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领导商略

节选

[

通货膨胀、经济过热和经济泡沫考验中国经济
  讨论中国目前的经济格局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走势,就不能不从2007年开始。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这一轮经济周期从2007年开始,2007年,我们的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国内价格总水平全面上涨。
  大家知道,通常经济学家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常常会用到两个很重要的指标:一个是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另一个是市场的供给。2007年国内各类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我们把价格总水平分解为以下三种价格构成。
  **种价格是消费品价格,如食品的价格、服装的价格和家电的价格等。消费者价格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在国际上简称为CPI。通货膨胀是和消费品价格上涨连在一起的,当消费品价格涨得过快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的问题。
  第二种价格是投资品价格,有时也称生产资料价格,像钢材的价格,水泥的价格,铝合金的价格等。经济过热是和投资品价格连在一起的,如果投资品价格涨得过快,就会引发经济过热的问题。
  第三种价格是资产价格。资产价格主要指两种价格:一种是股票的价格,另一种是房地产的价格。大家注意到,我国的CPI指数构成里没有包括房地产价格,但因为房地产可以增值保值,所以,国际上都把房地产的价格统计在资产价格中。当资产价格涨得过快时,就会引发经济泡沫,所以,经济泡沫是和资产价格是在一起的。
  如果价格体系中的这三种价格构成都上涨过快,就必然会带来经济发展过热的问题。
  2007年以来,国内相关产品价格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首先,资产价格普遍上涨过快。2007年的三、四月份,资产价格快速上涨,所以,当时我们非常担心是否会出现经济泡沫的问题。
  其次,到了2007年五、六月份的时候,投资品价格也跟着涨上来,甚至有的投资品价格涨幅达到了80%。此后,我们担心中国经济是否过热。
  再次,2007年8月份的时候,专家们判断,消费品价格不会上涨。但没想到,到了第四季度,消费品价格也涨了上来。
  综上所述,2007年,我们相继经历了三种价格的全面上涨,上涨给经济发展带来了通货膨胀、经济过热和资产泡沫的三种压力,这种不利局面在我国建国以来还是**次出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过两次价格上涨比较快的时期。**次是1984—1996年这段时间,我们的消费品价格上涨,*高的时候,涨幅达到了百分之十几。但是,这段时间的价格上涨主要是消费品价格上涨,所以,我们当时的主要压力是通货膨胀,主要工作是反通货膨胀。
  第二次价格上涨从2003年6月开始,主要是投资品价格上涨。由于消费品价格没有涨,别的价格也没涨,所以,2004—2005年的工作重点主要是解决经济过热的问题。
  目前,三种价格一起上涨,在中国的经济生活中引发出三种问题,这是我国建国后遇到的新问题。同时,这三种价格一起上涨还会出现联动效应,比如,为解决某一种价格出现的问题,其结果会诱发另外一种价格上涨。
  所以,我们认为,2008年的经济环境是*困难的一年。
  需求拉动型的价格上涨
  我们看到,2008年价格总体趋势还是在高位运行状态。当时我们曾预计,消费品价格在2008年四月份会降到8%以下,但其结果还是超过了三月份,投资品价格上涨,有的价格上涨开始出现翻番的状况,投资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
  资产价格,也就是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虽然有所稳定,但大盘指数还是掉到3000点以下。许多人问,政府为什么不救市?我们对资产价格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
  先讲股票价格。正常的价格趋势是大盘每年涨1000多点。如果以2005年1000多点为基数,以上海A股市场为基点,那么2006年大盘是2000多点,2007年大盘应该是3000多点,2008年大盘也就是4000多点,*多5000多点,这是对市场判断的正常预期。由于2007年大盘涨得过快的压力,2008年大盘低迷期还要不断地持续,经济规律一定会受到内在强制性的调整,而不仅仅是政策救市就能见效。
  再谈房价。2008年房价涨幅放慢,这也是以2005年为基准。业内专家判断,房价每年的涨幅在5%~10%之间,差不多10年~20年翻一番。而2007年以来,有些地方的房价两三年就翻一番,这显然已经翻到一个高价位运转状态,涨幅已经到了一个拐点,也就是说增长的幅度要放慢,价格水平(高价位运行状态)并不一定要很快降下来。实际上,三种价格都处于高价位运行状态,只不过是资产价格涨幅有一点放缓而已。
  2008年,我们仍然存在着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不确定(从过热到缓慢)和经济泡沫的巨大压力,所以,我们就要研究这三种价格上涨的内在因素。
  这次价格上涨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导致的:一个方面原因是我们的需求增长太快,需求的过快增长引发了供不应求,供不应求引发了价格上涨,我们称之为需求拉动型的价格上涨;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企业的成本在短时期内快速上涨,企业成本的快速上涨必然引发价格的上涨,这种由成本上涨引发的价格上涨,我们称之为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
  再来分析一下这两方面原因所诱发的价格上涨。
  首先,分析需求拉动型的价格上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需求是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实际上指的是购买力。既然需求是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那么需求上涨过快,一定是与货币连在一起的,也就是货币供给太多了。因此,需求拉动型的价格上涨一定是货币供给太多造成的,这就必然涉及到银行(发行货币的主体),这就必然同银行体系连在一起。因为货币是从银行发出来的,货币太多,一定和银行体系出了问题相关。
  而我国的银行体系又分为两层结构:*高一层是中央银行,简称央行,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就是从中央银行发出来的;另外一层是商业银行,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民生银行等,由于商业银行主要是经营货币,所以,货币供给量太多首先和中央银行有关系。
  我们国家发行货币主要有以下两个路径。
  **个路径叫再贷款,指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可以给企业或居民贷款,当商业银行没有钱贷给企业或居民的时候,他们有权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中央银行通过开动印钞厂来印制钞票,货币(人民币)印出来以后,通过央行贷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再贷给企业或居民,这样,货币就流向了全社会。
  第二个路径是外汇占款,是指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所有流入中国境内的外汇,无论是日元、欧元或者是美元,其货币本身在国内是不能流通的,必须要在中央银行兑换成人民币才能流通。所以,中央银行要用人民币收购这些外币。用人民币收购的外汇放在中央银行,形成外汇储备。与此同时,相当规模的人民币就流向了社会。
  通过上述两个路径,人民币就大量地流向了社会。那么,此次人民币流动性过剩(人民币供给多于需求)到底是哪个路径出问题了呢?虽然政府方面指出,再贷款增加了流向社会的货币总量,但实际上,引发这次货币多发的是外汇占款这个路径(出口)。外汇占款比例太大,大量货币流到社会上,引发了人民币供给大于需求。
  2006年年底,我们曾统计过两个路径的人民币流量,其中,再贷款多流出来3.2万亿元,外汇占款为2.9万亿元。再贷款发行货币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外汇占款是被动型地发行货币,只要有外汇流入中国市场,央行就要收购。流入中国的外汇越多,央行发行的人民币就越多。这两个路径中外汇占款几乎接近货币供给总量的一半,所以,这次货币供给过剩,主要是外汇占款这一路径(其货币供给量太多)引发的,同时也引发了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流入中国的外汇过多主要是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了。国际收支是指外汇的收入和外汇的支出,它由以下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经常项目。经常项目就是指商品进出口贸易,如果产品和服务贸易其出口大于进口,我们称之为贸易顺差,顺差标志着大量外汇流入本国;如果进口大于出口,就叫贸易逆差,逆差标志着大量外汇流出本国,国家每年的进口额和出口额大体相当就是贸易平衡。
  在正常的国际贸易情况下,中国已经连续15年贸易顺差,大量外汇流入中国,这两年尤为严重。2006年,中国的顺差是1700多亿美元,2007年的额度竟然达到了2300多亿美元。大量外汇流入中国,迫使央行发行更多的货币。
  另一部分叫资本项目。所谓资本项目,就是指资本在中国的流进和流出,如果国外资本流入过多,国内资本流出较少,表明大量外汇通过资本方式流入中国,这就是资本净流入。如果国内的资本流出过多,国外资本流入较少,形成资本净流出。资本净流入和资本净流出两者差不多就叫资本平衡。
  我国目前已经连续16年都是资本净流入国,2006年流入700多亿美元,2007年超过了1000亿美元。资本净流入过多,迫使央行不断发行人民币来收购。货币太多,国内市场需求上涨过快,导致物价上涨。所以,目前国家发行货币多发,主要是由国际收支失衡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引发了外汇占款太大,*终导致了市场产品和服务等价格不断上涨。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经济发展要追求两个平衡:一个是国内经济平衡;另一个是国际收支平衡。如果国际收支不平衡,国内经济就平衡不了。这次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引发了外汇占款太多,国内经济也开始失衡,价格总水平快速上涨。
  中央银行通过上述两个路径(货币供给出口)发行的人民币,叫基础货币。简单说基础货币就是现金,这些基础货币流向社会以后,就形成了货币供应量。所谓货币供应量,就是供应到市场上的货币总量。可能比较细心的业内人士会发现,我们公布的基础货币数量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差距很大,货币供应量远远超过基础货币。
……

]

本书特色

[

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 王忠明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魏杰
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培训中心主任 杨述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董明
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薛旭
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财会系主任 刘杰
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院长 李继延
深圳市新全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专家 周坤
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刘福垣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战略与政策系教授 金占明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建设管理系教授 王守清
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应杭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吴春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刘志新
北京凯诺斯管理咨询董事长兼总经理 刘启明
中国式管理创始人、台湾兴国管理学院院长 曾仕强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何茂春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吴维库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汪中求
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 韩庆祥
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袁立
北京赞伯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路长全

]

内容简介

[

本书从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战略和企业运营、营销管理与品牌建设篇、企业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与公司理财、传统文化与企业经营创新、领导力提升、企业项目管理理论与实务等方面来提升领导者的综合素质。
全书主要分为宏观经济与产业动向篇、战略管理与企业运营篇、营销管理与品牌建设篇、企业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管理篇、企业财务管理与公司理财篇、传统文化与企业经营创新篇等8篇内容。

]

作者简介

[

王忠明,浙江杭州人,博士。现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处长,国家经贸委办公厅副主任、培训司长和经研中心主任。期间赴联邦德国完成为期年余的竞争政策研究,并师从董辅礽教授攻读宏观经济学博士学位。
主要著作:
《经营人生》、《大潮初动》、《难得真言》、《另眼相看》、《新时期中国企业管理培训史论》、《中小企业创业》、《人的暴利——新经济、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本的另类思考》、《新培训观》、《九博士纵论中国社会经济》等,并主编《星星点点——中外名家系列讲座集萃》(1)、(2)、(3)集。在宏观经济、企业管理、人力资本理论等方面有领先性研究。多次到国内外重要论坛发表演讲,并深入企业提供研究与咨询服务。

]

目录

宏观经济与产业动向篇 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及产业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建立符合国情的调控体系战略管理与企业运营篇 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误区 中国“走出去”战略综论 细节与企业管理营销管理与品牌建设篇 什么是市场战略 切割营销:将对手逼向一侧 营销革命从思想开始企业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管理篇 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化*佳实践 朴素的企业文化与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流程与组织变革企业财务管理与公司理财篇 企业财务管理 公司投资与融资决策分析 中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分析与调查传统文化与企业经营创新篇 中国式管理 东方管理之“道”:儒、道、禅与现代企业管理领导力提升篇 提升你的情商与影响力 实战型领导用人艺术探究 领导力提升企业项目管理理论与实务篇 中国企业家的项目管理初探 项目管理发展趋势后记

封面

企业领导商略

书名:企业领导商略

作者:王忠明

页数:267

定价:¥36.0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2-01

ISBN:9787302193937

PDF电子书大小:10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