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散曲经典品读

节选

[

  元好问(1190—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 原秀容(今山西忻州) 人。七岁能诗,十四岁师从郝天挺学习经书达六载之 久,金兴定五年(1221 年)中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鸿词科,授 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 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后受诏入汴京(今开封) ,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 转员外郎。金亡被俘,押山东聊城看管,辗转济南、 冠县一带,五十岁得 隐居故里,潜心著述。元好问在金元之际大有文名, 尤工诗词,风格沉郁, 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元好问还是*早从事散曲创作的 文人之一,今存散曲 不足十首。  【双调·三奠子】 怅韶光流转,无计流连。行乐地,一凄然。笙 歌寒食后,桃李恶风前。连环玉,回文锦,两缠绵。  芳尘未远,幽意谁传?千古恨,再生缘。闲衾 香易冷,孤枕梦难圆。西窗雨,南楼月,夜如年。  元曲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种入戏演唱,即杂剧 的唱曲部分,或称“剧 曲”;另一种就是散曲,属于广义的诗歌。散曲只供 清唱吟咏,没有动作、 道白,是继诗、词之后而兴起的另一种诗体,起源于 金元时的北方,故 又称“北曲”。它包括小令、套数和介于两者之间的 带过曲等几种形式。  小令又称“叶儿”,以一支独立的曲子为限。本首【 双调·三奠子】就是 一支小令,“双调”是这支曲子的宫调,就如同今天 音乐中的调式。“三 奠子”是这支曲子的名称,也叫曲牌。按,崔令钦《 教坊记》载有《奠 璧子》的曲名。据《古今词话·词辨》卷下载:“唐 宋未有是曲,元遗山《锦 机集》中有三阕,传是奠酒、奠谷、奠璧也。”元好 问的【三奠子】或 得名于此。《古今词话》又引《金元言行录》云:“ 遗山有《锦机集》,其 【三奠子】【小圣乐】【松液凝空】,自制曲也。” 按此中所说【松液凝空】 一曲今已亡佚,余二曲【小圣乐】见后,是将原来的 词牌直接用作元散 曲的曲牌。而【三奠子】却是在元词牌的基础上自家 重新创制的,当为 元好问清明节时祭奠亡妻之作。  元好问年十八娶妻,发妻张氏是同郡尚书张翰之 女。二人婚后育有 一子三女:长子元干、长女元真、次女元严、三女元 秀。虽然生逢乱世, 饱经劫难,但夫妻二人却能同甘共苦,互相扶持。不 幸的是张氏于金哀 宗正大八年(1231年)病殁,其时元好问年四十二。  此前两年,元好问 母亲过世;后两年元兵攻入汴京,元好问被拘管而流 落山东。家亡与国 破接踵而至,使他对人生苦难有了更深切的体验。  本曲上半部分写眼前之景。随着时光的流逝,那 美好的一切都已无 可挽回,没有谁能留住过去。韶光:美好的时光,指 当年两人共同相处 的日子。当初一起行乐的地方,现在给人带来的却只 是满目凄然。“笙 歌寒食后,桃李恶风前”,在历经生死存亡的磨难后 ,这句话里包含着 对人生的思考:寒食清明这一派快乐的笙歌过后,那 盛开的桃花也必将 随风飘零,如同作者已失去的那种“连环玉,回文锦 ”般的美好生活一样。  连环玉:暗用众所周知的杨玉环与李隆基的典故,回 文锦:前秦时苏若 兰仪容秀丽,兼有文采,深得丈夫窦滔敬重。窦滔到 襄阳做官,若兰织 成五色锦缎,其中绣有八百余字,无论正读反读、横 读斜读,均可成诗, 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这便是著名的《回文璇玑图 》。后来回文锦字 遂成为诗人们表达夫妻相爱的常用典故。我们从这两 句里不仅可以看到 元好问夫妻之间的恩爱,同时也可以间接了解到元好 问的妻子张氏应该 是个颇具文采的才女。  下半部分着重写自己如今的孤独和寂寞。“芳尘 未远,幽意谁传?” 强调虽然其人其事如在眼前,但却已是永世隔绝,正 所谓“脉脉此情谁 诉”。而*后“南楼月”与“西窗 雨”既是写景,也是用典。宋晏 殊【采桑子】词云:“南楼把手 凭肩处,风月应知。别后除非, 梦里时时得见伊。”而唐刘禹 锡《夜雨寄北》诗云:“君问 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 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 巴山夜雨时。”无论是“南楼月” 还是“西窗雨”,都象征着过去两 人美满幸福的生活,对比今天的孤寂, 作者用了“夜如年”三个字,把自己因相思不眠而倍 感长夜漫漫的煎熬 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般说来,与诗词相比,散曲 较少用典。但本曲 正处于宋词与元曲之间,加之作者学问富赡,故能援 例用事,化用前人 诗词,并能融入画面情境,境界浑然。即便不完全明 白原典出处,也不 难理解其中用意,颇见作者手段之高明。  共同生活了二十五年,张氏之亡故给作者内心带 来了极度的伤痛, 故此曲哀怨缠绵,感人肺腑。比之于唐诗,其凄切之 情不亚于元稹《遣 悲怀》的“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比 之于宋词,其追思 之情不亚于苏轼【江城子】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 思量,自难忘”。  除此曲外,作者在另一首【洞仙歌】中曾有“无复求 凰”之语,已决意 今后不再续弦复娶,可见情意之真切,绝非故作深沉 之语。  ……

]

本书特色

[

元散曲意趣鲜活灵动,今天读来,仍然亲切感人。相对于此前的唐诗、宋词,元散曲就是元代人类流行歌曲,其中一些作品因为得到了后人广泛的认可,*终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出于对中国诗歌传统的尊重,本书在梳理所选散曲的词句、文意的同时,尽量把相关意象和此前同类作品(如现代诗歌以及今天的流行歌曲)之间关联起来解读,力求把具体作品置于大的文学背景下来欣赏其艺术上的独特之处。为贴合元代散曲轻松而无拘束的总体风格,本书行文力避深晦艰涩,语言张驰有度,平易流畅,在深入阐释原作丰富性深刻性的同时,也使本书具备了较强的可读性。

]

内容简介

[

李雁编著的《元散曲》,所选散曲作品以隋树森《全元散曲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为主要依据,参酌其他底本。内容全面,并附有大量的注评,是一部元曲集成,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及知识性,不仅可供戏曲研究者作为参考资料使用,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从中可对元曲的辉煌历史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

作者简介

[

  李雁,山东龙口人,文学博士,教授。现为齐鲁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古典文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古典诗学,曾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近年来在《文学遗产》、《齐鲁学刊》等学术刊物独立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谢灵运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等三部,主编《新编高等中国语文》(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教材一部。

]

目录

元好问 【双调·三奠子】 【黄钟·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二首) 【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 杜仁杰 【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构阑》(套曲) 王和卿 【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 关汉卿 【南吕·四快玉】《闲适》(二首) 【双调·大德歌】(四首)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曲) 白 朴 【双调·庆东原】 卢 挚 【中吕·喜春来】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双调·沉醉东风】《对酒》 【双调·蟾宫曲】《箕山感怀》 刘敏中 【正宫·黑漆弩】《村居遣兴》(二首) 马致远 【越调·天净沙】《秋思》 【双调·拨不断】《归隐》 【双调·夜行船】《秋思》(套曲) 王实甫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朱帘秀 【双调·寿阳曲】《答卢疏斋》 贯云石 【正宫·塞鸿秋】《代人作》 【正宫·小梁州】(二首) 【仙吕·村里迓鼓】《隐逸》(套数) 张养浩 【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叹世》 【双调·庆东原】《即景》 【双调·殿前欢】《登会波楼》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郑光祖 【双调·蟾宫曲】《旅怀》 曾 瑞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闺中闻杜鹃》 施 惠 【南吕·一枝花】《咏剑》 睢景臣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套曲) 乔 吉 【中吕·山坡羊】《寓兴》 【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 【双调·水仙子】《寻梅》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刘时中 【双调·新水令】《代马诉冤》(套曲) 薛昂夫 【双调·蟾宫曲】《雪》 【双调·庆东原】《西皋亭适兴》 【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送春》(二首) 张可久 【双调·折桂令】《读史有感》 【双调·折桂令】《酸斋学士席上》 【双调·庆东原】《和马致远先辈韵》(二首) 【双调·水仙子】《怀古》 【正宫·醉太平】 徐再思 【双调·折桂令】《春情》 【中吕·阳春曲】《闺怨》 【双调·沉醉东风】《春情》 【双调·水仙子】《夜雨》 张鸣善 【双调·水仙子】《讥时》 周德清 【双调·折桂令】《自嗟》 钟嗣成 【南吕·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 无名氏 【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中吕·朝天子】《志感》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相思》 【商调·梧叶儿】《甘露寺》 【越调·天净沙】 【双调·水仙子】(二首)

封面

元散曲经典品读

书名:元散曲经典品读

作者:李雁

页数:161

定价:¥28.0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09408117

PDF电子书大小:12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