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节选

[

《初中体育教学策略》阐述了宏观、中观和微观体育教学策略的内容,首次提出了“精学类”“简学类”“知晓和体验类”“锻炼身体和发展体能类”等不同类别内容的教学策略。《初中体育教学策略》还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对促进学生运动参与、促进学生锻炼身体、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发展的教学策略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并列举了优秀的案例。

]

相关资料

[

插图:第二个视角:体育教学目标一定是学生们通过努力所实现的效益或成果。没有努力的因素或不付出努力可以实现的事情不能成为体育教学的目标。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所制定的教学目标里,有“让学生参加自己所喜欢的运动”这样的内容,这就不是目标。因为,学生本身也就会自觉地参加自己所喜欢的运动,这个目标没有努力和困难度。假如教师能够提出这样一条目标,即“让学生能参加自己不喜欢的运动”,这便是目标了。因此,体育教学目标要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实现。其实,难度的选择是目标设定的核心。在有了目标方向的选定之后,设定难度就是目标设定的核心工作了。太难的设定就是“无法达到的目标”,“无法达到的目标”不是目标,太容易的设定是“无须设立的目标”,“无须设立的目标”也不是目标。而难度又是由目标的课题、条件和标准三个要素来决定的:首先,目标的工作是一个怎样的课题。课题可以通过改变动作形式(运动课题)来改变目标的难度,如体操中的平衡运动的课题:课题A:手放在什么位置都可以,做10秒的单脚站立。课题B:两手抱着膝盖抬高,做10秒的单脚站立。课题C:闭眼做10秒单脚站立。课题D:闭眼两手抱着膝盖抬高,做10秒的单脚站立。其次,目标是在什么条件下完成的。同样的课题条件是决定目标难度的因素,我们在规定目标难度和学习进度时,可以利用目标中条件因素来进行变化,例如,同样是排球的垫球,可以根据条件的变化来改变教学目标的达成难度。例如:条件A:自己抛出后将球垫出。条件B:接垫同伴在3米外抛出的比较柔和的球。条件C:接垫同伴隔网抛来的球。条件D:接垫同伴隔网发过来的球。

]

本书特色

[

《初中体育教学策略》:中小学教师教学策略书系·学科教学策略系列

]

作者简介

[

毛振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担任“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副主任。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和学术性文章200余篇。2008年获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奖。于素梅,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在站博士后。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体育学法论》等论著20余部,主持完成12项科研课题的研究。杜晓红,1975年生,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曾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7项。

]

目录

绪论**章 初中体育教学策略概述**节 宏观策略:为什么教和教什么第二节 中观策略:教多少和教会多少第三节 微观策略:用什么教和怎么教第二章 运动技术与战术的教学策略**节 运动技术概述及其基本教学策略第二节 运动技术的分类方法第三节 “精学类”运动技术的教学策略第四节 “简学类”运动技术的教学策略第五节 “知晓体验类”运动技术的教学策略第六节 运动战术的教学策略第三章 身体锻炼与发展体能的教学策略**节 身体锻炼与发展体能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与基本策略第二节 解读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身体健康”提出的新目标第三节 实现“身体健康”目标的“现在教学策略”第四节 发展体能与锻炼身体的“将来”策略第四章 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的教学策略**节 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的意义第二节 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的基本教学策略第五章 促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发展的教学策略**节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提高”第二节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第三节 “社会适应发展”第四节 解读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改稿中对“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提出的新目标及其教学策略分析参考文献

封面

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书名: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作者:毛振明

页数:182页

定价:¥24.0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303107216

PDF电子书大小:12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