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怎样评论中国

节选

[

《今天,我们怎么样评论中国》——这些一事一议的评论,是我作为媒体评论员发出的声音,它们有时候代表一个报刊的立场,有时候是我对21世纪*初十年中国某个角落某件事某个人的看法。我不是拥有真理的圣者,我也不是大言欺世的骗子,我的看法,对这个时代的影响力和杀伤力,差不多就是沧海一声屁,既不醍醐灌顶地警醒世人,亦不妖言惑众地误导世人。政改的条件,随着领导人政改意识的升腾,民间社会的吁求,以及中国经济力量的增一长,日益成熟。莎士比亚在《裘力斯一凯撒》中借布鲁特斯的口说。世事的起伏本来就是波浪式的,而我们正在希望的海上。我们要是能够乘着高潮,一往直前,就一定可以功成名就;如果我们坐失良机,任由机会从磨磨蹭蹭中流逝,我们将一事无成,悔恨终生。当金钱铺就权力的阶梯,当商人成为从政的热点,当无产阶级政党向有产者敞开怀抱,当私营企业主阶层看到野百合的春天。我们看到了邻居的不幸,我们听到“中国会不会变成俄罗斯式的中国”的担忧。他们习惯了面对权贵阶层时的忍耐。软弱,可欺。一旦他们未能表现这些特征,权贵们就会斥责他们是“刁民”。如今,“臣民”正在变“刁民”,“刁民”正在变“公民”,他们的权利意识空前高涨。我们应当尊重这一变化。并将做人的尊严还给穷人。尊重他们也是尊重我们自己,因为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有没有文化是一个人是否尊贵的标志,有没有文化也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象征。可是,追问起来,什么样的人才是有文化的人,什么样的国家才是有文化的国家,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改革中究竟担负着怎样的使命,又鲜有人能够给出清晰的答案。

]

相关资料

[

“刀”是斗不过“水”的《文涛拍案》已将2006年甩进了历史。2006年,留在文涛记忆中的只是几张面孔。或者是杀人狂魔,或者是腐败官员,或者是冤哉小民。在法治中国的舞台上,他们是渺小的,如尘粒,一阵风过,便踪迹了无。但他们汇聚在一起,却勾勒出一幅摄人心魄的图景,一个“法制”较量“法治”的阵势,一个“刀”挑战“水”的格局。我们说,汉字的趣味,就在于它表形又表意。法制的制是“刀”字旁,法治的治是“水”字旁。法律界有个人所共知的秘密,那就是我们的政府,早就悄悄地将 “刀”字旁的“制”,换成了“水”字旁的“治”,将“捉刀者”的“人治”变成了“法治”,将象征专制工具的“刀”,变成了象征公平正义的“水”,把“刀治”改成了“水治”。“刀”字旁虽然改成“水”字旁,温总理承诺的十年内初步建成“法治政府”的纲要,虽然进入倒计时,但2006年的《文涛拍案》仍然从一个侧面暗示我们,字的改变,不等于制度的改变。人治还在挑战法治。你看看湖南郴州腐败窝案中的一个个落马的官员,雷渊利也好,曾锦春也罢,谁不在跃跃欲试地与“法治”对垒,如果他们不相信他们的世界中 “人治”必定战胜“法治”,他们岂敢造次?如果执着地信任“法治”,河北邢台的那个农民就不会冒充中纪委专案组的成员去敲诈上海的官员。这些听起来好像《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不正以滑稽可笑的闹剧,嘲弄了躲藏在中国法治进程中的“人治”么?最明显的,中国老百姓都能列举的例子,是前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他凭什么敢将手伸向上海民众的社会保障基金?老百姓的活命钱,他都敢玩弄于股掌,你还能相信他在庄严的会场上严肃说起的“法治”?也就是说,“刀治”依然在挑战“水治”。尽管我们花了整整20年才将“刀”字旁的“制”,换成了“水”字旁的“治”,尽管“水治”在中央政府在执政党在国家的法律或者文件中,已经存在了8年,“刀治”的幽灵还在中国的大地上晃荡。你看,黄静案中黄静母亲的哭泣,高莺莺案中一波三折的诡秘,卖淫女教师案中的丛生疑窦,无不表明,象征“人治”的“刀治”,还在威胁象征“法治”的“水治”。好在,“水治”是人心所向,是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2006年的中国,死刑核准权统一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疑罪从无”在司法实践中渐渐成为原则,信访条例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一个个标志着中国稳步走向“水治”的事件,给憧憬中国法治未来的人们,也给《文涛拍案》以希望,虽然《文涛拍岸》

]

内容简介

[

这些一事一议的评论,是我作为媒体评论员发出的声音,它们有时候代表一个报刊的立场,有时候是我对21世纪*初十年中国某个角落某件事某个人的看法。我不是拥有真理的圣者,我也不是大言欺世的骗子,我的看法,对这个时代的影响力和杀伤力,差不多就是沧海一声屁,既不醍醐灌顶地警醒世人,亦不妖言惑众地误导世人。
  政改的条件,随着领导人政改意识的升腾,民间社会的吁求,以及中国经济力量的增一长,日益成熟。莎士比亚在《裘力斯一凯撒》中借布鲁特斯的口说。世事的起伏本来就是波浪式的,而我们正在希望的海上。我们要是能够乘着高潮,一往直前,就一定可以功成名就;如果我们坐失良机,任由机会从磨磨蹭蹭中流逝,我们将一事无成,悔恨终生。
  当金钱铺就权力的阶梯,当商人成为从政的热点,当无产阶级政党向有产者敞开怀抱,当私营企业主阶层看到野百合的春天。我们看到了邻居的不幸,我们听到“中国会不会变成俄罗斯式的中国”的担忧。
  他们习惯了面对权贵阶层时的忍耐。软弱,可欺。一旦他们未能表现这些特征,权贵们就会斥责他们是“刁民”。如今,“臣民”正在变“刁民”,“刁民”正在变“公民”,他们的权利意识空前高涨。我们应当尊重这一变化。并将做人的尊严还给穷人。尊重他们也是尊重我们自己,因为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
  有没有文化是一个人是否尊贵的标志,有没有文化也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象征。可是,追问起来,什么样的人才是有文化的人,什么样的国家才是有文化的国家,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改革中究竟担负着怎样的使命,又鲜有人能够给出清晰的答案。

]

作者简介

[

章敬平,法学博士,一个出版过若干非虚构作品的新闻人。1998年本科毕业后,开始以新闻记者的名义谋生于新闻江湖。做过实习记者、记者、首席记者、主笔、专栏作家、部主任、编委、主编的职业历练,让他沮丧地发现:真正优秀的新闻人根本就不是他现在这个样子,而现在的他,已经不再年轻。过去十年,作者撰写的非虚构作品有《新闻人的江湖》、《拐点:影响未来中国的12个月》(2004年度畅销书排行榜社科类第一名)、《南平寓言》(“2004年关注中国的十本好书”)、《浙江发生了什么:转轨时期的民主生活》、《权变:从官员下海到商人从政》、《中国的自我探索》、《向上的痛:目击2000年以来中国转型之痛》。

]

目录

**章 在妥协中前进 不断政改 仇和的升迁说明了什么 多难何以兴邦 中国已无回头路 对中共十七大的民间期待 《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的背后 自己是管不住自己的 要真理,也要真话 和谐不是权宜之计第二章 “刀”是斗不过“水”的 “刀”是斗不过“水”的 国家秘密不能让我们感到神秘和恐惧 做一个公开的无畏的选择的时刻到了 “第四条”会否变成美丽的花瓶 为什么误读总是难免的 我们对“交强险”公共决策的质疑 谁来监督法官 中国银监会和“银虫”的游戏第三章 中国不会成为俄罗斯式的中国 中国会成为俄罗斯式的中国么 掌权者的开放是有条件的 金钱政治,可怕的不是金钱 带兵的还是先前的那个老把总 窖藏白银的心理阴影 财富明星们的爸爸妈妈 商业纷争中的“政治牌”是一张臭牌第四章 在底层:权利意识的觉醒 别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 欢迎商人们“小事搞大”的新思维 反思“冯秉先案” “七成现象”是理性的 还穷人以尊严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 “新希望工程”还缺一半第五章 虚惊一场的全球化 虚惊一场的全球化 禽流感再次证明了森的正确 谁替中国农民去wto说话 一趟开不到终点的末班车 遗憾该不该为吴敏一而发 中国银行的招股说明书说明了什么 日本:你该不该还情于我 未必美国梦,必定世界梦第六章 漫长的文化改造 现代化的两只手 改造我们的学习 意识形态的偏见 我们热爱《大长今》 反对实用主义英雄观 怀有偏见的人才观 你的纸中包着我的火 江南士绅再出发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学家第七章 新闻:从云端飞往民间 我们是记者,不是商人,也不是政治家 新媒体的“阴谋论” 孙大午案的舆论向背 在媒体的褒贬中成长 “年度人物”中的小人物 媒体为什么要扒粪 黄万里悲剧的宪政缺陷 “零距离”:让新闻回归民间 结束语中国可能的变化

封面

今天.我们怎样评论中国

书名:今天.我们怎样评论中国

作者:章敬平

页数:208

定价:¥28.0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09518496

PDF电子书大小:12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