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从文选

节选

[

  《余从文选》:  艰辛的耕耘可喜的收获  ——《中国道情艺术概论》序  道情艺术,遍及全国,源自道家,流为世俗的民间艺术,品种丰富,形式多样,有说唱、有皮影、有戏曲,是我国民族文化中历史悠久,影响广泛,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艺术。  从事创作和研究中国音乐、说唱、戏剧的人,往往“一见钟情”,被它的魅力所吸引,或学习道情音乐以激发自己创作的灵感,或研究道情艺术的特点与规律,从它身上理解和认识我国民族艺术不朽的生命力。人们不会忘记,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一曲《翻身道情》响彻了全国的城市和乡村。作曲家采自陕北道情音乐编创的这首歌,赋予传统道情音乐以新的时代精神与翻身农民的感情。恰也正是由于道情艺术自身早已植根于百姓之中,是群众热爱、熟悉并传唱的曲调,才使得反映新思想、新内容、新感情的曲调,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激发了多少人的革命热情,启发了多少人深人生活寻求创作源泉。一代人的耕耘,一代人的收获,这是一个美好的开端。  50年代以来,戏曲艺术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走上改革之路。说唱、皮影及戏曲道情有所继承与发展。但是,蕴藏丰富的道情艺术,也还未被充分开发和利用。直至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全国开展戏曲、曲艺志书与音乐集成的编纂,才进行了一次较深入较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加以抢救、整理、编辑与出版,收编了道情艺术数据与曲谱,为人们提供了较全面、系统的珍贵材料,队研究和创作都很有益。  《中国道情艺术概论》的出版,是道情史论研究方面的可喜成果。武艺民同志从小就和家乡晋北道情结下了缘分,50年代就记录、整理并出版了《晋北道情音乐》。之后,他便把目光移向全国,历40余年,为调查研究道情艺术而付出了艰苦的劳动,终于获得了可喜的回报。说起来也是极不容易的,特别是出版一部学术方面的专著,尤为不易。作为相识近四十年的挚友,我对艺民兄表示敬佩与祝贺。  我对道情艺术的了解与认识,得益于艺民兄的热忱帮助。自50年代初我学习、研究中国戏剧史以来,说唱道情、道情戏就成了我必须学习的知识。记得那时听到道情悠扬的旋律,众人帮腔的“嘛簧”,“嘭、嘭”的渔鼓声,如入仙境,令人陶醉。可是,仅从爬梳史料所得,只能是一知半解。正感困惑,结识了艺民兄。1955年我调入中国戏曲研究院,张庚先生倡导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针和学风,不仅要求研究要与戏曲创作实践结合,而且要求调查各地戏曲的历史、声腔、剧种、文物、剧目以及民俗等。并且强调戏曲发展规律与理论要从实际调查研究中得出,切忌主观、片面。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悟出了与各地同道交朋友,向之求教,并与之一同进行调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事。50年代后期,我有机会到山西与他同在一个戏曲调查小组,到晋南地区了解戏曲现状与历史。我们一行四人,有戏曲研究院的祁兆良、逯兴才和我,山西省文化局的武艺民。到了晋南,先访蒲剧院,随之又由晋南剧协的张俊英和我们一起到运城县宏光蒲剧团,进行访问。黄土高原,山路崎岖,大家骑自行车赶路,三五天换一次“台口”。我们和剧团的同志相处得非常融洽、愉快。除了了解剧团之外,骐麒派老生逯兴才还向蒲剧须生王天明说了一出关羽戏。我和兆良、艺民、俊英每到一处就设法寻访三“老”(老艺人、老观众、老知识分子)。他们通晓当地戏剧、民俗、历史、人物等,向他们请教就会得到许多关于剧种、剧目、表演、音乐、艺人、演剧习俗的知识。记得有一次谈起道情,艺民兄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山西道情的渊源、分布的状况,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自此,他就是我心目中求教的友人了。  ……

]

内容简介

[

  《余从文选》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持选编,收录了余从先生多年来所撰写的有关戏曲研究、戏曲研究和保护工作以及为一些出版物所写序言文字等文章63篇,这些文章反映了余从先生多年戏曲艺术研究、戏曲艺术保护工作的思想观点和成就,对于中国戏曲艺术保护和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

]

作者简介

[

  余从,原名徐灵寿,山西省五台县大建安村人,1931年12月生于太原。1949年9月于华北大学三部音乐科结业后,分配至中央戏剧学院,在戏剧理论教研室中国戏剧史教研组,从周贻白教授攻读中国戏剧史专业,并担任助教。1955年至1998年先后在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从事戏曲史研究,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始,历任戏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院研究生部戏剧学系主任,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至1998年5月离休。曾担任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  自1982年以来,先后担任国家重大艺术科研项目《中国戏曲志》常务副主编和《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常务副主编。著有《戏曲声腔剧种研究》,合著有《中国戏曲史略》等。参加编撰《中国戏曲通史》、《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声腔剧种部分副主编)、《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戏曲编审、撰稿人)、《当代中国戏曲》(撰稿人)、《中华文明史》(戏曲史学科主编、撰稿人)、《中国戏曲脸谱艺术》(编委、审读,获第8届中国图书奖)、《中国京剧艺术》(主编之一,获第11届中国图书奖)、《中国戏曲史图鉴》(主编,撰稿人)、《中国艺术百科词典》(副总主编,“戏曲卷”主编、撰稿人)等。

]

目录

关于《中国戏曲志》编纂的几个问题有关编纂戏曲志地方卷的几个问题——《中国戏曲志》湖南、福建、天津卷编纂工作会议小结《中国戏曲志》编纂工作经验介绍——在《中国曲艺志》全国编辑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开拓新局面——代发刊词中国戏曲志编辑部工作汇报(提纲)修志三题回顾·期望——戏曲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回顾·历程——编纂《中国戏曲志》的历程关于编辑出版《中国戏曲志》(丛书)的报告——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效绩考评(子)报告之一回忆张庚先生主持编纂《中国戏曲志》一代伟业的开拓者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艺术的几点思考我的感受与思考名剧名人名唱——《中国传统戏流行唱腔选》致读者《沧州戏曲春秋》序《中国近代戏曲文学论文集》序《词乐曲唱》序《马连良唱腔选集》前言艰辛的耕耘可喜的收获——《中国道情艺术概论》序《中国京剧百老荟》前言《厉家班史》序才智从勤奋苦干中来——常静之和她写的书(跋)中国戏曲的“象征”——《中国戏曲脸谱》序《中国戏曲文化图典》序《高腔与川剧音乐》序二人转就是二人转——《二人转艺术》序《中国京剧编年史》序*好的纪念——《在乐声中跨越——余洁清戏曲论文集》序《蒲剧志》序《山西戏曲唱腔体式研究》序《中国近代戏曲史》序言《中国戏剧史略》《中国剧场史》前言拓展新领域——《中国戏曲习俗》序《二渠村舍丛书》序《中国戏剧史图鉴》后记《霞光映剑》序中国戏曲声腔剧种简论董墓戏俑与院本辛亥革命与时装新戏京剧史(内部讲稿)京剧研究五十年漫谈在《中国曲艺志》全国编辑工作会议上的祝词小戏的特点与演进规律新中国戏曲音乐研究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戏曲艺术的恢复、革新和发展(1949—1957)《中国戏曲现状调查报告》综述汉中访戏记喻为“兰花”的昆剧昆剧喜有后来人豫剧·梆子戏京剧·皮黄戏关于剧种史研弘扬民族戏剧文化的巨著——《中国京剧史》评介《词乐曲唱》读后凝华夏神韵著文化新篇——《中国巫傩面具艺术》读后感阅读《中国近代戏曲史(初稿)》所想到的意见《戏曲音乐史》读后永远前进再创辉煌——祝贺临汾蒲剧院建院五十周年向您学习——张庆奎舞台生活50年纪念专刊祝词戏曲研究的理念与戏曲史观——怀念恩师周贻白先生怀念马老学习马老——在纪念马彦祥同志座谈会上的发言追思我是怎样进行业务学习的后记

封面

余从文选

书名:余从文选

作者:余从

页数:448

定价:¥168.0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07751659

PDF电子书大小:3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