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多元主义与中国新型智库建设

相关资料

[

郑永年这个名字,近年来频见于报端,多年来积累的观察经验和学术研究,令其观点言论句句能够直击国内问题痛点,也因此频频出出现在各类论坛和讲座。在ipp,随处可见的八个字“国际视野,中国情怀”也是对郑永年的最好注脚——南方都市报

]

本书特色

[

本书是针对中国当前“智库热”进行的“冷思考”。本书从世界智库和中国智库的历史起源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厘清中国智库的独特之处,并回答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智库、能够建设什么样的智库、中国智库的基础是什么以及如何建设新型智库等问题。本书强调,中国新型智库建设的核心就是要摆脱思维和思想的“被殖民”状态,重新构建中国自身的知识体系,并且在这个知识体系上进行政策分析和政策建议。如果没有有效的知识体系的建立,就会出现“库多智少”甚至“有库无智”的情况。

]

内容简介

[

本书的核心观点:
l  中国新型智库建设的核心就是要摆脱思维和思想的“被殖民”状态,重新构建中国自身的知识体系,并且在这个知识体系上进行政策分析和政策建议。如果没有有效的知识体系的建立,就会出现“库多智少”甚至“有库无智”的情况。
l  中国现代智库的建立有西方智库、苏联智库、中国传统的幕僚制度等多个历史来源。历史上,中国的幕僚机构既服务于地方官员,又可以同时效忠于中央政府,并且作为中央政府的一部分进入中枢政治。因此与西方智库的外部多元主义不同,中国智库具有“内部多元主义”的传统与特征。
l  中国新型智库必须具有“中国问题”意识,所生产的原创性知识必须具有现实性,能够解释、理解中国现象,诊断中国问题并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智库做到“知行合一”。

 

]

作者简介

[

郑永年:
中国问题专家,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主编。曾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1995~1997)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的资助。
近年来,先后出版专著20多部。其中英文著作7部、中文著作22部
包括学术类作品:
《技术赋权: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
《中国的“行为联邦制”:中央——地方关系的变革与动力》
郑永年论中国系列作品:
《中国崛起——重估亚洲价值观》
《再塑意识形态》
《中国改革路线图》
《重建中国社会》
时政评论类作品:
《通往大国之路——中国与世界秩序的重塑》
《通往大国之路——中国的知识重建和文明复兴》
《中国改革三步走》
《关键时刻:中国改革何处去》
《大格局:中国崛起应该超越情感和意识形态》
公共政策研究院(IPP)
全国20家高端智库之一,是一个独立、非盈利性、知识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平台。由华南理工大学校友莫道明先生捐资创建。IPP秉承独立、客观、有效的核心价值理念,汇聚海内外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学者和实践者,扎根真实世界,积极回应转型中国的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致力于知识创新和专业的政策研究,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提高公共决策水平和公共政策质量,为效益更好、效率更高和更加公平的中国公共政策而努力。
近年来出版的著作有:
《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国际经验与中国改革》
《改革:困境与出路》

]

目录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思考 **部分 内部多元主义视角下中国智库的历史与理论内部多元主义与中国新型智库建设 改革共识与智库兴起:20 世纪80 年代前期中国智库建设 中国决策制度的变迁与政策过程中的智库 第二部分 外部多元主义与内部多元主义:国际比较国家自主性与智库类型 政、商、学、媒与智库:智库研究中的四界视角 中美智库经费收支比较及启示 新加坡东亚研究所的经验 第三部分 中国新型智库建设的实践与问题中国体制内智库的现状、挑战与出路 中国高校智库:权力谱系与困境生成 社会智库外部网络的“结构洞”分析 第四部分 中国新型智库建设中的评价体系与创新智库评价指标的特征分析 大数据与智库研究

封面

内部多元主义与中国新型智库建设

书名:内部多元主义与中国新型智库建设

作者:郑永年

页数:272

定价:¥48.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06090667

PDF电子书大小:9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