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管理

节选

[

  《旅游目的地管理/中国旅游业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精品教材》:  2.3.3旅游目的地资源开发模式  由于旅游目的地资源的性质、价值、区位条件、规模、组合、结构,以及目的地区域经济发达程度、文化背景、法律法规、社会制度、技术条件等方面因素的不同,加之旅游目的地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一,使得旅游目的地资源开发的模式也趋于多元化。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和划分标准,旅游目的地资源开发模式可归纳为不同的类别。  2.3.3.1按资源类型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1)自然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自然类资源指的是地质、地貌、水体、气象气候和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所构成的,具有观赏、文化和科学考察价值,能吸引人们前往进行旅游活动的自然景物和环境。自然类旅游资源以其特有的天然风貌和淳朴本色,对旅游者特别是来自城市的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它可供旅游者进行游览、度假、休憩、避暑、避寒、划船、疗养、学习、登山、探险等旅游和娱乐活动。有些自然旅游资源不经过开发,原汁原味就可以吸引旅游者开展旅游活动,但绝大多数自然旅游资源都要经过开发建设才能具有吸引力,才能方便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交通线路布设、协调配套的旅游设施,包括各种基础设施和旅游专用设施等。在建设过程中还要为保自然景观的原始风貌,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建设中的破坏,突出自然资源的本色特点,使之源于自然,体现自然。  (2)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具有观光游览、考古寻迹、修学教育、学习考察、文化娱乐等旅游功能。既可以供游人参观瞻仰,又可进行考古研究和历史教育,同时还可以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开展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文化娱乐活动,如文物复制、古乐器演奏等。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一般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相伴而生,并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在开发文物类旅游资源时应着眼于历史文物古迹的修缮、整理、保护,并向游人说明和展示其历史价值之所在,此外,还应与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使历史文化名城既保持其历史性和文化性,又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  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的魅力在于其历史性、民族性、文化性和科学艺术性,在开发中要坚持“保护**,可持续利用第二,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从展现旅游资源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民族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稀缺性价值人手,着重反映和展示旅游资源所代表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文学艺术等发展水平及历史意义,极力打造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旅游产品。  (3)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异国风情、他乡风俗习惯能成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我国56个民族是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广泛的基础。此类旅游资源以人为载体,通过人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婚丧嫁娶以及人际交往关系等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参与性是其**大旅游功能,动态性强是其**大特点。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具有表演性、活动性和精神指向性,体现当地独特的、不为人知的、差异性极强的民风民俗和人文特征。同时该类旅游资源还具有传播文化,促进交流与合作的作用。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因其观光旅游和愉悦体验的旅游功能,使其开发方式不同于其他旅游资源,更强调参与性、动态性和体验性,尽可能地使旅游者参与到旅游地的社会活动和民俗礼仪中去,让他们对当地的社会风情、民族习惯有一个切身的体验,同时这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还要注意保持当地风情的原汁原味,切不可为了商用目的而改变或者同化了当地民风民俗的特色。  (4)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宗教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宗教文化不仅含有浓重的精深文化色彩,还具有广阔的客源市场,不但对广大信徒有强烈的吸引力,而且也受到喜欢猎奇的非宗教信仰者的欢迎。宗教活动具有浓厚的氛围、神秘的表演性和广泛的参与性,节庆日多,易于开展各种专题旅游活动。  从旅游角度讲,开发该类旅游资源时要突出其参与性、动态表演性和神秘性,并构建强烈的宗教氛围,重点展示宗教的活动特点、艺术特色、建筑物特征以及空间布局,开发设计时要留足进行宗教活动的空间场所。  ……

]

内容简介

[

  随着中国大众旅游的蓬勃发展,当前国内的旅游业已经进入品质全面升级、空间全域拓展的新阶段,休闲度假正当其时,优质旅游迫在眉睫,文旅融合众望所归,全域旅游前景广阔。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分散式旅游管理已不能满足行业发展和旅游市场需求,对旅游目的地进行系统和专业化管理成为必然。旅游相关的研究也逐渐从旅游要素研究转向集合了各种旅游要素的旅游目的地研究。  《旅游目的地管理/中国旅游业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精品教材》即是从旅游目的地管理的角度,进行了相关知识架构的建设、阐述和分析,并围绕资源管理、规划管理、产品管理、服务管理、运营管理、营销管理、产业管理、品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等旅游目的地管理的重点内容展开了叙述,*后对新时代下旅游目的地的管理理念、策略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旅游目的地管理/中国旅游业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精品教材》每一章设有本章小结,对本章主要内容进行提炼,并列出中英文关键词及参考文献,以便读者参考和借鉴。

]

作者简介

[

  程金龙,1981年出生,男,河南省西峡县人,人文地理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教授,文化和旅游部旅游青年专家,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洛阳市优秀专家。现任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中国(河南)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河南开元盛世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担任河南大学旅游管理、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生导师,栾川县人民政府旅游发展顾问,核心期刊《南开管理评论》《华东经济管理》《地域研究与开发》《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审稿专家。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旅游地理等方面研究。在《旅游学刊》《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河南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等20余项,主持各类旅游规划、城市规划项目50余项,出版《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旅游学概论》等著作(教材)8部,获河南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教育厅等各类教学科研奖励20余项。

]

目录

第1章 旅游目的地管理概述1.1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概念与内容1.2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原则与特点1.3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依据与手段1.4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要素与体系第2章 旅游目的地资源管理2.1 旅游目的地资源管理概述2.2 旅游目的地资源整合管理2.3 旅游目的地资源开发管理2.4 旅游目的地资源信息管理第3章 旅游目的地规划管理3.1 旅游目的地规划管理概述3.2 旅游目的地规划编制管理3.3 旅游目的地规划创新管理第4章 旅游目的地产品管理4.1 旅游目的地产品管理概述4.2 旅游目的地产品开发管理4.3 旅游目的地产品创新管理第5章 旅游目的地服务管理5.1 旅游目的地服务管理概述5.2 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管理5.3 旅游目的地接待服务管理5.4 旅游目的地集散管理第6章 旅游目的地运营管理6.1 旅游目的地运营管理概述6.2 旅游目的地运营行政管理6.3 旅游目的地运营战略管理6.4 旅游目的地运营目标管理6.5 旅游目的地运营项目管理第7章 旅游目的地营销管理7.1 旅游目的地营销管理概述7.2 旅游目的地营销环境分析7.3 旅游目的地目标市场选择7.4 旅游目的地营销规划编制第8章 旅游目的地产业管理8.1 旅游目的地产业管理概述8.2 旅游目的地产业体系8.3 旅游目的地产业布局8.4 旅游目的地产业融合第9章 旅游目的地品牌管理9.1 旅游目的地品牌管理概述9.2 旅游目的地品牌定位管理9.3 旅游目的地品牌组织管理9.4 旅游目的地品牌传播管理9.5 旅游目的地品牌管理发展趋势第10章 旅游目的地信息管理10.1 旅游目的地信息管理概述10.2 旅游目的地信息管理基础10.3 旅游目的地信息管理的框架结构10.4 旅游目的地信息管理的创新发展第11章 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11.1 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概述11.2 旅游者安全管理11.3 旅游景区安全管理11.4 旅游企业安全管理11.5 旅游目的地安全事故管理第12章 新时代的旅游目的地管理12.1 新时代下的旅游目的地管理12.2 大众旅游下旅游目的地管理12.3 全域旅游下旅游目的地管理12.4 优质旅游下旅游目的地管理12.5 文旅融合下旅游目的地管理

封面

旅游目的地管理

书名:旅游目的地管理

作者:程金龙

页数:376

定价:¥59.8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5-01

ISBN:9787503262708

PDF电子书大小:9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