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钢铁业发展比较研究

节选

[

  《两岸钢铁业发展比较研究》:  “二战”前,世界钢铁工业的地区布局主要为内陆资源指向。当时炼钢主要以煤炭为燃料,因此钢铁企业多向煤炭产区、铁矿石产区聚集。随着钢铁冶炼技术的进步,炼钢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降低,钢铁企业更多地向铁矿靠拢。在这种趋势下,钢铁工业布局形成了三类区域类型:一是布局在煤炭资源丰富地区,如乌克兰的顿巴斯、德国鲁尔和美国匹兹堡;二是布局在铁矿附近地区,如俄罗斯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和法国的洛林;三是布局在煤炭和铁矿的运输节点,如美国的五大湖区。“二战”后,各国经济得到恢复,加之钢铁工业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依附降低,其布局逐渐向沿海消费地指向移动,尤其是那些燃料和铁矿石单纯依靠进口的钢铁企业多趋向沿海消费地。造成这种指向移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布局条件的变化,如对原材料和能源的依附降低、运输条件特别是海上长距离运输的发展,以及新型运输工具的出现,等等。趋向消费地的另一原因是技术经济日趋合理化,在消费地进行钢铁生产并及时消费,节约了产品的运输时间和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的*优化。在这样的条件下,形成了许多以钢铁工业为主导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的统计数据,2012年世界粗钢产量达到15.468亿吨,比1990年的7.7亿吨增加了一倍左右,年均增长率为3.22%。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全球的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的趋缓又极大地制约了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在这一时期世界钢铁产业发展进入缓慢增长期。1995年世界钢铁总产量为7.52亿吨,2000年为8.49亿吨,年均增长率仅为2.46%,增长极为缓慢。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世界钢铁产量逐步回升,截至2005年,世界粗钢总产量为11.47亿吨,比2000年增加35%,年均增长率6.20%。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世界经济再次受到重挫,对钢铁工业造成巨大冲击。2005年至2012年世界粗钢产量年均增长率下降至4.37%。世界主要区域粗钢产量份额变化见图2.7。  ……

]

内容简介

[

  《两岸钢铁业发展比较研究》由概述篇、比较篇、发展篇共九章构成。刻画了钢铁工业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国防实力重要标志、广泛的物质生产部门关联等特征,建立了《两岸钢铁业发展比较研究》的分析框架,梳理了两岸钢铁业发展比较研究的理论依据,对全球钢铁业的发展概况以及中国钢铁业的发展环境与现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

目录

序一序二前言概述篇**章 绪论**节 钢铁业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本书的分析框架第三节 本书的理论基础第二章 全球钢铁业发展概况**节 全球钢铁业发展的历史沿革第二节 世界钢铁业五次大规模并购重组及演进特征第三节 各国钢铁业市场结构及区域布局第三章 中国钢铁业的发展环境与现状分析**节 中国钢铁业的发展环境第二节 我国大陆钢铁业的发展现状第三节 我国台湾岛内钢铁业的现状分析比较篇第四章 两岸钢铁业市场结构比较分析**节 市场结构评价工具与标准第二节 中国钢铁业市场集中度分析第三节 我国台湾岛内钢铁业主要产品与市场结构第四节 我国大陆钢铁业市场结构问题及成因第五章 两岸钢铁企业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节 模型方法第二节 DEA模型的数据处理和相关性描述第三节 基于DEA的我国钢铁上市公司效率实证分析第四节 基于T0bit的钢铁上市公司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第六章 两岸钢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节 钢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第二节 我国大陆钢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第三节 我国台湾岛内钢铁业循环经济发展经验及启示发展篇第七章 世界钢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趋势分析**节 全球经济下滑对钢铁业的影响第二节 国际贸易保护对钢铁业的影响第三节 跨国公司垄断铁矿石供应对中国钢铁业的影响第八章 中国钢铁业产能过剩成因及治理对策**节 中国钢铁业产能过剩现状第二节 中国钢铁业产能过剩阶段及成因分析第三节 我国台湾岛内钢铁产业发展情况及经验借鉴第四节 缓解我国大陆钢铁业产能过剩的政策选择第九章 中国钢铁业的转型升级与产业链延伸**节 我国大陆钢铁业产品的附加值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第二节 我国大陆钢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产业链环境第三节 我国大陆钢铁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与产业链升级途径第四节 我国台湾岛内钢铁业的产业链特征与升级展望

封面

两岸钢铁业发展比较研究

书名:两岸钢铁业发展比较研究

作者:王燕

页数:307

定价:¥43.0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310049462

PDF电子书大小:12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