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画传

节选

[

《契诃夫画传》主要内容:安东?契诃夫曾预言他死后七年人家就不读他的作品了,他错得太远了!他的戏剧和小说历经二十世纪的兴衰更迭,进入二十一世纪,依然保持鲜活的生命力。与俄罗斯大地赋予的那种史诗般和神秘激情的气质不同,《海鸥》及《带小狗的女人》的作者,是个表达灵魂的困惑,生存的悲剧意味及时光流逝之忧伤的诗人。说契诃夫的作品是取之不尽的源泉还不够,那是人生旅途中的粮食,是黑暗中的低语,带给人类面对一切的希望。这本插图丰富的册子勾勒了这位伟大俄罗斯作家的足迹:从莫斯科,他在那里生活过12年,到莫斯科郊区的梅里霍沃别墅;从故乡塔甘罗格到克里米亚的雅尔塔,那是他*后几年的居所。罗克?科泰多次去那些地方实地探访,追寻作家的足迹,现在又邀请我们,在一个既保存了过去画卷又叠加了现代场景的大背景下,重温作家的一生。

]

相关资料

[

序如果说长篇报道是文学形式中被认可的一种,那么这本书的封面就该贴上这标签。因为这既不是一本传统的传记,也不是一本文学研究专著;作者既不是传记作家,也非史学专家或教授。确切地说,这是一本业余爱好者的书,也就是说他喜欢契诃夫,喜欢到用他职业记者的方式和大量素材,组成一幅他心目中的安东?契诃夫形象。这一切让我们感觉就像一幅我们熟悉的现代艺术拼图:材料的多样性,材料来源的清晰可辨,一切融合在一个新的整体中。在编织契诃夫这幅画像之前,作者采取行动像记者那样追寻他的足迹,不放过任何素材来源:传记、作品评论、纪念馆、历史建筑、老照片,以及所有作家生活过的地方。最后当然是作家本人的作品,无论是大量的书信还是小说、戏剧,这些已经勾勒出一个独特的作家形象,他的思想早已穿越到未来世纪。本书采用了一些经典的素材,但也有一些独特和个人化的素材,一个喜欢旅行的记者,追寻他传主的足迹。比如人们是否知道,契诃夫当年笔下故乡沉重的场景,100多年后并没有改变多少?这些在他的通信和作品中被诚实呈现的景像,宛如一些有生命的碎片,存活在今天记者用自己的文字和图片所描绘的场景里。契诃夫给记者带来灵感,反过来记者的回赠也使契诃夫如此贴近现代。这种交换,契诃夫肯定不会反对。他的文字生涯就是从报纸开始的。在穿越西伯利亚的时候,他并没有放弃使用新闻报道的手法。他关于沙萨哈林岛流放地的作品,实际上就相当于一篇记者的长篇调查报告。当然他也有记者写作时特有的即时性和不精确性,他经常会出于物质方面的需要,动笔很快,并不考虑作品的未来。就是这诸多理由让今天这位记者,带着某种同谋的感觉,尝试写这样一本关于一位作家的长篇报道,这个作家离我们那么近,却又那么难以把握。1. 童年和少年“今天我会挨揍吗?”“你偿到过痛苦滋味吗?请问:你童年时挨过打吗?” 这份童年痛苦的记忆,契诃夫把它描写进了《第六病室》,他最沉重的小说之一。这句话出自被关在精神病院偏隅一角的一个男人之口,他反对医生关于疼痛的抽象说教。病人说,我,我父亲曾残酷地毒打我。这些话仿佛出自作者本人之口。老契诃夫就经常痛打几个儿子,还认为是为孩子们好:“棍棒底下出孝子”,他喜欢重复这句话。安东一生都对这种残暴刻骨铭心,但比他的哥哥亚历山大和尼古拉好一点。两个哥哥童年受尽折磨,以后永远都没有走出阴影。契诃夫商店里两个被父母抛弃的可怜的乌克兰学徒,小安德鲁什卡和卡夫留什卡,也经常遭到毒打,以至于有一次巴维尔?契诃夫被法官传唤,去解释他的过激行为。在一篇描写商人生活的小说《三年》中,契诃夫借主人公拉普节夫之口谈到他的童年:“任何一点细节都能让他想起过去,人家打他或不给他吃饱。他知道现在人们还在打男孩子,狠揍他们直到鼻子出血,然后,这些男孩长大后,轮到他们去揍自己的孩子。”拉普节夫然后提到对母亲的回忆“被永无休止的恐惧摧毁”。这完全是契诃夫母亲的写照。《三年》中的主人公继续道:“我记得父亲开始教育我,说直白点,开始打我的时候,我还不到5岁。他用荆条抽我,扯我耳朵,殴打我头部。我早晨醒来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今天我会挨揍吗?”小说接下来的部分也直接取材作者的童年生活:“他禁止菲多和我玩耍淘气;逼我们去念晨经和做第一场弥撒,去亲吻神甫和僧侣的手,回家背诵祷告文……”我害怕宗教,当我从教堂前经过时,总会想起童年,这让我感到恐惧。”教堂,父亲的唱诗班,杂货店脏兮兮的柜台,冷得几乎冻掉脚趾头,还要在店里等到最后一个醉鬼摇摇晃晃离开,而第二天还要去学校。这些就是安东苦役犯似的童年印记,一个没有童年的童年。巴维尔?叶戈洛维奇在塔甘罗格城边开的那家叫“移民者”的小店,一点也不可爱。今天在莫斯科艺术剧场的裙房里,在一个温馨干净的小店里,为了让人缅怀契诃夫家的买卖,游客会被邀请品尝“茶、咖啡和其它移民者商店的食品”。在塔甘罗格,原来的店址被改成博物馆,那里会有丰满的女孩子给你端上茶、咖啡和糖,和真正的巴维尔?叶戈洛维奇那个脏兮兮、乱七八糟的小店完全扯不上边了。“移民者杂货店”的名字,让人想到塔甘罗格是一个港口,世界各地的水手,从地中海或黑海都能到达那里。除了咖啡和糖,巴维尔?叶戈洛维奇还经营进口食品――橄榄油、葡萄酒、雪茄、香水等……-,所有这些东西都堆放在一大堆灯芯、蓖麻油、蜡烛、通心粉,鲱鱼、沙丁鱼、老鼠夹中间……。咖啡里经常会闻到一股鱼干的味道就一点都不奇怪!回收的茶叶片是这家商店的特色:它们被晾干,染上颜色,重新包装。巴维尔?叶戈洛维奇有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调和生意和宗教。有一天一只大老鼠淹死在橄榄油桶里,他喊来神甫做了一场正规的法事,油这样就算被“净化”了,马上又拿去出售。老契诃夫天性喜欢百事都管,就是不管自己的生意。他没有任何经商头脑,破产也是意料中的事。在远离父亲淫威时,安东还是可以感受一点自由的气息。这些气息来自市政府剧院,港口及城外的大草原。塔甘罗格汇聚着一批靠进出口生意发财的商人。希腊人控制了商业,从18世纪末期,他们捐资营造了一种配得上他们成就的文化氛围:戏剧院、歌剧院、乐团、俱乐部、学校……这座城市迎接来自欧洲的水手和商人,由此敞开通向世界的大门,这对一个俄罗斯外省城市来说,是非同寻常的。市政府剧院经常上演一些大众化的戏剧:就是在那里,安东和小伙伴一起在躲过学监监视,接受了戏剧艺术的启蒙。除了总是很受欢迎的通俗笑剧外,他还看了多部奥斯托洛夫斯基的戏剧,知道了莎士比亚、雨果、席勒等。奥芬巴赫的《美丽的海伦娜》给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当父亲不在家时,戏剧的乐趣可一直延续到家里。契诃夫家的孩子有自己的保留节目,他们演果戈理的戏,或一些喜剧小品。安东总是扮演城里人物,市长、教师、教堂祭衣室管理人等。他表演小丑的才华让他在假期里被邀请到一个有钱人家里,因为那家人组织了一场戏剧爱好者的慈善演出。港口是另一片自由的天地,契诃夫兄弟们在那里钓鱼、潜水、游泳,安东一生都酷爱钓鱼,这种爱好也反映在他的小说里。自由也呈现在大草原上,这片覆盖俄罗斯整个南部的无边无际的大草原,躜动着生命和神秘。安东11岁时就认识了这片大草原,他坐在一辆牛车上,两天赶了60公里路,去看望爷爷奶奶。以后他又几次重返这片大草原,为他那篇歌颂大自然的美丽赞歌《草原》找到声音和画面的源泉。最后,学校对安东来说倒并不完全是无聊和压力,除了和哥哥尼古拉一起被父亲送到希腊学校的那一年。父亲认为学好现代希腊语,可以帮助他们跻身到城里有钱商人的圈子。但尝试彻底失败!过了一年,两个学生勉强学会几个字母。巴维尔?叶戈洛维奇只好让步:两个男孩子进了“体操房”——那时候人们这样称呼公立学校的。学校虽然没有剧院或港口那么有趣,但至少那里不体罚孩子,那是禁止的。安东在那里甚至很惊讶地发现,大部分同学在家里并不挨打。至于学校教的课程,契诃夫只是一般地感兴趣,看看成绩就可知道。他三年级时考砸了,五年级时也考砸了,都怪那门古希腊语,他的软肋。应该说可怜的安东经常晚上在冰窖样的杂货店柜台后做功课,有时连墨水也冻成冰。安东化了十一年时间完成九年义务制教育。这两年的留级,安东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不是因为在教堂和杂货店的苦役之外,还不得不去上一个职业学校。那是巴维尔?叶戈洛维奇的一个可笑念头,又一个可笑念头!强迫三个儿子去职业学校。安东在那里学习基本的缝纫技能,他甚至还按照当时的流行式样,给尼古拉做了一条小裤管裤子,裤子在家里很出名,家人管它叫“通心粉”。尽管如此,契诃夫在中学成绩还是不错的。是一位神职人员,波克罗夫斯基神甫,唤醒了他的艺术细胞。这是个与众不同的神甫,他对莎士比亚、歌德或普希金诗歌的热情,远胜于他教授宗教课的兴趣。就像有时候我们会碰到的那样,一个喜欢跑题到有趣话题的老师。安东独自在塔甘罗格生活的3年,让他获益非浅。那是在杂货店破产后,家人逃到莫斯科。在1876-1879年期间,他阅读了大量俄罗斯经典作品及德国作家的作品,如叔本华和洪堡。他也对知识分子订阅的那些大型月刊感兴趣。独立生活的那几年,尽管物质上窘迫,却极大锻炼了他的自理能力,给了他自由和成熟,也为他去莫斯科后扮演的家庭角色,就是说家中的顶梁柱,打好了基础。这也是他初涉情场的年纪,他一开始表现出的对女性的这种模棱两可,也是体现他成熟的标志之一。1877年6月他(17岁)好像看穿了似的,给哥哥亚历山大写信说,他已经受够了女孩子。“你用不着追在女孩子屁股后,但也没必要躲着女孩子。”他大哥很智慧地回答他。安东19岁时还长着一张圆圆的娃娃脸。1879年8月,他收到的塔甘罗格当局批准他离开的许可证上,这样简要描述他:1.82米,头发、眉毛深褐色,黑眼睛,鼻子、嘴巴及下颌中等大小,长脸,无特殊标记。需指出的是:前额发际有一块疤痕(我们前面看到过,是他在港口跳水不小心留下的纪念)。这个官方描写显然没有反映出一个事实,特别是女人们感觉到的事实,那就是他很英俊,他的许多照片也证实了的一点。成年后,他的结核病是隐匿性的,病情只是在5年后因为咳血才表现出来。说不定这个病在塔甘罗格时就已初显端倪,表现为腹痛、“腹膜炎”、发热及频繁的咳嗽。这些症状也出现在他母亲身上:咳血,发热,还有一个舅舅也这样,并因此死于1860年底。当他怀揣毕业证书,离开塔甘罗格去莫斯科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已经是个精神独立、举止稳重、初涉纯文学,并有足够基础开始医学学习的年轻人了。

]

本书特色

[

《契诃夫画传》编辑推荐:“一只鸢优美地掠过大地,突然停在空中,仿佛在思考活着的苦恼……”说契诃夫的作品是取之不尽的源泉还不够,那是人生旅途中的粮食,是黑暗中的低语,带给人类面对一切的希望。

]

作者简介

[

作者:(加拿大)罗克?科泰 译者: 徐晓雁罗克?科泰,曾任魁北克和蒙特利尔《太阳报》、《白天》、《媒体》、《责任》等各种日报的记者。1996至2003主持了《魁北克年鉴》编纂。他目前作为独立记者,与《时代》杂志社合作,当然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契诃夫迷。译者简介:徐晓雁,女,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法文班毕业,后在法国留学、工作十余年,巴黎十二大生命科学硕士。近年涉足法国文学作品翻译,主要译作有:科普书籍《克服疼痛》、《理想睡眠》、《抗衰老》;人物传记《给没有救我命的朋友》;长篇小说《伊莎贝尔》、《第三帝国的孤儿》中篇小说集《奥斯卡与玫瑰夫人》;《希腊短篇小说选》等。另在《新民晚报》、《时尚之旅》《辽河》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游记若干。

]

目录

目录序 7家庭成员 91 童年和少年 142 新闻业训练 343 作家生涯 464 医学,合法的妻子 645 梅里霍沃 846 奥尔加、玛莎、莉卡及其她女人 967 戏剧 1108 雅尔塔,“我温暖的西伯利亚” 1269 阅读 142年谱 155参考文献 173

封面

契诃夫画传

书名:契诃夫画传

作者:罗克·科泰

页数:175页

定价:¥32.0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506354042

PDF电子书大小:12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