气、降低效率、败坏公司文化。
  萨顿博士直面问题,联手心理学家、组织行为学家深入研究,为打造清新的职场奉献行之有效的策略。帮助公司将“浑人”查明之、消除之。
  读到*后,你一定忍不住扪心自问,“我这个人,是浑人,还是解决浑人的人?”
  当《哈佛商业评论》资深编辑向萨顿约稿时,萨顿告诉她,无他,“无浑人法则”也。萨顿本以为一向严肃的《哈佛商业评论》会当他是扯淡。但令人意外的是《哈佛商业评论》不仅在“突破性观念”栏目发表了该文,而且也未对那些“触目惊心”的词语进行删改!
  本书出版时,萨顿收到了如雪片般的读者来信,与他分享“浑人”的故事,而该书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时,编辑用“*”代替书名中的“asshole”这一不雅词汇。他在接受BBC的采访时更是被告知,要减少“混蛋”这等脏词的使用次数,“屁股”一词则被禁止使用。
虽然有人对他的粗鄙用词提出质疑甚至是投诉,但他的深入研究以及敢说出真相的行为,却赢得了管理学界以及大众的广泛好评。
  愿书能让你产生共鸣,宽慰你那被混账同事、老板、下属们激起的一切压抑感;愿此书中提到的方法,能帮你把浑人们赶出去,在文明清静的职场中大展拳脚。

]

作者简介

[

罗伯特·萨顿,密歇根大学组织心理学博士,斯坦福大学教授。

世界一流的创新管理大师,以敢于“打破常规”而闻名。

萨顿是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管理科学及工程教授,也是该学院工作、技术和组织中心主任。他为无数家企业提供过咨询服务,亦是著名的设计公司IDEO的常任董事。

他曾获《管理学刊》的最佳论文奖、尤金·L·格兰特最佳教学奖。

萨顿虽然是知名大学的教授,但他却常常提出“离经叛道”的观点,引起学术界以及管理人士的激烈争论。

他发表的文章两度成为《哈佛商业评论》选出的“突破性观念”,本人亦入选《商业2.0》评选的当代顶尖商学“大师”。他的多部著作入选《哈佛商业评论》年度十佳商业书籍。

]

目录

第1章 职场浑人的所作所为 一位高级主管这么形容邓拉普,“他能像只狗一样冲着你狂吠几个小时……他怒吼,他咆哮,他尖叫。他居高临下,傲慢无礼,一碰就炸。”第2章 职场都需要无浑人法则 片刻之间的淫秽眼神儿;表面上的戏弄和调笑,其实是叫人丢脸的当众侮辱;对我们视若无睹的人,在大小聚会上排挤我们的人——组织生活里的这一切微不足道的肮脏片段,可不止是会造成暂时性伤害。第3章 如何执行无浑人法则 新CEO刚一上任,就立刻发起了一场运动,赶走了25名下流主管。这位CEO决心搞掉这些“著名浑人”,因为他们造就了一种“害怕的文化”,让公司成了一个“工作起来没意思、对待顾客不友好”的地方。第4章 如何管好你内心的浑人 如果你随时随地表现的都像个浑人,你可能需要治疗,你得吃点百忧解,你得上个制怒学习班,你得搞搞超然冥想,多锻炼锻炼身体,再不然,上面所有的法子你全试试看。第5章 在浑人横行的职场中如何生存 对混账上司不抱指望,从好处着眼,对事后的一切保持乐观,能帮助人们忍受可怕的境遇。不管怎么说,这些做法帮他熬过了一个大多数人都受不了的恶劣处境第6章 浑人也有优点 不幸的是,哪怕你并不是一个公认混球,哪怕你看不起这样的人,哪怕你像躲瘟疫一样躲着他们,你也得承认:有时候,非得暂时扮成混球才能弄到你需要、想要的东西。第7章 将无浑人法则进行到底 倘若有浑人剥夺他人尊严,务必对其严加管教,甚至驱逐出境。如果你当真受够了住在浑人城,如果你不愿意每天都跟浑人打滚,那么,你的工作,就是帮忙打造一个文明的职场。致读者的信致谢译后记

封面

论浑人

书名:论浑人

作者:(美)萨顿 著,闾佳 译

页数:143

定价:¥29.8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7-01

ISBN:9787300094267

PDF电子书大小:4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