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的两大标杆理论贡献

本书特色

[

本书立足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易》的内涵与价值,对《象传》《彖传》等做出了解说和论述,凝聚了作者的人生体验,深入浅出,可读性强,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

作者简介

[

黄飞山,1925年2月生,原名黄逢盛,曾用学名黄启辉。1948年提前毕业于广州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哲学系,回到闽粤赣边区打游击。新中国成立后留在家乡大埔县从事文教工作。1983年离休后,专心致志于写作。

]

目录

上 卷 《易》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源**部 论孔子与人性/3  上篇 独语孔子/4    语1 孔子的眼力/5    语2 孔子其人/5    语3 孔子定位/5    语4 孔子“人性学”的核心/6    语5 何谓“忠恕之道”/6    语6 “大学之道”/7    语7 “忠恕之道”源于《易》/8    语8 孔子的政治抱负/8    语9 泼掉了“孩子”/9    语10 孔子重“礼”的政治内涵/9    语11 从“人性学”看阶级性/10    语12 两种政治模式/11    语13 以“仁”治世/11    语14 儒家文化与中国的发展富强/12    语15 从“人性学”看东西方文化理念/12    语16 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14    语17 评尼尔·弗格森的“文明崩溃论”/16    语18 一位科学家谈宗教的启示/18    语19 国际恐怖主义/18    语20 孔子的利义观/19    语21 从“人性学”看“人权”/20  下篇 弘孔补述/22    述1 新观点新提法/22    述2 人性是人文科学之本/22    述3 孟、荀之争/23    述4 《儒行》读后的思考/23    述5 霸权主义该当收敛了/25    述6 “非利益性冲突论”/26    述7 两种互为辩证的哲学文化/26    述8 评王鸿章的文章/27    述9 关于如何看待儒家文化的哲学思辨/29  跋 我的本性大回环/31第二部 宏观《周易》的哲学思辨/32  思辨1 何谓哲学/33  思辨2 史前的宗教哲学/33  思辨3 哲学与宗教的分离/34  思辨4 辩证唯物论**真理性/34  思辨5 从有无神看哲学的好处/35  思辨6 《周易》是人类的**智慧/36  思辨7 承传《周易》的两位大思想家/37  思辨8 西方的古代哲学/38  思辨9 孔子与柏拉图之比较/39  思辨10 黑格尔与费尔巴哈/40  思辨11 霍金谈宗教:天堂和来生只是“童话”/41  思辨12 论宗教/43  思辨13 关于更改哲学用语的建议/44  思辨14 中国人造字的哲学智慧/44  思辨15 霍金之宇宙论/46  思辨16 中国学问/47  思辨17 一个“易”字了得/48  思辨18 非“易”不可的今日世界/48  思辨19 批判几种与“易”相违的哲学思想/49  思辨20 复兴儒学的思考/54  结语 巍乎哉者,乃《周易》也/56第三部 辩证即存在——辩证存在主义/57  序 言 新缘于“唯”/57  新说1 新说提出的依据/58  新说2 新说的界定/58  新说3 新说的定名/58  新说4 新说新在何处/59  新说5 新说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59  新说6 新说可消除哲学派别歧见/59  新说7 新说的核心/60  新说8 新说乃《易》本体论的演绎/60  新说9 新说与“唯物论”同属一个体系/61  新说10 新说的**性/61  新说11 新说的真理观/62  新说12 “时空”新解/62  新说13 新说看老子与孔子/63  新说14 “神”字正解/63  新说15 解“神”为着除“神”/64  新说16 解“道”/64  新说17 为老子和孔子正名/64  新说18 全为一个“鲜”字/65  新说19 哲学类别/65  跋 泯“唯”出新/67第四部 话弘《易》——《易》的基本知识/68  序 言/68  话1 《易》简介/68  话2 《易》是人类**智慧的书/69  话3 《易》的文化功绩/69  话4 《易》的形成过程/70  话5 《易》的哲学符号/70  话6 《易》的诠释/71  话7 《易》的立足点是和谐/72  话8 老子和《易》/72  话9 孔子和《易》/73  话10 庄子的哲学思想/74  话11 王弼的哲学思想/75  话12 朱熹和《易》/76  话13 王夫之和《易》/77  话14 易学及其发展历史/78  话15 《易》的文化定位/79  话16 《易》的辩证唯物主义**真理性/79  话17 唯物和唯心之争/80  话18 “辩证存在”是《易》的新演绎/81  话19 辩证存在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81  话20 辩证存在主义新说的学术意义/82  话21 弘易六大认识/82  话22 《易》是中华文化传统之源的再认识/86下 卷 《易》是辩证唯物典范之作经上 象传上 彖传上/92  乾/92  坤/96  屯/100  蒙/103  需/107  讼/110  师/113  比/116  小畜/119  履/121  泰/124  否/127  同人/131  大有/134  谦/136  豫/139  随/142  蛊/145  临/148  观/150  噬嗑/153  贲/156  剥/159  复/162  无妄/165  大畜/169  颐/172  大过/175  坎/177  离/180经下 象传下 彖传下/184  咸/184  恒/187  遁/190  大壮/192  晋/195  明夷/198  家人/201  睽/203  蹇/207  解/209  损/212  益/215  夬/219  姤/223  萃/225  升/228  困/231  井/234  革/237  鼎/241  震/244  艮/247  渐/251  归妹/254  丰/257  旅/260  巽/263  兑/266  涣/269  节/272  中孚/275  小过/278  既济/281  未济/284

封面

《易》的两大标杆理论贡献

书名:《易》的两大标杆理论贡献

作者:黄飞山

页数:287

定价:¥98.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09785614

PDF电子书大小:12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