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正之供:(1730-1911)清代的田赋与财政

本书特色

[

田赋是清朝的“维正之供”,关系国计民生甚钜:它占到国家财政收入的70%以上,也是民众*重要的赋税负担。康熙末年的“永不加赋”与雍正年间的“耗羡归公”,使得田赋收入的规模相对固定。在高度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下,地方政府如何从田赋等收入筹措经费,以应对18世纪中期以降日益增加的开支,这对当日之吏治民生又有何种影响。咸同年间以来,清朝的财政收支结构发生剧变,各省督抚如何在田赋收入中做出相应的调适,始终维持实物形式的漕粮又如何走向货币化、市场化。本研究将依据大量的清代档案、政书、文集、方志史料,贯通“古代”与“近代”,结合制度描述与定量分析,对以上问题进行坚实的讨论。

]

内容简介

[

田赋是清朝的“维正之供”,关系国计民生甚钜:它占到国家财政收入的70%以上,也是民众很重要的赋税负担。康熙末年的“永不加赋”与雍正年间的“耗羡归公”,使得田赋收入的规模相对固定。在高度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下,地方政府如何从田赋等收入筹措经费,以应对18世纪中期以降日益增加的开支,这对当日之吏治民生又有何种影响。咸同年间以来,清朝的财政收支结构发生剧变,各省督抚如何在田赋收入中做出相应的调适,始终维持实物形式的漕粮又如何走向货币化、市场化。本研究将依据大量的清代档案、政书、文集、方志史料,贯通“古代”与“近代”,结合制度描述与定量分析,对以上问题进行坚实的讨论。

]

作者简介

[

周健,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执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主要从事清代以来的社会经济史研究,目前关注清代的田赋、财政与社会,晚清漕粮、漕运制度之变革,晚清中央与省级财政之关系等问题。论著发表于《近代史研究》、《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等刊物。

]

目录

绪 论一、清代的田赋二、田赋制度与财政结构三、本研究的侧重四、基本思路与史料利用**章 陋规、摊捐与19世纪初期的地方财政——以嘉庆二十五年清查陋规一事为线索一、陋规二、摊捐三、陋规背后:财政结构与吏治四、清查陋规所见之财政理念五、小结第二章 尹继善的“漕耗归公”与18世纪江苏漕务一、雍正七年尹继善的漕务改革二、改革之后:18世纪后半期的江南漕务三、嘉庆初年清厘漕弊之尝试四、小结第三章 清代漕粮河运的解体:嘉道年间江南漕弊之探析一、帮费问题二、大小户问题三、漕粮盈余与亏空四、小结第四章 仓储与漕务:道咸之际漕粮海运的展开一、道光末年的河海并运二、咸丰年间漕粮海运的再启与中止三、漕粮海运下的督抚、州县与民众四、小结第五章 清代的地丁银制度——以19世纪中期湖北各州县收支结构为中心一、收入:地丁征价及相关问题二、支出:地丁盈余的分配三、小结第六章 改折与海运:胡林翼改革与19世纪后半期的湖北漕务一、咸丰七年胡林翼的漕务新章二、清厘粮亩:革除征收积弊三、同光年间的漕粮折征与采买海运四、小结第七章 第二次耗羡归公:同治年间江苏的钱漕改章一、钱漕收支章程的重订二、同光年间的钱漕征价与征收三、重建征收制度的尝试四、小结第八章 江南重赋的终结:同治初年江苏减赋新探一、同治二年减赋之酝酿与初奏二、同治四年减赋定案三、减赋之后:同光年间的漕粮征解四、小结第九章 光宣之际的平余提解与钱漕加捐一、甲午至庚子间的钱漕减征与提解平余二、庚子至清末的钱漕规复、加捐与提解平余三、从银贱钱贵到银贵钱贱:州县的财政困境四、小结第十章 自封投柜与书差包征:清代中后期的田赋征收一、自封投柜与包揽二、书差与田赋征收三、书差包征成立之结构四、太阿倒持:书差包征与财政管理结语一、额外财政与“包征包解”二、漕务变革:从贡赋逻辑到市场逻辑三、清季改正田赋之困局征引文献后记

封面

维正之供:(1730-1911)清代的田赋与财政

书名:维正之供:(1730-1911)清代的田赋与财政

作者:周健

页数:0

定价:¥88.0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11-01

ISBN:9787303232017

PDF电子书大小:9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