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节气

节选

[

《人生的节气》以《人生的节气》为题,套用二十四节气的成数,寄托古今之变中人生不变的喜与忧。时空的流转无穷无尽,便有”人生代代无穷已”的亘古感叹,而短暂的生命之旅,有彼此的重复,也有独一无二的奇遇,文章便做在这恒与变的裂隙中。平凡的点滴见闻,也能积累成阅历。生活便是由无数琐碎的细节构成,即使是远行客,随手采集路边的草花,也不失为值得庆幸的纪念。人生的可爱之处,就是经常会有一些小的感动。

]

相关资料

[

忆渔事一捕鱼和狩猎一样,大概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创造出最古老的文明。在中国至少可以上溯到六千年以前的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陶器上都有鱼形的纹饰。道家信仰中的太极图,是以黑白相交的两条变形鱼来概括对于宇宙的基本看法。西南少数民族的铜鼓铭文中,也有不少鱼的图案。特别有意思的是,断发文身的人竞渡的场面。他们驾的龙舟很小,而鱼却很大,在散点透视的平面构图中,船仿佛是在鱼群中穿行。而且,就是在生态环保的意识普及到全球的今天,越来越严格的禁止使打猎几乎成为犯罪行为,而基本退出人类的生产范围,捕鱼的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尽管工具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仍然是人类重要的活动内容。可以说捕鱼是人类贯穿古今的一项重要生产方式,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无论中外,各种各样的文学艺术多取材于捕鱼。已故的中国名作家汪曾祺,在《故乡人》中,有一篇即是《打鱼的》,详细地记载了故乡捕鱼的方法。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更是经典的叙述,因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名扬全球。那个独自架着一只小船在海里钓鱼的老人,紧紧抓牢绳索与风暴和鲨鱼搏斗,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人。虽然最终得到的只是一条鱼骨,但生存的顽强却寄托了现代人对于生命价值的独特理解。据说故事是海明威听来的,但关于捕鱼的大量细节却好像出自行家里手。始知人可以独自驾船在海里捕鱼,我也是得白海明威的著作。在中国古代,捕鱼的知识非常丰富,保留在大量的古汉语词汇中。比如捕鱼的工具,最通常是用网,《诗经·新台》有“渔网之设,鸿则离之。”而且,至今仍然如此。记得幼年的时候,院子里的小伙伴儿经常玩儿的一个游戏就是模仿用网打鱼的情景。两个大一点的孩子高举着搭起来的手,象征着渔网。一群小孩子后面的拉着前一个人的衣服后摆,转着圈鱼贯着从“渔网”下钻过去。所有的人齐声唱着一首歌谣:一网不捞鱼,两网去赶集,三网捞一条小尾巴鱼。“小尾巴”一词可以任意地无穷反复,全凭“渔网”的好恶。歌谣完结的时候,两个大孩子的手臂落下来,被扣住的那个孩子就是落网的鱼。游戏重新开始,虽然简单却有不尽的乐趣。由此也可以看出,用网打鱼的活动反映在民间文化的形态中。不仅如此,中国古代对于渔网有着详细的分类,大的渔网称,小的渔网叫罜,用竹竿支架的渔网为罾,捕捉小鱼的细眼网名罭,兼能捕鸟的网是罨,罟则是所有网的总称。由用网捕鱼的基本方法推及其他,所有捕鱼的方法几乎都有相关的语义联想。古代的网大概

]

本书特色

[

季红真的散文大气磅礴,文化、历史、个人经验和感受混杂在一起,构成一种独特的文本。本书是作为学者的季红真的另一种类型的散文随笔。作者从自己80年代在北大读研究生写起,以自然形态的24个节气对应了人生的24个境界:逛书店、图书馆、看电影等等,把自己在北大的生活写的妙趣横生。

]

内容简介

[

本书以《人生的节气》为题,套用二十四节气的成数,寄托古今之变中人生不变的喜与忧。时空的流转无穷无尽,便有“人生代代无穷已”的亘古感叹,而短暂的生命之旅,有彼此的重复,也有独一无二的奇遇,文章便做在这恒与变的裂隙中。
平凡的点滴见闻,也能积累成阅历。生活便是由无数琐碎的细节构成,即使是远行客,随手采集路边的草花,也不失为值得庆幸的纪念。人生的可爱之处,就是经常会有一些小的感动。

]

作者简介

[

季红真,1955年生于浙江丽水,先后求学于吉林大学、北京大学;文学硕士,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教授。著有文学评论集《文明与愚昧的冲突》、《萧红传》等9种。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颁发1988年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奖”等5种文学理论批评奖;获吉林省1980年创作奖散文奖等4种创作奖。

]

目录

远行客古今如梦——《人生的节气》自序忆渔事挖野菜做女红遛电影翻旧书蹲车站说闲话辨名物读注释种纸田串亲戚会朋友听音乐访古迹遭梦魇行夜路乘出租吃小吃下饭馆写情书买东西观风景观美人逛书店

封面

人生的节气

书名:人生的节气

作者:季红真

页数:277

定价:¥32.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301163382

PDF电子书大小:13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