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空间-文化记忆的形式和变迁

本书特色

[

何谓“记忆”?它的机制、媒介、功能是怎样的?诸如此类的问题,近年来已经引起历史、生物科学、信息科学、政治学、哲学、宗教和艺术学等诸多学科的关注。阿莱达·阿斯曼在本书中运用各种研究工具,以文学经典、装置艺术等具有象征形式的传承的全部内容为研究对象,细致考索了文化记忆的种种功能和媒介的形式及变迁,为“文化记忆”搭建了丰富、深刻而又颇具解释力的理论框架。  《回忆空间:文化记忆的形式和变迁》本书与《文化记忆》一起,被视为“文化记忆”理论的奠基之作!

]

内容简介

[

《回忆空间:文化记忆的形式和变迁》带领我们徜徉于文化史的长廊,为我们展现“文化记忆”理论的缤纷画卷。  《回忆空间》与《文化记忆》一起,构成“文化记忆”理论的奠基之作,也被公认为德国记忆理论的柱石。对于我们深入理解许多当下面临的问题,例如对二战的认识和反省、日本参拜靖国神社等,均颇有启发。 

]

作者简介

[

阿莱达·阿斯曼(Aleida Assmann),德国康斯坦茨大学英美文学系荣休教授,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在英语文学和记忆研究领域著述颇丰。近年主要从事德国“二战”后的记忆问题,文学与社会中的代际关系,以及记忆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她与扬·阿斯曼(Jan Assmann)一起,贝视为“文化记忆”理论的奠基人。

]

目录

目 录“历史的观念译丛”总序前言导言**部分 功 能**章 记忆作为“术”和“力”第二章 纪念的世俗化——记忆、声望、历史**节 记忆艺术与死者纪念第二节 声望第三节 历史第三章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回忆之争**节 回忆与身份认同第二节 回忆与历史第三节 回忆与民族第四节 剧院里的后续表演第四章 华兹华斯与时间的伤口**节 记忆与回忆第二节 回忆与身份认同第三节 回想:回忆与想象第四节 冥忆:神秘的返照第五章 记忆的箱子**节 记忆作为方舟第二节 大流士的匣子——海因里希·海涅第三节 可怕的箱子——e.m. 福斯特第六章 功能记忆与存储记忆——回忆的两种模式**节 历史与记忆第二节 功能记忆与存储记忆第三节 与克里斯托夫·波米扬的一场关于历史和记忆的谈话第二部分 媒 介**章 回忆的隐喻**节 文字隐喻:黑板、书籍、复用羊皮纸第二节 空间隐喻第三节 时间性的记忆隐喻第二章 文字**节 文字作为永生的媒介和记忆的支撑第二节 关于文字和图像作为记忆媒介的竞争第三节 文字的没落——伯顿,斯威夫特第四节 从文本到痕迹第五节 文字与痕迹第六节 痕迹与垃圾第三章 图像**节 能动意象第二节 象征与原型第三节 男人记忆中的女人形象第四章 身体**节 身体文字第二节 回忆的稳定剂第三节 虚假的回忆第四节 文学中的战争创伤第五章 地点**节 地点的记忆第二节 代际之地第三节 圣地与神秘风景第四节 典型的记忆之地——耶路撒冷和忒拜第五节 纪念之地——彼特拉克在罗马,西塞罗在雅典第六节 精灵之地——废墟与招魂第七节 坟墓与墓碑第八节 创伤之地第三部分 存储器**章 档案第二章 存续、朽坏、残余——存储的难题以及文化的经济学第三章 在遗忘的荒原上的记忆模拟——当代艺术家的装置作品**节 安塞姆·基弗第二节 西格丽德·西古德森第三节 安娜和帕特里克·普瓦利埃第四章 记忆作为苦难宝藏**节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不在场的房子? 第二节 娜奥米·特蕾萨·萨尔蒙的系列摄影?物证? 第五章 档案之外**节 拾荒者——关于艺术与废弃物的关系 第二节 为世界的剩余物开设的小博物馆——伊利亚·卡巴科夫第三节 死者百科全书——达尼洛·基什第四节 慈悲图书馆——托马斯·雷尔第五节 熔岩和垃圾——杜尔斯·格吕拜恩结语 于文化记忆的危机文献版本说明索引译后记

封面

回忆空间-文化记忆的形式和变迁

书名:回忆空间-文化记忆的形式和变迁

作者:阿斯曼

页数:505

定价:¥7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301263945

PDF电子书大小:134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