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滨海湿地

节选

[

br />
    从“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的/乙百里洞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
色空蒙雨亦奇”的迷人西子湖,到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经过的若尔盖,等等,
这些早已为人熟识的地名,记录着中国的文化、历吏和政治,在这些名字后面,
都隐藏着“湿地”二字,而“湿地”如今都被科学分类冠名为“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是淡水资源的储存地,是人类生活、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湿地是
碳库,是全球气候变暧的缓冲器;湿地能增加周围空气的湿度,是区域微气
候的调节器;湿地降解有毒和污染物质、净化水体,是污染处理器;湿地蓄
存水分、削减洪峰,调节河川径流,湿地抵御海浪、台风和海啸,防止海水
入侵,保护堤岸;湿地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繁殖!扶及庇护场所;湿地还是
人类休憩旅游、怡情养性和欣赏自然风光的好去处。
    中国的湿地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风光旖旎,神奇秀丽、多姿多彩。
清澈悠闲的溪水、激情奔腾的河流、宁静清丽的湖泊、恬淡羞涩的沼泽、汹
涌无际的海洋,中国神奇多彩的湿地在潮涨潮落中、在沧海桑田问传承着自
然财富和人类文化,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福祉。
    “神奇多彩的中国湿地”分《中国湿地概览》、《中国湿地水鸟》、《(中国滨
海湿地)》、《中国高原湿地)》和《(中国的国际重要湿地)》等几个分册,从不同
的角度向读者展示了中国湿地的风采。书中以优美的文字配以简洁的说明图
示和精美的图片,向读者宣传湿地知识,介绍中国湿地,是一套不可多得的
好书,也是专业人员学习相关知识的好材料。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增强公众
热爱湿地、珍惜湿地资源、维护湿地健康的意识。
    蓝天碧水、绿草鲜花,雀鸟鸣啭、锦鳞游泳,健康湿地体现了人与自然
的和谐,也是我们的美好愿景!
 
2008年1月
前言
    这本书的缘起是有些突然的。2005年的一天,崔丽娟博士给我挂
电话,约我写一本关于中国滨海湿地的书。我很是意外,那时我们已
经颇多交往,我知她在湿地研究这个圈子里认识很多大家名人。她在
电话里一再强调要写的是科普读物,不能写得太深奥,还要注意好图
文搭配。我们在电话里聊了挺久,她给了我许多鼓励,我答应把这任
务接下来了。
    但是,自后的半年里,我都没有正式动笔,只时不时写些零散的段
落,一是从来都没有写过书,完全没有经验可言;二是由于工作的需
要,去看了许多不同的滨海湿地,又读了一些关于湿地的著作,越发觉
得这个任务不简单。2005年近年末的时候,崔博士来电询问进展,这才
促使我正式动笔。初稿完成于2006年的农历新年里,窗外爆竹声声,我
在中国滨海湿地上神游,一边写,一边感慨自己游历得太少。
    中国的海岸线漫长曲折,其上的每一种湿地都各有特色一一从悬
崖峭壁到广。袤的泥滩,从一望无际的芦苇地到郁郁葱葱的红树林,从
油田到自然保护区,从沿袭多年的渔村到新兴大都会的市郊,也许,
再不会有一类湿地能像滨海湿地那样扮演那么多的角色,呈现那么丰
富的形式,让人生于其中,乐于其中,而未必意识到其存在和精彩。
我国虽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但是,与海相处的历史也长达
数千年。河姆渡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6支独木舟船桨,可见在距今
7000年前浙江以南的沿海和岛屿已经有了航海活动。虽然史二书中从来
都没有出现过“滨海湿地”的字眼,但是不乏许多宝贵记录,内容涵
盖了潮汐、渔业、海啸、航海等,此外,还散见于许多诗词散文。可
见,我国的滨海湿地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禀赋,并且已经深深地融入
了沿海人民的生产实践之中。
    由于作者学识有限,完稿时依然觉得遗憾,总觉得还有许多想写的
尚未写下,然而又无从添加。本想邀请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为拙作写一
篇序,但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希望这本科普小书能以*平和的方式
被读者接受或批评。
    从初稿到终稿,我有幸得到了崔博士和严丽编辑的仔细修改,也给
了我很多关于段落修改的启发,非常感谢她们的辛勤工作。也感谢章克
家、王吉衣、刘文亮等友人与我分享他们在滨海湿地上的光影记录,使
得本书更加有声有色。
何文珊
2007年11月

,

   滨海湿地是在陆地和海洋之间形成的宽阔的生态交错带,这里支持着丰富
的生物多样性。除了那些常见于滨海湿地的生物外,还有各种洄游/迁徙物种,
它们可能来自于内陆、入海的淡水河流、大洋的海沟甚至是地球另一半的某…
个角落。一些陆生动物和海洋动物也会偶尔光临滨海湿地——如海龟会在繁殖
期的夜里潜入东南亚的海滨沙滩上产卵,而普通鸳等猛禽可能将滨海湿地列入
其捕猎领域。可以说,除了常年在深海生活的物种外,绝大多数海洋生物在牛
态上都会依赖滨海湿地。
    浮游植物和底栖藻类是滨海湿地水体的初级生产者。
    浮游植物是滨海湿地食物链的初始环节,间接或直接地为河口水域和沉
积物中的浮游动物、经济鱼虾类及其幼体提供主要的食物来源。通常,硅藻
Bacillariophytes和甲藻Pyrrophytes是河口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其他的主要种类
还包括隐藻Cryptophytes、绿藻Chlorophytes和金藻Chrysophytes,还有少数的
黄藻Xanthophytes、裸藻Euglenophytes蓝藻Cyanophytes。其中,硅藻是我
国大多数滨海湿地的优势类群,其丰富度甚至可达浮游植物总数的80%以上。
    浮游植物虽然大都小于20μm,但数量众
多,能影响到水体的颜色。当发生赤潮时,海
水会呈现大面积的红色或棕色,就是因为赤潮
藻种的种群突然爆发所致。
    底栖藻类分为大型藻类和微型藻类两类。
盐沼和泥滩上的微型底栖藻类数量很多,但砂
质海滩则很低。在温带地区,潮间带微型底栖
藻类种,丰度*高的是硅藻。
    基岩质滨海湿地的优势种类是鼠尾藻
Sargassum thunbergii、孔石莼Ulva pertusa、蜈
蚣藻Gratcloupia Filicona、三叉仙菜Ceramium
kondoi、海萝Gloeopeltis furcata、江蓠Gracilada
vcrrucosa、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扇状又枝
藻Gymnogongrus fiabellitbrmis、珊瑚藻Corallina
officinalis和鸡毛菜Pterocladia capillacca等。
    海藻的色彩多种多样,不同的类型呈现不
同的色彩,但对同一种海藻而言,色彩是一个
相对稳定的性状。海藻的色彩大致可分为绿色、
褐色和红色3种类型。在胶州湾,以优势种为
代表的海藻群落基本上可以分为3个景相型:
绿色一褐色型、绿色一红色型和绿色一绿色
型。绿色褐色型出现在基岩质内湾,是青岛
近海和胶州湾潮间带中*常见的一种景相型,
其代表藻种多为孔石莼(绿藻)和马尾藻类
Sargassum sp.(褐藻)。绿色一红色型是内湾高
盐水域潮间带或潮下带常见的景相型,由孔石
莼和刺松藻Codium Fragile(绿藻)及蜈蚣藻和
海膜Halymenia sp.(红藻)组成。第三种是内
湾型砂砾海滩常见的景相型,组成种类有囊礁
膜Monostroma sp.、盘苔Blidingia sp.、缘管浒
苔Entermorpha sp.及孔石莼等。
    高等植物是组成湿地景观的要素之一,并
且植被类型本身就是滨海湿地的分类依据之一。
    从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看,我国海岸带位
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属于太平洋沿岸系列,除
沿海岛屿(包括日本群岛在内)受海洋影响显
著外,北部区域冬季受蒙古一西伯利亚强烈反
气旋寒潮的影响,气候干燥而寒冷,而南部受
强盛的东南季风影响,温暖而湿润。因此,从
植被带的分布规律看,从北到南的分布分别为.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域和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以此可以推知各
地带滨海湿地植被的演替方向,这一点对目前
越来越多的人工干预、湿地恢复工作是非常重
要的。
    由于海岸带的濒海特点,气候上受到海洋
的调节,夏季气温往往比同纬度的内陆稍低一
些,而冬季却更暖和一些,因此对植被发育是
很有利的,而且海岸带的水分条件也比同纬度
的内陆好,这种水热条件的结合就出现了海岸
带和内陆植被在纬向分布上的差异,比如隶属
于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的红树林可以向北延
伸至福建、浙江等地。
    当然,滨海湿地的生境复杂性也决定了非
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普遍性。草甸、沼泽和水生
植被是发育在水分适中或是多水生境中的植被
类型。由于生态条件相对一致性的程度较大,
每种类型中生长的植物广布种就较多,其分布
具有跨地带性的特点,被称为隐域植被或非地
带性植被。其中,芦苇沼泽是我国分布*广、
面积*大的沼泽植被类型,从辽东半岛至亚热
带海滩都有分布,并且能在淡水至半咸水的水
域中生活。香蒲Typha spp.、苔草Carex spp.、
灯心草Juncus spp.和囗草Scirpus spp.也都是较
为广布的湿生植物。水生植被的地带性差异*
不显著,其建群种主要为世界广布种,如眼子
菜Potamogeton spp.、金鱼藻、狐尾藻等。总的
来说,由于我国滨海湿地在纬向上的大跨度,
植物的多样性非常高。
    底栖动物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栖息于水域的底
内和底表,或不能长期在水层中做较长距离游泳的动物。
    底栖动物具有丰富的生活型,因此在各种不同的滨海湿地
都有许多底栖动物适应并生活在其中,其生活型概如下。
    (1)底表生活型在各种底质上部营固着、附着和匍匐移
动生活的生态类群。固着(附着)生活的物种常见于基岩质滨
海湿地或有植被覆盖的潮间带湿地,潮滩上偶见的散石或渔业
装置也是这类生活型底栖动物分布的小生境,而匍匐移动的物
种则广泛分布在潮问带和潮下带。
    固着生物是固定在基底上营固着生活的动物。它们的幼体
为游泳生物或浮游生物,一旦在基底上固着变态后,终生不再
移动。固着生物采用被动的摄食方式,主要依靠水体流动带来
的食物以供养它们的营养;同时,它们的卵和幼虫也是依靠水
流的携带而扩大其分布区域。因此,这类动物的分布和生活与
水体的流动有密切关系,往往在流速大的海区种数和密度都较
大,例如藤壶Balanus sp.的幼体就有迎着水流附着,而在静水
中不附着的习性。固着生物几乎包括全部海绵动物、苔藓动物、
大部分腔肠动物及其他门类的一些动物(如甲壳类的藤壶等)。
    附着生物在附着生长后仍可移动。常以发达的足丝附着在
基底上,通过放弃旧足丝,移动到新的环境中再分泌新的足丝
附着上去。典型的附着生物如贻贝、扇贝、珠母贝等。
    匍匐生物指栖居于基底表面稍能移动的动物。它们一般都
具有宽大基部和扁平的体形,以便在海底上保持平衡状态。匍
匐生物包括大部分腹足类软体动物、海星类、海胆类、一些蛇
尾类和双壳类软体动物。
    (2)底内生活型用各种方式在各种底质内生活的生态类
群。营这类生活型的物种常见于淤泥质或沙质湿地,从潮上带
到潮下带都有分布。分为管栖动物、埋栖动物和钻蚀生物。
  管栖生物主要包括一些能分泌管子埋栖于泥
沙中的种类。如有的多毛类生活在“u”形革质
管中,管外壁黏附砂粒和壳片,绝大部分埋
入泥沙中,管的两端有开口,虫体终生栖
居管中,身体中段疣足的腹肢变为腹吸
盘吸住管壁;背肢变为扇状体(或称鼓
动器),可鼓动管内的水流动,这些变异
是对管栖生活适应的结果。
    藤壶常见于基岩质海滩的礁石和船木等处,但
是在淤泥质的滨海湿地上并不多见——不过这样的
机会主义者真的是什么都不会放过,哪怕渔夫的竹
竿也不例外(章克家摄)

]

封面

中国滨海湿地

书名:中国滨海湿地

作者:何文珊

页数:112

定价:¥43.0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503851568

PDF电子书大小:7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