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劳动供给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

丁守海专著的《转型期中国劳动供给问题研究》 : 目前,中国的劳动力供给条件究竟出现了怎样不 同于以往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进一步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劳动力供给条件又会出现哪些 新的演进趋势?这是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对它的判 断涉及工业化模式与未来发展路径的选择问题,轻率 下结论都是不可取的。如果中国仍然存在庞大的劳动 剩余潜力,而贸然断定中国的劳动剩余格局已经终结 ,就会引导决策者过早地将经济发展引入到新古典轨 道上,失业问题就可能会随时喷发;相反,如果中国 的劳动剩余格局确实已经终结了,而我们固守教条思 想不承认这一现实,就会错失劳动力乃至人口政策调 整的窗口期,使未来经济发展面临人的制约。
  《转型期中国劳动供给问题研究》分八章阐述了 上述问题。
  **章是对中国当前劳动剩余格局的基本判定。
  首先从两个刘易斯拐点的角度阐释了劳动剩余格局的 特定内涵,并指出真正富有发展意义的与劳动剩余格 局判定密切相关的是第二个刘易斯拐点。然后从农业 剩余劳动力是否枯竭、工农业部门之间边际生产率及 工资是否出现了均等化趋势、农业产出随劳动力流出 的变化趋势、生产要素是否在工农业部门间形成双向 流动格局四个维度对刘易斯拐点论进行了批驳。 普 斯曲线的分析表明,这种变化大约发生在2005年前后 ,这也意味着:**,中国潜在产出的决定模式可能 正在发生变化,并从过去单一的资本约束转向资本与 劳动双重约束,潜在产出及潜在增长率下行的可能增 大。第二,未来的通胀治理难度加大,经济增长与通 货膨胀之间的矛盾加深。
  第四章则分析了工资上涨的利弊及其对物价的影 响。尽管人们随着工资的持续大幅上涨,其潜在冲击 则不可小觑。当然,这种影响是可以调节的,在斯堪 的纳维亚工资模型下,汇率贬值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抵 消其影响。此外,我们还讨论了工资上涨的效率后果 ,基于工资结构与微观效率的关系辨析,我们发现, 农民工工资上涨与国企高管的工资上涨完全不同,后 者会损失微观效率,而前者有促进作用。*后,我们 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了工资上涨与物价波动 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总体上工资与物价之间存在 螺旋上升的关系,而在此背后是两类螺旋关系的作用 :城镇劳动力工资与物价之间存在直接的螺旋关系, 而农民工工资与物价之间存在间接的螺旋关系,前者 是通过城镇劳动力工资来对物价发挥间接影响的。
  为了判断未来劳动供给的演进趋势,需要进一步 梳理劳动供给的影响因素,第五章基于现有研究成果 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归纳。自 劳动供给并非完全出于个人理性,而是在相当程 度上取决于家庭理性,而在家庭决策模式下,决策又 具有博弈和讨价还价的特征,其结果是帕累托改进的 。影响家庭劳动供给决策的因素可以从内外两个角度 划分:内部因素主要有家庭的人口特征变量、家庭类 型、家庭的财富基础及偏好;外部因素主要有工资变 量、婚配市场状况变量、技术进步等。家庭内部不同 成员之间的决策也会存在交互影响,特别是夫妻之间 、父母与子女之间会有一定的替代性。实践中,各国 纷纷出台了引导家庭劳动供给行为的相关政策,比如 税收补贴、料会保障等政策。
  第六章分析了一些新的时代因素,特别是新型城 镇化对劳动供给可能带来的新的影响。当前中国城镇 化正在纵深推进,其中一个加。乡镇城镇化会深刻地 改变工业劳动力蓄水池的容量,并有望疏通从剩余劳 动力到产业工人的转换阻力,劳动剩余条件下的劳动 力供给相对不足的现象就可能会成为历史,中国可能 会真正进入从刘易斯**拐点向第二拐点加速挺进的 阶段。随着剩余劳动力的加速释放,就业压力会重新 凸显,能否顺利消化这一压力,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 城镇化的产业发展后果,而从实践来看,它至少是充 满不确定性。鉴于此,我们有理由对乡镇城镇化的就 业后果持谨慎态度。
  第七章考察了转型期中国劳动供给的一个异化现 象,即所谓的内部人协议和回滞现象。如果劳动供给 机制中存在内部人结盟,并我们利用单位根检验方法 和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方法,验证了中国确实存在失 业回滞现象,其程度在中等偏上(0.5以上)。进一步 ,利用布兰查德·萨默斯工资方程证明了,中国的失 业回滞现象主要源于内部人协议和制度刚性的联合作 用。其中,内部人协议不仅存在于体制内部门,也广 泛地存在于体制外部门,对后者来说,主要源于次级 劳动力市场的非正规性以及劳动管制政策作用的强化 ;而对体制内部门来说,内部人协议则主要源于行政 性的用人机制,它在相当程度上是利益集团利益固化 的一个表征。我们以公共部门就业的棘轮效应为例对 这一问题进行了补充说明,并强调打破劳动供给固化 机制、引入市场竞争的必要性。
  第八章强调既然中国的劳动剩余格局还远未终结 ,数亿的蛰伏于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就像一堆待燃的燃 料,只要有一根导火索(如城镇化),就可能会重新被 点燃并焕发新的活力。中国未来仍将面临巨大的新增 劳动供给压力,并主要表现在农民工、大学毕业生、 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伍军人这四大群体上,仅前二 者每年的新增数量就不会少于2000万,如何化解这一 压力,将是中国长期面临的问题。从目前来看,服务 业发展似乎能提供一个更有效的解决通道,近年来中 国出现了经济回落但就业上扬的格局,就与服务业发 展有很大关系。中国服务业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 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服务业的大发展不仅能创造更 多的就业岗位,还能缓冲经济起落对就业的冲击,更 重要的,为实现新增就业目标,不必维持过高的经济 增长,政府可以将更多的调控资源用于物价稳定、结 构转换等目标上,并有望开启一个“低增长、低通胀 、高就业”的新的发展格局。

]

内容简介

[

解读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进行了思考,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论,目前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丁守海专著的《转型期中国劳动供给问题研究》的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览全书,作者解答了三个问题:现在中国的劳动力供给条件究竟是怎样的?劳动力条件的变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未来又会出现怎样的演进趋势?

]

作者简介

[

丁守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国民经济管理、劳动就业分析。近年来,先后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名义在《中国社会科学》(3篇)《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各一项。荣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现担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匿名审稿人、国家自科基金委通信评委。

]

目录

第1章 中国劳动剩余格局的基本判定 1.1 劳动剩余格局的特定内涵 1.2 中国刘易斯拐点到来了吗 1.3 劳动剩余的定量估测第2章 劳动剩余条件下的劳动力供给不足 2.1 劳动剩余条件下的一个悖论现象 2.2 传统理论无法解释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并存现象 2.3 劳动剩余条件下的劳动供给与工资机制分析 2.4 对劳动剩余条件下劳动供给特征的检验 2.5 对劳动剩余条件下工资上涨动力的检验 2.6 对劳动剩余条件下工资上涨动力的进一步验证 2.7 小结第3章 劳动力条件变化对产出缺口价格效应的影响 3.1 产出缺口的价格效应与劳动力条件休戚相关 3.2 传统研究忽视了产出缺口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3.3 不同劳动力条件下产出缺口价格效应的比较分析 3.4 实证检验方法的说明 3.5 产出缺口对产品价格指数影响的检验结果 3.6 基于产出缺口对要素价格指数影响的进一步检验 3.7 产出缺口价格效应变化所带来的进一步影响第4章 工资上涨的利弊分析及物价影响 4.1 工资上涨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4.2 工资上涨对工资结构及企业微观效率的影响分析 4.3 工资上涨对物价的影响分析第5章 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 5.1 劳动供给的决策模式 5.2 家庭特征变量对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 5.3 环境变量对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 5.4 家庭内部不同成员间劳动供给行为的交互影响 5.5 引导家庭劳动供给行为的政策研究 5.6对我国的启示第6章 城镇化对劳动力供求的影响 6.1 乡镇城镇化的就业影响急需澄清 6.2 城镇化就业效应的理论辨析 6.3 实证检验方法与数据说明 6.4 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非自愿型失业的影响检验 6.5 城镇化对非农劳动供给及非农产业发展的影响检验 6.6 一个简要的讨论第7章 转型期劳动供给的固化现象与失业回滞 7.1 失业回滞的理论渊源与检验方法 7.2 对失业回滞的单位根初步验证 7.3 基于第三代菲利普斯曲线的进一步验证 7.4 劳动供给固化是造成失业回滞的主要原因 7.5 打破劳动供给固化现象势在必行第8章 服务业大发展对新增劳动供给的消化 8.1 中国仍将维持庞大的新增就业压力 8.2 服务业对新增就业压力的缓解已出现端倪 8.3 服务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和升级空间 8.4 服务业能大量刺激就业并减少震动 8.5 基于鲍莫尔·富克斯假说的进一步检验 8.6 服务业带动就业可以进一步优化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封面

转型期中国劳动供给问题研究

书名:转型期中国劳动供给问题研究

作者:丁守海

页数:264

定价:¥58.0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11117144

PDF电子书大小:8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