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照口述史

节选

[

《王炳照口述史》内容简介:对于口述史这个形式,我一直是很有兴趣,也是我比较关注的。中国教育史学科的研究方式、范式相对简单、薄弱。近些年来,我希望能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人类学的、历史学的、社会学的,引入到中国教育史的相关研究中。我总觉得,口述史不应仅仅是个体的自传人生,更应该是在大的历史背景下,体现的是个体生命所承载的时代要求和学术追求。对于“话语分析”和“叙事”两种倾向的著文方式,我更倾向于明了易懂、饶有趣味的“叙事”,于是“讲故事”成为《王炳照口述史》风格;在学生整理口述史的过程中,我要求一定要结合档案资料相互印证,这也算是对口述史这种记录历史方式的一种探索吧。

]

相关资料

[

插图:我以前上课从来都是自己出去,这次路程比较远,而且我打的是头阵,院里领导不放心,就派了我的一个学生跟从,以便能有所照应。学生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简陋条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我笑着讲,没事,一路上尘土飞扬,我们先看怎么能把这两瓶水最优化利用,这是一次体验“上甘岭”的好机会,也是一次体验农村生活的好机会。我们很快从街上买了拖鞋等日用品,居然还弄回来一个西瓜、10多瓶矿泉水,解决了暂时的用水困难。第二天上课的教室,是在学校的大会议室里,气温很高,学生又多,大家都是汗流浃背。在旗里领导的重视下,下午开始加装空调,第三天完工,却因为电压不稳,空调难以正常运转。为了上课方便,我给学校建议,不用每顿到校门口去吃小菜馆,如果学校有食堂的话就在学校吃吧。从内心讲,我比较不喜欢每顿饭都有三四人专门陪客、吃饭,加上那么热的天,每天从校门口走到宿舍,来回差不多需要40多分钟,才换的衣服马上就湿透了。从第二天开始,我们就在学校食堂里吃饭,做饭的老头人很好,食堂门口种有一陇陇青菜,还有黄瓜和西红柿,每顿菜都是现摘现做,很是新鲜。第三天,讲下一门课“外国教育史”的刘传德教授来了,他的运气有点不济,一到这里就开始上吐下泻,很是糟糕。学校刚给我收拾出来一个小席梦思的单人床,我一看刘老师这种状况,便决定继续待在上下铺的宿舍中,让他住得舒服一点。我常常讲,到外地上函授课,由于条件所限,可能会遇到各种情况,要多理解当地的学校或单位,他们肯定是尽可能为前去授课的教师提供方便。我是一名教师,只要能给我提供讲课的场所,看到前来的学员听到你的课,受到或多或少的启发,有了一点收获,这是做一名老师最愿意看到的,孔子“厄于陈”,后有追兵,又面临断炊之虞,他依然能“诵读如常”、“弦歌如旧”,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有这样的气度。

]

目录

一、我的出身 我的家乡 我的家庭二、我的少年时代 有了正式的大号 半私塾的启蒙 接受新式教育 临村高小 洪水帮了忙 冀县中学 报考财经学校 短暂的出纳工作 又一次偶然三、俄语学院求学 天安门转了向

封面

王炳照口述史

书名:王炳照口述史

作者:王炳照

页数:286

定价:¥70.0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303115013

PDF电子书大小:154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