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梦麟传

节选

[

三 新文化与新教育
  中国在转变中
出国留学前,年轻的蒋梦麟就已经注意到在中国的官僚体制中,文官总比武官的地位要高些。朝廷命官红缨帽的顶子分几种不同的颜色,级别*高的是红顶子,其次是粉红的,再次是深蓝的、翠蓝的和白色的,*后是金黄的,这也是整个序列中*低的一级。年轻时候的蒋梦麟据说常常看到戴粉红顶子的武官向级别比较低的蓝顶子文官叩头,心里觉得很奇怪。据说历朝皇帝深恐武官擅权跋扈,所以特意让文官控制武官。这是中国传统制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精华,至于西方后来的民主国家以文官统帅军队,是否来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启示,目前还缺乏足够的证据链条。
中外历史经验表明,国家一旦被军事强人所控制,必定要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唐代中期开始的藩镇割据以及大唐王朝的覆灭,大宋王朝刻意遏制军人势力,重视文人,大概都是鉴于军事强人可能发动类似于“陈桥驿兵变”一类的事件。中国民间自来就有“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俗语,这一方面说明中国人素来瞧不起军人,另一方面也说明政治势力对军人势力的排斥,久已使军事势力边缘化。当然到了近代,当中国不得不面对西方进行自卫反击时,中国人重文轻武的传统又成了一大弊病,于是有所谓“军国民教育”的发生。不过这都是后话。
在蒋梦麟的幼年时代,一般民众也瞧不起军人,总是认为军人是在服务于某一特殊利益集团,是在利用不法手段攫取利益。那时邻村有一位品行不端的人去当兵,在他告假返乡时,大家把他看做瘟神似的,都远远躲避他。中国人似乎有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即认为当兵的都是坏人,可鄙、可怕而且可憎。
然而在另一方面,国家军事力量如果一蹶不振,碰到外来侵略就毫无抵抗力量。大宋王朝的结局说明了这一点,大明王朝依然是如此结局。到了近代,大清王朝久已入主中原,汉族人的民族意识只剩下一点潜流。然而西方力量的东来,终于将大清王朝推到生死存亡的关节点。清政府如果继续压抑军事强人,继续以文人治国,那么中国不仅无法抵抗西方对中国的觊觎蚕食,而且即便是内部的叛乱也无法制止。于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富国强兵,而富国是强兵的手段,强兵则是富国的一个重要目的。
我们看到,所谓三十年洋务新政就是从强兵入手,三十年的发展实际上大都投入到国防建设,那时的中国就是想建立**流的海军,就是要谋求海上霸权,至少是在远东地区的霸权,因为中国毕竟拥有那么漫长的海岸线,有那么多的利益需要保护。
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中国军人的地位在改变,在提升,社会舆论、民间看法都不再将军人看做是罪恶的来源或者说根源。人们越来越觉得他们是保家卫国的英雄,是中国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流砥柱,只有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中国才能避免西方的分割。鄙视军人,千万不可以,军人是中国的未来与希望,必须尊敬他们,崇拜他们,不然怎么能有足够的兵源,怎么能够激励他们英勇善战、不畏牺牲?
中国人的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也确实在近代建立过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军队,装备有外国武器,穿着新式制服,而且还有军乐队。少年蒋梦麟就曾经见过这样的一队现代军队的行军阵容,洋鼓洋号前导,精神饱满,步伐整齐,令人肃然起敬。蒋梦麟看得出神,恍惚自己已经成人长大,正在行列中迈步前进。站在静静围观的群众中,蒋梦麟心里喜不自胜。这是他首次看到现代军队,也是他改变对军人看法的开始。中国人必须尊敬士兵和军官。从此以后,只有好男儿才配当兵,中国必须依赖强大的军队去恢复过去的光荣。从前的旧式军队中,士兵穿着马甲、佩着弓箭,或者背着欧洲国家废弃不用卖给中国的旧枪,与后来的现代军队比起来真是差得太远了!
蒋梦麟在浙江高等学堂读书时,一位高等学堂的老学生刚从日本士官学校回来探望师友。他穿着崭新的军服,腰间佩着长剑,剑鞘闪闪发光。这就是中国军队的未来将领,蒋梦麟和他的同学们无不怀着钦敬的心情热烈欢迎,由衷赞佩。
许多这样的未来将领正从日本回国,受命组织新军。几年内,新军渐次建立,驻在国内各战略要地。中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保护自己的利益了。
然而,清政府无论如何没有想到的是,投入巨大资产、精力而训练出来的新军,原本是为了保卫大清王朝的利益,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却成了大清王朝的掘墓人。
辛亥革命突然爆发,临时组建的革命军没有系统的训练,装备也远不及政府军那样精良,但是革命军的将领和士兵却充满着爱国热情,随时准备为国牺牲。革命号角一响,清政府所属的新军不仅没有出力抵制革命军、镇压革命军,反而相继向革命军投诚,或公开宣布拥护共和,向清政府施加压力。短短几个月,统治中原两百多年的大清王朝终于像秋风落叶般地消逝了。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中国已经获得新生,前途光明灿烂。清政府出资出力训练新军,结果不是保护了满族人的利益,而是乘机剥夺了满族人的利益,拯救了国家和民族,彻底毁灭了一个特权阶层。人们为中国拥有这样的军队而自豪,中国军人的地位在短暂过程中获得很大提升。
遗憾的是,胜利的狂欢不久就成为过去。庆祝的烛光终于化为黑烟而熄灭。新军将领们对大清王朝反目无情,对革命也没有多少特殊的感情。他们已经尝到权势的滋味,绝不肯轻易放弃;而且食髓知味,渴望通过手中的枪杆子攫取更大更高的权势,结果你抢我夺,自相残杀,混战连年,民不聊生。人们种下了民主共和的种子,收获的却是军阀混战。混战的结果,国力损耗,民生凋敝,并且为日本侵略铺了路。革命前途似乎黑暗一片。内战中获胜的军阀趾高气扬,野心越来越大,不断争取更大的权力。被击败的军阀则夹起尾巴躲到天津和上海的租界里待机再起,机会一来就重启战衅,使人民又增加一场灾祸。
一度被鄙视、后来受尊重的军人,现在又再度被人鄙视了。
  商务印书馆的小伙计
 蒋梦麟到余姚和蒋村小住一段时间后,即经杭州返回上海,迅即进入商务印书馆当编辑,开始了他的编书生涯。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有名的出版机构之一。他创办于戊戌变法前一年,在开始阶段主要印刷商业簿册报表,以后介入学校教科书、古籍、科学、文艺、工具书、期刊等方面的业务,生意蒸蒸日上,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新文化运动重镇,对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约还在美国留学的时候,蒋梦麟似乎就与商务印书馆有比较密切的来往,进入商务印书馆当编辑可能也是那时说妥的。
蒋梦麟与商务印书馆联系的中介是黄炎培,而黄炎培则是东南教育界举足轻重的人物。1915年春,黄炎培以《申报》记者和旅美实业团编辑的身份参加农商部组织考察团前往美国,实地考察美国在实业及实业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的经验,并参观在巴拿马举行的太平洋万国博览会。
代表团于1915年4月9日启程,8月25日归国。此四个半月的光阴,耗于途中者一个半月,漫游美国全境者两月,留旧金山观博览会者一个月。在这漫长旅途中,所至之处差不多都有中国留学生主动陪同,而蒋梦麟就在这个过程中与黄炎培结识,并获得黄炎培的信任与器重,在某种程度上深刻影响了蒋梦麟后来人生道路的选择。
  蒋梦麟与黄炎培接触的具体日期及详细过程,我们现在还不太清楚,但至少在1915年5月12日黄炎培在旧金山参观考察教育行政情况时,蒋梦麟向黄炎培提供了一份《美国加利福尼亚省教育行政制度一览表》,以自己调查所得,详细介绍了加利福尼亚的教育体制、行政设置、学区制度及教育税的征收、使用等方面的情况,深获黄炎培的赏识。黄炎培在当天日记中说:“蒋君梦麟,留学加省有年,知余方研究彼省教育行政制度,乃以其调查所得,制表见示。”从这个语气可以感觉到黄炎培与蒋梦麟可能刚刚见面,即便他们可能在此之前有过其他某种形式的联系。
6月14日,蒋梦麟又陪同黄炎培在纽约参观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华盛顿欧文女子商业中学、公立第六十四小学,重点考察各校职业教育、技能教育的状况、特点,在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后,黄炎培还委托蒋梦麟独自前往,详细考察公立第六十四小学在预备职业方面的详细情况,诸如课程设置、教学设备、教学方法、教员选择乃至教员薪水等。
  ……

]

内容简介

[

蒋梦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服务北大二十余年,谨守蔡元培余绪,把学术自由的风气维持不堕,为北大的辉煌奠定了基础。其间又任或兼任浙江大学校长、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教育部部长等,对现代中国教育制度的建立贡献良多。其后半生致力于中国农村复兴,担任中美合组的“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主任委员近二十年,为中国台湾的现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得出了不同的经验。
本书作者马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著述甚多,研究蒋梦麟的著述有《蒋梦麟教育思想研究》、《蒋梦麟传》以及论文多篇。全书以详实的资料,纪实的手法,向大陆读者介绍了蒋梦麟的生平及他的学术成就。

]

作者简介

[

马勇,1956年生于安徽,198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著有《汉代春秋学研究》(199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青年优秀成果专著类二等奖)、《梁漱溟文化理论研究》、《近代中国文化诸问题》、《梁漱溟评传》(1992年获华东地区优秀政治理论读物一等奖,1995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青年优秀成果专家提名奖)、《中国儒学》(第1卷)、《秦汉学术: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探索》、《梁漱溟传》、《蒋梦麟传》、《旷世大儒董仲舒》等,另发表论文数十篇。

]

目录

引子一 科举路上 一方水土 小康之家 童年教育 结缘蔡元培 求学上海 在浙江高等学堂 中秀才二 大洋彼岸新生活 向往西化 初到美国 寻找职业兴趣 书本之外 大学之外 追随孙中山 纽约印象三 新文化与新教育 又见上海 衣锦还乡 中国在转变中 商务印书馆的小伙计 江苏教育会理事 中华职业教育社总书记 知识分子的觉醒 主编《新教育》 现代教育理念的鼓吹者四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东西文化的冲突与调和 救亡压倒启蒙 蔡元培“引咎请辞” “挽蔡风波” 一个聪明的“留蔡助蒋”方案五 为北大辉煌奠定基础 无招胜有招 体制创新 转型期的青年心理问题 对于学生的期望 知识阶级的责任 北大之大 大学之难六 建构现代中国教育体制 别了,马神庙 投身“革命” 大学区的尝试与失败 “大臣之风”七 风雨飘摇中的一叶小舟 “再作冯妇” 重建北大新班底 风雨飘摇中的舵手们 和比战难 郭子仪第二八 亦官亦学亦丈夫 到后方去 奇迹是这样诞生的 学而优则仕 大丈夫仗义执言 推不动的僵硬体制九 在希望的田野上 拯救农村 耕者有其田 以科学技术提升农业 “台湾马寅初”十 *后—个情种 平凡婚姻中的寂寞 爱屋及乌 这个女人不寻常,尾声 世上已无蒋梦麟后记

封面

蒋梦麟传

书名:蒋梦麟传

作者:马勇著

页数:394

定价:¥51.0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505117563

PDF电子书大小:70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