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维度论:浙江党建实证研究(2008/11)

节选

[

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说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这是将文化作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我们说,文化为群体生活提供规范、方式与环境,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在人类文化演化的进程中,各种文化都在其内部生成众多的元素、层次与类型,由此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来源于其内部生成的多姿多彩;中国文化的历久弥新,取决于其变迁过程中各种元素、层次、类型在内容和结构上通过碰撞、解构、融合而产生的革故鼎新的强大动力。
中国土地广袤、疆域辽阔,不同区域间因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建构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共同汇聚成中国文化的大传统,这种大传统如同春风化雨,渗透于各种区域文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独特个性支撑着、引领着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

相关资料

[

许多案子在复查过程中,不仅受到“左”的错误思想的干扰,还受到当时作出这些错误处理的人的阻挠。一些人顽固坚持错误,即使上级对此已作出了批示,还是顶着不办;或者勉强给予平反,但在结论中还是留着这样那样的“尾巴”。有的案子是经过多次“回头看”,才最后落实了政策。不过,当时省内的主要领导干部对这一问题有深刻认识和切肤之痛。时任省委第一书记铁瑛几次指示要贯彻落实好中央有关文件精神,还在省政协常委会上亲自宣布了对宋云彬等8位党外知名人士错划右派的改正。可以说,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的过程,也是深入清理“左”的思想影响,不断拨乱反正的过程,是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发扬光大党的优良传统的过程。对“文革”中及“文革”之前的大量冤假错案的平反,就是对党的干部主体的解放,是党在组织上的系统拨乱反正。由此改革开放初期的干部队伍才能出现人心舒畅、人才辈出的新气象。
(三)全面整党,重建党的权威和形象
1983年10月,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确定从1983年冬季开始全面整党,用三年时间分期分批对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整顿。整党主要针对的是:一方面,党内十年内乱的流毒没有肃清。在党内,“三种人”即追随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还没有完全清理。另一方面,新的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有所增加,要纠正各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反对对党对人民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整党的任务是: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
1983年10月底,浙江省委召开六届七次扩大会议,讨论布置整党工作。成立了以王芳为组长的浙江省委整党工作指导小组。决定分两期进行,为期三年。先用一年时间,搞好省委和省直各单位党组织的整党;再用两年时间整顿各地、市、县和全省所有党的基层组织。从1983年12月到1987年3月,全省共有6.35万个党组织、139.49万名党员参加了整党,占应参加整党党员数的99.6%。各整党单位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分学习文件、对照检查、集中整改、组织处理和党员登记五个阶段,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四项任务进行整顿。经过全党同志的共同努力,整党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比如在整顿作风方面,省级机关抓住严重以权谋私问题为突破口,查处了100多起较大案件,其中涉及10多名厅局级领导干部。全省县以上党政机关都对党员干部利用职权,在子女就业、升学、提干

]

内容简介

[

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说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这是将文化作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我们说,文化为群体生活提供规范、方式与环境,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在人类文化演化的进程中,各种文化都在其内部生成众多的元素、层次与类型,由此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来源于其内部生成的多姿多彩;中国文化的历久弥新,取决于其变迁过程中各种元素、层次、类型在内容和结构上通过碰撞、解构、融合而产生的革故鼎新的强大动力。
  中国土地广袤、疆域辽阔,不同区域间因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建构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共同汇聚成中国文化的大传统,这种大传统如同春风化雨,渗透于各种区域文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独特个性支撑着、引领着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

作者简介

[

胡承槐,男,1960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现任职于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

目录

**章 绪言 一、主体方法论  (一)主体及主体性的基本含义  (二)主体方法论与党的活动和建设 二、思想建设的主体维度 三、政策和制度供给的主体维度 四、党的政治和组织建设的主体维度第二章 打破思想教条催生主体意识 一、承认“家庭”的主体地位,初步解放农村生产力  (一)破除怕“包”的思想顾虑,推进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承认“家庭”的主体地位,默认和鼓励个私经济 二、确立“利益及身、能力本位”的主体向度,推进公有经济改造  (一)汲取个私经济的思想资源,大力推进集体企业改造  (二)坚持“利益及身、能力本位”原则,推进国有经济改革 三、发展市场体系,构建主体自由活动空间  (一)计划体制与浙江区域性差异  (二)市场体系在温州自发兴起  (三)从自发走向自为,积极建设市场大省第三章 创新农村农业制度重塑农民主体地位 一、创新土地制度,还农民自主权 二、以农民利益为维度,创新各项涉农制度  (一)尊重农民的劳动付出,调整农村产品定价制度  (二)改革单一的粮食种植体制,鼓励发展多种经营  (三)创新产品交换制度,农民成为交换主体 三、终止人民公社制度,拓展农民自主空间 四、统筹兼顾,引导农民共同富裕第四章 创新农村工业制度构筑农民兴办工商的制度平台 一、突破农民姓“农”的制度限制,支持发展农村工商业 二、鼓励发展农村非公经济,形成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格局 三、突破城乡分割制度,大力发展小城镇第五章 制度供给全面创新激发全社会的主体能动性 一、不断创新企业制度,确立企业微观经济主体地位  (一)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主体意义悄然复苏  (二)创新经营机制和产权制度,确立企业主体地位 二、创新投资体制,发挥全社会创业积极性  (一)改革交通投资体制,引导公路建设主体多元化  (二)创新铁路投资体制,建立铁路股份公司  (三)改革空港投资体制,引导民资建机场  (四)创新水利体制,推动全社会兴修水利 三、健全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  (一)加强立法,构建法律秩序  (二)重建政党制度,恢复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三)打击犯罪,恢复和健全社会秩序  (四)加大法律制度供给,保障市场秩序  (五)构筑社会保障制度,保证社会民生安全第六章 坚持干部的主体性维度推进干部队伍建设第七章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第八章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主体维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第九章 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主体维度论:浙江党建实证研究(2008/11)

书名:主体维度论:浙江党建实证研究(2008/11)

作者:胡承槐

页数:204

定价:¥28.0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01

ISBN:9787308063623

PDF电子书大小:4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