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及其法律规制

节选

[

**章 语词变幻的背后——几组与非营利组织相关的近义名词
  1.1 指向非营利组织的近义名词
十多年前,非营利组织在中国还只是学术概念而非法律概念。但时至今日,“非营利组织”这二称谓不仅在中国的学术著作或教科书中频繁出现,而且还在具有法律效力的官方文件中悄然现身。1998年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分别使用了“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和“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2004年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使用了“非营利性法人”。如果说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使用的上述措辞与“非营利组织”一词还多少有些差距的话,2004年财政部颁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则明确使用了“民间非营利组织”这样的概念。这样,非营利组织在中国已经鱼跃龙门,从纯粹的学术概念摇身变作官方正式认可的法律概念。在这种概念属性的变换之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在诸多与非营利组织相同或相近的泊来概念之中,为什么只有非营利组织这一称谓进入了官方的法眼,成为立法文件所。
  ……

]

内容简介

[

非营利组织的兴起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一股潮流,对世界各国的社会结构、管理体制及法律制度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书以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本土经验为基础。对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和非营利法制进行了探讨。其各章目录如下:
导言
  公共管理视角的中国非营利组织研究:反思与期待
语词变幻的背后——几组与非营利组织相关的近义名词
非营利组织的界定与特征辨析
民营企业家创办的非公募基金会
非营利组织视角下的事业单位改革
我国的慈善法制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立法体系及非营利基本法的立法模式

]

作者简介

[

刘太刚,男,1966年生于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非营利组织法及宪法行政法。先后于中国人民太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4—1995年间赴香港大学法学院作访问学者。1998—2000年问任澳门唐志坚、关翠杏立法设员办事处法律顾问,协助澳门立法议员参与澳f徊归立法。2005—2006年问赴美国伊力诺依理工学院芝加哥——肯特法学院作访问学者,研修非营利组织法。现任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员会委员:民建中央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特邀信息员,曾任国家监察部第三批特邀监察员、北京市海淀区第六、七届政协委员。著有《世贸法学》、《行政许可法注评》、《以案说法——行政许可法》,合作主编《中国县级行政组织立法研究》。为《行政法学》、《行政程序法比较研究》、《国家赔偿法释论》等著作的副主编,在海内外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

目录

序一导言 公共管理视角的中国非营利组织研究:反思与期待**章 语词变幻的背后——几组与非营利组织相关的近义名词 1.1 指向非营利组织的近义名词 1.2 “非营利组织”与“非政府组织” 1.3 “市民社会”、“公民社会”与“民间社会” 1.4 “非赢利组织”、“非盈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 1.5 “诚信”、“公信力”、“问责”、“受托责任”等第二章 非营利组织的界定与特征辨析 2.1 对非营利组织的学术界定 2.2 对非营利组织的法律界定 2.3 非营利组织的特征辨析 2.4 结语:对非营利组织的新界定第三章 民营企业家创办的非公募基金会 3.1 慈善需求与民营企业家的慈善供给 3.2 民企基金会的基本状况 3.3 影响创设民企基金会的主要因素 3.4 业务主管单位是否构成创设基金会的障碍? 3.5 民企基金会的专职人员及组织机构状况 3.6 民企基金会的信息公布状况 3.7 民企基金会的筹款状况 3.8 民企基金会的对外宣传状况 3.9 民企基金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状况 3.10 民企基金会之间的交流状况 3.11 创办民企基金会对创办/发起人企业的影响 3.12 民企基金会创办人/发起人对于基金会现状的满意度 3.13 民企基金会当前存在的问题 3.14 民企基金会对相关政策制度的改进建议 3.15 政策建议:拆除政策制度枷锁,解放基金会的公益力  附录1:中国大陆民企非公募基金会名录  附录2:中国大陆民企非公募基金会调研提纲(基金会版) ……第四章 非营利组织视角下的事业单位改革第五章 我国的慈善法制第六章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立法体系汲非营利基本法的立法模式参考书目后记

封面

非营利组织及其法律规制

书名:非营利组织及其法律规制

作者:刘太刚

页数:348

定价:¥30.0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509312698

PDF电子书大小:70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