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信息时代的连接.机会与布局

节选

[

做“有温度”的学问

(段永朝)

两个月前,在腾讯社会研究中心举行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见到清华大学的罗家德教授。他从机场直接赶到会场,还没安顿停当,就从背包里拿出一部打印的书稿给我看,名字是《复杂:信息时代的连接、机会与布局》,并连连嘱托,希望我能写几句话。实话说,我算不上学术圈人,家德教授如此抬爱,令我惭愧不已。不过,出于对复杂思维这一主题的浓厚兴趣,以及先睹为快的强烈好奇心,兼与家德教授的缘分,我便不揣浅陋满口应承下来。拿到书稿,差不多半个月时间就读完了,但要动笔,却迟迟不敢。

家德教授的这部著作,涉及一个非常本土化的词语:圈子。

这个词语之所以重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社交网络的崛起。社会网络分析兴盛,令很多人以为,完全可以将这些社会网络分析的利器,用在分析中国本土文化的圈子上。这看上去没啥毛病,也可以有一堆一堆的成果,但家德教授的视角却不止于此。

家德教授试图从复杂思想的角度看待社会网,看待中国人熟稔的“圈子”。他试图钻开中国文化的深井,从半熟社会、差序结构、人情交换法则、家伦理等,来进一步审视社会网络理论,从而站在特定的中国文化语境,审视可能在底层假设上面临的挑战。

在作者看来,中国的社会学分析架构也缺乏他的老师—格兰诺维特所说的“中型理论”。但建构这一理论的基础假设,却全然不是那种仅仅使用节点、连线、度分布就可以展开分析和建模的。

开篇伊始,作者就亮明态度:反对化约主义。化约主义(也就是还原论),是与西方古希腊逻各斯主义一脉相承的一种方法。从泰勒斯开始,西方先哲即提出“世界本原”的本体论问题,试图通过不断切割对象,找到支配事物构成与运动规律的那个“终极存在”。

还原论的方法,在文艺复兴之后日渐兴起的实验科学、实证科学中,的确结出累累果实,这其中包括大量数学物理方法支撑的量化分析、系统分析、动力学方程等。18~19世纪,在社会学领域也掀起了“科学化”浪潮。法国思想家孔德提出的“社会物理学”,就试图用牛顿静力学、动力学的框架,分析社会结构、团体组织、权力运作等实际问题。19 世纪之后,这种精确的、量化的、确定性的、还原论的思想,在所谓人种学、优生学、民意调查、智商测试、性格分析等方面大行其道。20 世纪的经济学家,更是在边际分析之后,集体陷入了数学公式崇拜征。

网络分析的方法,为20 世纪社会学的新进展注入活力。家德教授在书中概要梳理了网络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但可贵之处在于,他希望用复杂科学的思想框架,找到某种带有“温度”和“质感”的社会学方法路径。教科书版的网络分析,已经被强连带、弱连带、机会链、结构洞、社会资本的理论占据,被度分布分析、结构分析、角色分析、演化动力学分析所占据。这里固然有一定的“复杂度”,但本质上还是冷冰冰的量化分析框架,鲜有复杂思想的影子。节点的丰富性、异质性被简化,连线成为连接的隐喻。

家德试图将网络分析和复杂科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他找到了三个思想契合点。

**,“嵌入”。格兰诺维特指出,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关系需要逆转。传统社会学是嵌入并置于经济学的分析架构之上的。社会学家所表达的社会关系、群体组织、权力运作,其思想基础是生产关系、劳动力、土地与资本等生产要素。社会学的观察窗口被“合理合法”地嵌入到生产消费循环中,这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但对于一个通过道路交通、电力网络、航空网络、资本网络,甚至今天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日益连接起来的世界,处于复杂社会连接的社会网络,正转化为理解经济活动、经济行为、政治关系、治理结构的基础设施。家德教授的思考,更延伸到东方文化土壤,试图从圈子、人脉、义利、情理的角度,发现这些连接中的“情感颜色”和“心智结构”,并将其纳入一个更加宏大的版图,作为理解信息时代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的基础。

第二,“涌现”。复杂系统的自组织过程,是一切带有生命表征的系统的特色。自组织是自洽的、自足的,是超链接结构的。2009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奥斯特罗姆,把自组织视为除了市场、政府之外的第三种组织方式和治理模式。这一模式正日益受到学界和产业界的重视。顺便说一句,我认为产业界特别是互联网界的实践,是领先于理论探索的。国内这几年发展起来的滴滴出行、小猪短租、共享单车就是明证。家德将涌现作为复杂思维的一个重要支点,与霍兰德、凯文�6�1 凯利等思想有极大的共鸣。

第三,也是家德教授的创见,他把“韬略”这一颇有东方智慧的词汇,作为理解复杂思维的一个重要条件。东方智慧对处理复杂、简单这种看上去两分的议题,从来都是游刃有余的。《周易》便有不易、简易、变易三重味道。利与害、收与放、虚与实、奇与正,这些成双成对的词语,彼此纠缠又相互依抵,处处通过玩味、察观、忖度、拿捏的“平行计算”“大数据分析”,显现为知与行中的方寸韬略。家德教授以创业者为焦点,阐述审势度形、取势定向、应势而变、相机而行的道理,并与网络分析的方法论相互照应,的确别有一番意象。

这些年来,互联网思维与工业思维的争执,可谓多有波澜。但静心想一想,两种观点表面上看各执一词,实则都处在西方逻各斯主义的巢臼之内。互联网思维强调异质性、迭代、分布式、去中心,于是以工业思维为标靶,宣布工业思维落入俗套;工业思维强调秩序、确定性、理性精神、层级的合理性,于是认为互联网思维是花拳绣腿,只做表面文章。二者各自有理,因为各自假设不同。但它们其实都植根于还原论、确定性的“逻各斯”框框,是干巴巴的争论。

东方智慧如何表现?今天看还没有找到某种共同接受的符号、话语体系,也没有建构出某种超越机械论、还原论、整合整体论、系统论,真正体现复杂思维的言说方式。这是一个艰难的挑战。家德教授的这本著作,我以为意义也正在于此。

比如,在回答“如何在系统中发挥自组织”的问题时,家德教授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将之概括为5 个步骤:放权、寻找能人、赋能、礼法并治和以诚为本的诚信体系。他特别指出的“能人问题”,以及“能人悖论”“能人效率”,值得在理论上深入挖掘。放权、分权、授权,如何才能“放而不乱”?如何才能因时因地,移步换景,收放自如?这些不但需要在实践中修习,更值得在理论上予以阐述。

又比如,家德教授以创业者的“布局”问题立题,进而提出复杂思维调控系统演化的10 个过程,包括连接、自组织、网络结构、态势与格局、涌现等核心概念,如何将这些概念、方法在实际案例中获得印证,可以催生出一大批意义深远的研究课题。

家德教授所做的研究,在我看来是“有温度”的学问,我期待着家德教授的这部思想之作,给更多的同道以启迪,共同浇灌出复杂思维的绚丽花园。

做“有温度”的学问

(段永朝)

两个月前,在腾讯社会研究中心举行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见到清华大学的罗家德教授。他从机场直接赶到会场,还没安顿停当,就从背包里拿出一部打印的书稿给我看,名字是《复杂:信息时代的连接、机会与布局》,并连连嘱托,希望我能写几句话。实话说,我算不上学术圈人,家德教授如此抬爱,令我惭愧不已。不过,出于对复杂思维这一主题的浓厚兴趣,以及先睹为快的强烈好奇心,兼与家德教授的缘分,我便不揣浅陋满口应承下来。拿到书稿,差不多半个月时间就读完了,但要动笔,却迟迟不敢。

家德教授的这部著作,涉及一个非常本土化的词语:圈子。

这个词语之所以重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社交网络的崛起。社会网络分析兴盛,令很多人以为,完全可以将这些社会网络分析的利器,用在分析中国本土文化的圈子上。这看上去没啥毛病,也可以有一堆一堆的成果,但家德教授的视角却不止于此。

家德教授试图从复杂思想的角度看待社会网,看待中国人熟稔的“圈子”。他试图钻开中国文化的深井,从半熟社会、差序结构、人情交换法则、家伦理等,来进一步审视社会网络理论,从而站在特定的中国文化语境,审视可能在底层假设上面临的挑战。

在作者看来,中国的社会学分析架构也缺乏他的老师—格兰诺维特所说的“中型理论”。但建构这一理论的基础假设,却全然不是那种仅仅使用节点、连线、度分布就可以展开分析和建模的。

开篇伊始,作者就亮明态度:反对化约主义。化约主义(也就是还原论),是与西方古希腊逻各斯主义一脉相承的一种方法。从泰勒斯开始,西方先哲即提出“世界本原”的本体论问题,试图通过不断切割对象,找到支配事物构成与运动规律的那个“终极存在”。

还原论的方法,在文艺复兴之后日渐兴起的实验科学、实证科学中,的确结出累累果实,这其中包括大量数学物理方法支撑的量化分析、系统分析、动力学方程等。18~19世纪,在社会学领域也掀起了“科学化”浪潮。法国思想家孔德提出的“社会物理学”,就试图用牛顿静力学、动力学的框架,分析社会结构、团体组织、权力运作等实际问题。19 世纪之后,这种精确的、量化的、确定性的、还原论的思想,在所谓人种学、优生学、民意调查、智商测试、性格分析等方面大行其道。20 世纪的经济学家,更是在边际分析之后,集体陷入了数学公式崇拜征。

网络分析的方法,为20 世纪社会学的新进展注入活力。家德教授在书中概要梳理了网络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但可贵之处在于,他希望用复杂科学的思想框架,找到某种带有“温度”和“质感”的社会学方法路径。教科书版的网络分析,已经被强连带、弱连带、机会链、结构洞、社会资本的理论占据,被度分布分析、结构分析、角色分析、演化动力学分析所占据。这里固然有一定的“复杂度”,但本质上还是冷冰冰的量化分析框架,鲜有复杂思想的影子。节点的丰富性、异质性被简化,连线成为连接的隐喻。

家德试图将网络分析和复杂科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他找到了三个思想契合点。

**,“嵌入”。格兰诺维特指出,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关系需要逆转。传统社会学是嵌入并置于经济学的分析架构之上的。社会学家所表达的社会关系、群体组织、权力运作,其思想基础是生产关系、劳动力、土地与资本等生产要素。社会学的观察窗口被“合理合法”地嵌入到生产消费循环中,这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但对于一个通过道路交通、电力网络、航空网络、资本网络,甚至今天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日益连接起来的世界,处于复杂社会连接的社会网络,正转化为理解经济活动、经济行为、政治关系、治理结构的基础设施。家德教授的思考,更延伸到东方文化土壤,试图从圈子、人脉、义利、情理的角度,发现这些连接中的“情感颜色”和“心智结构”,并将其纳入一个更加宏大的版图,作为理解信息时代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的基础。

第二,“涌现”。复杂系统的自组织过程,是一切带有生命表征的系统的特色。自组织是自洽的、自足的,是超链接结构的。2009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奥斯特罗姆,把自组织视为除了市场、政府之外的第三种组织方式和治理模式。这一模式正日益受到学界和产业界的重视。顺便说一句,我认为产业界特别是互联网界的实践,是领先于理论探索的。国内这几年发展起来的滴滴出行、小猪短租、共享单车就是明证。家德将涌现作为复杂思维的一个重要支点,与霍兰德、凯文�6�1 凯利等思想有极大的共鸣。

第三,也是家德教授的创见,他把“韬略”这一颇有东方智慧的词汇,作为理解复杂思维的一个重要条件。东方智慧对处理复杂、简单这种看上去两分的议题,从来都是游刃有余的。《周易》便有不易、简易、变易三重味道。利与害、收与放、虚与实、奇与正,这些成双成对的词语,彼此纠缠又相互依抵,处处通过玩味、察观、忖度、拿捏的“平行计算”“大数据分析”,显现为知与行中的方寸韬略。家德教授以创业者为焦点,阐述审势度形、取势定向、应势而变、相机而行的道理,并与网络分析的方法论相互照应,的确别有一番意象。

这些年来,互联网思维与工业思维的争执,可谓多有波澜。但静心想一想,两种观点表面上看各执一词,实则都处在西方逻各斯主义的巢臼之内。互联网思维强调异质性、迭代、分布式、去中心,于是以工业思维为标靶,宣布工业思维落入俗套;工业思维强调秩序、确定性、理性精神、层级的合理性,于是认为互联网思维是花拳绣腿,只做表面文章。二者各自有理,因为各自假设不同。但它们其实都植根于还原论、确定性的“逻各斯”框框,是干巴巴的争论。

东方智慧如何表现?今天看还没有找到某种共同接受的符号、话语体系,也没有建构出某种超越机械论、还原论、整合整体论、系统论,真正体现复杂思维的言说方式。这是一个艰难的挑战。家德教授的这本著作,我以为意义也正在于此。

比如,在回答“如何在系统中发挥自组织”的问题时,家德教授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将之概括为5 个步骤:放权、寻找能人、赋能、礼法并治和以诚为本的诚信体系。他特别指出的“能人问题”,以及“能人悖论”“能人效率”,值得在理论上深入挖掘。放权、分权、授权,如何才能“放而不乱”?如何才能因时因地,移步换景,收放自如?这些不但需要在实践中修习,更值得在理论上予以阐述。

又比如,家德教授以创业者的“布局”问题立题,进而提出复杂思维调控系统演化的10 个过程,包括连接、自组织、网络结构、态势与格局、涌现等核心概念,如何将这些概念、方法在实际案例中获得印证,可以催生出一大批意义深远的研究课题。

家德教授所做的研究,在我看来是“有温度”的学问,我期待着家德教授的这部思想之作,给更多的同道以启迪,共同浇灌出复杂思维的绚丽花园。

]

本书特色

[

为什么微信成为这个时代人们的必需品?

信息时代真的让风口上的猪也飞了起来?

社群、自组织的发展是否必然带来个体崛起?

进入圈子,努力成为中心?

还是建立尽可能多的弱关系,成为信息流通必须的连接点?

互联网真的带来了更紧密与更平等的社会关系吗?

《复杂:信息时代的连接、机会与布局》,为你解惑信息时代的突围技能!

强关系提供资源,弱关系带来机会

拥有深厚经济学背景的社会学家 罗家德

用复杂网理论阐述信息时代的底层逻辑

帮你善用网络思维 抓住实现跃迁的机会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 段永朝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陈威如

阿里研究院院长 高红冰

韩都衣舍创始人 赵迎光

联袂推荐

]

内容简介

[

信息科技一方面创造了人们互联的需要,另一方面让人们在互联中抱团以寻找归属感,因此创造了大大小小各类群体的认同和圈子力量的兴起,即互联的同时又产生了聚群,甚至聚群间的相斥。要如何分析这张网?如何预测它的未来变化?如何在网中寻找机会,实现突围?本书提出了4个关键概念──关系、圈子、自组织与复杂系统:

关 系

关系是人与人的连接,又可以被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强关系就是和你拥有亲密关系的人,弱关系指仅有点头之交。在复杂网络,弱关系比强关系更加重要。因为如果只有强关系,社会网络就会被独立成众多可以被各个击破的孤岛。而弱关系使圈子和圈子之间得以连接,社会关系才得以形成一张大网。

圈 子

圈子是一群人的连接,是一种连接方式。圈子和圈子之间存在的空洞,称为“结构洞”。填补结构洞就是做桥,可以将原来分散的资源联系在一起,带来新的机会,还能够提供通路、先机、推荐和控制利益。

自 组 织

自组织是一群人连接后,在互动中维持秩序的治理机制。自组织成员就是镶嵌于社会网中的理性经济人,他们看重情感和关系逻辑,既不过分追求市场秩序下冷冰冰的交易和竞争逻辑,也不完全迷失在政府秩序下的权力关系中。

复杂系统

复杂是因自组织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系统形式。从复杂系统层面看管理,你会看到一个立体的非线性演化。不能只关注个体现象的因果关系,而需要在系统层面上进行把握。这就是布局。

]

作者简介

[

罗家德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社会网络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暨社会资本研究专业委员会创会主席。

罗家德教授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先后取得经济学、应用数学硕士和社会学博士学位。致力于社会网理论研究:大数据中的社会网分析、自组织过程研究,并将中国社会的“关系”、“圈子”等特质置于中国本土化管理研究之中。著有《中国人的信任游戏》《社会网分析讲义》《云村重建纪事》等著作。

]

目录

**部分 关系与圈子:信息社会的底层结构
**章 关系:被连接的社会
网络化个体主义的崛起
“变形虫组织”与网络效应
中国人的差序格局
第二章 圈子:信息时代的认同与归属
“邓巴圈”与社群经济
情感中心:圈子的内核
中国人的“往来”文化
第二部分 网络科学:互联网时代的底层逻辑
第三章 社会网分析:研究连接之后的社会
社会网关系图
一加一不等于二
新事物如何在结构中涌现?
第四章 社会网研究的关键问题
机会来自强关系还是弱关系?
网状关系而非从属关系
社会资本来自关系
占据“结构洞”:捕捉并创造
第三部分 自组织:复杂思维下的新治理模式
第五章 自组织:新系统的动力与秩序
蜂群思维如何发挥成效?
信息时代的自下而上
企业中的自组织
你的治理机制选对了吗?
第六章 自治理:在系统中发挥自组织的功能
从“自己人”到自治理
避免成为“乌合之众”
如何产生有序的创新力量
第四部分 复杂:信息时代的布局和取势
第七章 复杂:驾驭非线性演化的系统
认识复杂:从小社群到大集体
微信成功的逻辑
朝生暮死与永续发展
硅谷:一个强健的复杂网络
第八章 布局:信息时代的战略
“我消灭你,和你无关”
“机会”与布局
布局无闲子,蕴大局于初始
定方向与“刺猬三原则”
第九章 取势:把握复杂系统的动态平衡
强弱关系的资源转化
疏密关系管理:从寻找机会到利用机会
手机QQ:复杂系统的创新演化

封面

复杂-信息时代的连接.机会与布局

书名:复杂-信息时代的连接.机会与布局

作者:罗家德

页数:250

定价:¥49.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08676623

PDF电子书大小:9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