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史研究入门

节选

[

《研究生·学术入门手册:中国道教史研究入门》:

  五、未来走向问题

  纵观世界历史,近现代学术发达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国强民富的国家。套用一句俗语,可以说学术研究水平的高低,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我们国家现在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经济水平的确发展到一定阶段了,必然在人文社科学术研究方面会有新的需求和新的发展标的。道教作为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人文学科特定研究对象,未来还会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余地。目前的研究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一点可能不同人的观感会有不同,所以在此只能算是我个人的判断。归纳原因,一是我们道教研究的队伍人员和资源不齐备;二是道教研究中一些基本的学术规范尚未建立起来;三是我们没能很好地利用国际道教学界既有的成果进而展开有效的对话。这三方面的原因也是在彼此互相作用中形成现在的局面。

  我本人也涉猎“敦煌学”的研究,感觉敦煌学百年的发展历程对于今日的道教学建设而言,应该很有借鉴意义。众所周知,1900年敦煌藏经洞发现以后,因中国国运的局蹙,不仅无力制止敦煌文献和文物的流失,而且因为中国传统学术与国际近现代学术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中国的敦煌学研究长期以来不如国外学者做得好。1930年,陈寅恪明确指出:当时中国学者敦煌学研究论著能够进入国际学术界的只有“三数人而已”。此后再经历反复不断的战争和运动,到1980年代,连中国学者也不得不承认,“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传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学术界的实际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教育部的倡议和支持下于1983年成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意识到敦煌学的研究我们已经大大落后于国外学者,所以我们要奋起直追。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到现在,我们可以说在敦煌汉文文献的研究方面,中国学者已经达到国际领先的地位。但同时也要承认,现在国外学界对敦煌汉文文献的研究,已经过了他们的鼎盛期而开始走下坡路了。我们取得领先的背景之一,是国外同行的主动“退却”。而在敦煌学中的非汉文文献的研究领域,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努力。

]

前言

[

 “给大学生常识,给硕士生方法,给博士生视野”,这是我对大学人文学科基本教育和专业训练三个阶段的理解。如今大学越来越多,条件不一,水平参差,指导者的路数不同,不同学校培养研究生的方法和标准也不同。有些指导教师似乎对这三种教育没有区分,有时候把研究生当作大学生,塞上一堆“常识”便草草了事,使得早已掌握了基本知识的研究生要么对课程失去兴趣,要么以为“学术”不过如此,“研究”就是重复叙述;有时候又把大学生当作研究生,基本常识还不具备时,便传授种种“偏方”、“秘方”,使大学生早早学会了出偏锋、用怪招。因此,我们策划编辑这一套“入门手册”,让作者特别针对刚刚完成大学学业进入硕士生时期的人编写,意在引导他们知道初步的“研究方法”,以区别大学阶段的“常识学习”。

  这套学术研究入门手册的编撰者,都是“学有所成”而且是“术有专攻”的学者,专业各有偏重,领域宽窄不一,但是,我想在他们撰写的这套入门书中,都必然包括“历史”、“方法”和“视野”这三方面。所谓“历史”,就是了解本领域的历史即学术史,知道在自己之前,前辈和同行已经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因此可以“踏在前人搭好的桥板上”,不必重起炉灶“而今迈步从头越”,也不能掩耳盗铃装作自己是“垦荒”或“开拓”。所谓“方法”,就是选择本领域目前*通行和*有效的方法,一一加以解说,并选择若干*好的典范论著,让阅读者“见贤思齐”,哪怕是“照猫画虎”,因为*初的研究不妨有一些模仿,当然模仿的应当是*高明的杰作,这才是“取法乎上”。所谓“视野”,就是开列出中国和国外在本领域*基本的和*深入的论著,使得研究生不至于“拣到篮里便是菜”,反而漏掉了必读的经典,形成引用参考文献的“随意”。这一部分可能包括了超出硕士生,甚至可以提供给博士生使用的,中外文的“进阶书目”,通过参考文献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让阅读者通过简单的论著名录,知道世界上的同行在做些什么。我想,大学教授*重要的责任,不是拔苗助长地呵护几个早早脱颖而出的杰出学生,而是齐头并进地保证进入研究领域的普通学生,这套入门手册不是针对天才而是保证底线的,为了让硕士生尽快超越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习惯,了解*一般的研究途径,开始具有个性的思考,建立学术研究的角度和立场,形成遵守规范的研究习惯,我觉得“历史”、“方法”和“视野”是每一个合格的研究生都必须具备的。

  这套研究入门手册的编撰和出版,要感谢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复旦大学出版社和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也要感谢参与编写的各位杰出学者热情参与。他们都是很忙碌的人,但是他们能够放下手头的工作,慷慨承诺撰写这套入门书,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参加者和支持者,都不约而同地意识到,学术方法的传递和学术薪火的延续,比什么都重要。

]

内容简介

[

这套学术研究入门手册的编撰者,都是“学有所成”而且是“术有专攻”的学者,专业各有偏重,领域宽窄不一,但是,我想在他们撰写的这套入门书中,都必然包括“历史”、“方法”和“视野”这三方面。所谓“历史”,就是了解本领域的历史即学术史,知道在自己之前,前辈和同行已经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因此可以“踏在前人搭好的桥板上”,不必重起炉灶“而今迈步从头越”,也不能掩耳盗铃装作自己是“垦荒”或“开拓”。所谓“方法”,就是选择本领域目前*通行和*有效的方法,一一加以解说,并选择若干典范论著,让阅读者“见贤思齐”,哪怕是“照猫画虎”,因为*初的研究不妨有一些模仿,当然模仿的应当是高明的杰作,这才是“取法乎上”。所谓“视野”,就是开列出中国和国外在本领域*基本的和*深入的论著,使得研究生不至于“拣到篮里便是菜”,反而漏掉了必读的经典,形成引用参考文献的“随意”。这一部分可能包括了超出硕士生,甚至可以提供给博士生使用的,中外文的“进阶书目”,通过参考文献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让阅读者通过简单的论著名录,知道世界上的同行在做些什么。我想,大学教授*重要的责任,不是拔苗助长地呵护几个早早脱颖而出的杰出学生,而是齐头并进地保证进入研究领域的普通学生,这套入门手册不是针对天才而是保证底线的,为了让硕士生尽快超出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习惯,了解*一般的研究途径,开始具有个性的思考,建立学术研究的角度和立场,形成遵守规范的研究习惯,我觉得“历史”、“方法”和“视野”是每一个合格的研究生都必须具备的。

]

作者简介

[

刘屹,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学位。承担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05年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主要研究领域为敦煌学、道教史和中古史。已出版专著、论文集五部(《敬天与崇道》《神格与地域》《经典与历史》《敦煌道经与中古道教》《汉唐道教的历史与文献研究》等),发表论文、书评等一百余篇。

]

目录

**章序章
一、本书缘起
二、为什么要研究中国道教史?
三、为何说道教史研究大有可为?
第二章中国道教史研究的基础问题
一、引言
二、学科定位问题
三、基本立场问题
四、国际学术视野问题
五、未来走向问题
第三章学术规范的问题
一、什么是学术规范?
二、对学术研究应持有的基本态度

封面

中国道教史研究入门

书名:中国道教史研究入门

作者:刘屹

页数:170

定价:¥25.0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309132427

PDF电子书大小:12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