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第2版)

节选

[

《基础会计学(第2版)》依据*新企业会计准则,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配合案例和练习,讲述了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进行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基础会计学(第2版)》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的概念、会计核算的基础与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等会计基本理论;以制造业企业为例说明其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并结合证、账、表等阐述会计的基本核算程序与基本方法。《基础会计学(第2版)》既可以作为本科段会计学专业、其他经济类各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以作为高职高专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教材。

]

相关资料

[

插图:第一章总论【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会计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掌握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和作用:理解并掌握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的前提、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以及会计核算的方法。同时还应注意,本章是全书内容的概括,并贯穿全书的始终,学习时要将本章的内容和其他章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核心概念】会计会计的核算职能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的前提权责发生制相关性可比性谨慎性第一节概述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产生于社会生产实践。人类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是由生产者在生产活动之外,凭借头脑记忆或采用简单记录的方式,附带地把生产过程中的所得和所耗以及发生的时问等记载下来。结绳记事、垒石计数、刻契记数等都是最初的会计手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剩余产品,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特别是商品交换有了一定的发展之后,会计才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形成一种独立的、特殊的职能,成为专门人员从事的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会计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会计一词就已经出现。当时的西周王朝已建立了较为严格的会计机构,设有称为司会的专门官吏,掌管王朝的财物赋税,进行月计岁会(日常零星核算称之为计,对一定时期经济情况的总合称之为会)。还建立了日成、月要、岁会等报告文书,相当于现在的会计报表。西周时代的会计已大体包括记账、算账、报账、用账等四个基本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比较系统地反映经济出入事项的会计记录,即会计籍书、会计簿书。会计记录有了一定的格式和固定的记录符号(即出和入)。西汉时期,中式会计的单式记录法已经有了明显的轮廓。西汉官厅创立的上计簿,确定了中式会计报告的基本形式。唐宋时期,中式会计已经有了一套系统的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特别是四柱结算法的创建和运用,使中式记账方法焕然一新。当时,官府办理钱粮报销和移交手续编制的会计报表称为四柱清册。四柱是指一定时期内钱粮收支的四个部分,即旧管、新收、开除和实在,分别相当于现代会计术语中的期初结存、本期增加、本期减少和期末结存。四柱之间的结算关系用会计方程式表示为:旧管+新收一开除=实在。明清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有了较大的发展。明末清初,龙门账的出现和随后四脚账的产生,形成了中国自己固有的复式簿记。龙门账的要点是将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和该(相当于现在的会计科目中的:收、付、资产、负债)四大类,并进而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相当于现在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等。年终结算时,用进一缴=存一该的公式来确定盈亏。这种计算盈亏并检查账目平衡关系的方法称为合龙门,龙门账也因此而得名。四脚账分上下两格,上格记来账(如各往来户的来账、业主投资、收入等),下格记去账(如各往来户的欠账、财产、现金、存款、费用等),通过上下两格金额比较来检查账目是否正确。这种检查账目平衡的方法称为天地合。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ucaPacioli)在其所著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中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借贷复式记账法,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卢卡?帕乔利也被尊称为现代会计之父。1854年,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协会——爱丁堡会计师协会在英国的苏格兰成立。世界会计史学家认为,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它的成立,说明会计的内容、职能、服务对象开始扩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成立,对后来的财务会计这门新学科的产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进入20世纪50年代,会计在内容和结构上出现了飞跃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第一,会计的工艺同现代电子技术相结合,会计由手写簿记系统逐步发展成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第二,会计的理论和方法随着企业内部与外部对会计信息的不同要求而分化为两个新的领域——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这种会计工艺的电算化和两个会计新领域的形成,被认为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它标志着现代会计的开始。西方会计方法在20世纪后逐步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大、中型工商企业中采用。20世纪30年代初,我国颁布了新的西式会计制度,并强调会计独立,但未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引入了前苏联的计划经济会计模式,对现代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l992年会计制度改革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颁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并在此基础上,颁布实施了多项具体会计准则,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逐步建立了反映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国际会计惯例相接轨的科学的现代会计体系;更为重要的是,2006年3月,我国颁布了企业新会计准则,包含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要求上市公司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已经基本完整地建立和确定。综上所述,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会计产生以来,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会计环境的不断演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等都会影响会计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完善与发展;同样地,人们利用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来管理经济,必然会影响其所处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推动社会文明的进程。由此可见: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二、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职能具有客观性和相对稳定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会计是对再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这里的观念总结,一般理解为会计的核算职能;过程的控制,一般理解为会计的监督职能。所以,一般认为:会计的基本职能有两个: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一)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计量为主要的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从而为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是其他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其特点如下:(1)会计核算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综合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市场经济条件下,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须广泛地利用价值形式,以计算一个特定单位占用的生产资料、耗费的劳动资源、收入的取得、利润的形成和分配等。所以,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上综合反映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情况,是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当然,会计除了以货币计量为主要的计量手段外,还辅以劳动量度和实物量度。(2)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特定主体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从会计工作的现状上看,会计核算主要是事后核算,记账、算账和报账是会计执行事后核算的主要形式。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竞争的日益加剧,现代会计已不局限于事后的核算,还延伸至事前和事中的核算,从而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3)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的特性。所谓连续性,是指对各种经济业务应按照其发生的时间顺序依次进行核算,不能有所中断。所谓系统性,是指会计提供的数据资料应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加工整理,分类汇总,使之系统化。所谓完整性,是指凡是由会计核算的各项经济业务,都必须毫无遗漏地反映,不能随意取舍。由此可见,会计核算的三种特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

本书特色

[

《基础会计学(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高职高专实用规划教材·经管系列之一。

]

内容简介

[

本书依据*新企业会计准则,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配合案例和练习,讲述了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进行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的概念、会计核算的基础与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等会计基本理论;以制造业企业为例说明其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并结合证、账、表等阐述会计的基本核算程序与基本方法。
本书既可以作为本科段会计学专业、其他经济类各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以作为高职高专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教材。

]

目录

**章 总论  **节 概述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础和基本前提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方法  本章小结  本章案例  本章习题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节 会计要素  第二节 会计恒等式  本章小结  本章案例  本章习题 第三章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封面

基础会计学(第2版)

书名:基础会计学(第2版)

作者:高建宁

页数:329

定价:¥30.0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2-01

ISBN:9787302195177

PDF电子书大小:8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