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常识全知道

节选

[

中世纪亚欧的文化与科技成就

奥古斯丁

神学家和哲学家。生于北非,幼年从母入基督教。7岁入小学,12,17岁在修辞学校学习,19岁成为摩尼教的追随者。他毕业后,先在迦太基城,后到罗马和米兰教授修辞和演讲术达8年之久。33岁时,因厌弃摩尼教而改信基督教;此后回到北非的家乡隐居。396年成为省城希波教会主教。在任职期间,他从事著述、组织修会、讲经布道、反驳异端歪教等活动。晚年在战乱中度过,430年逝世。奥古斯丁是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被称为神学百科全书。其代表作有《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他把哲学用在基督教教义上,使哲学和宗教结合起来,创立了基督教哲学,后来成为经院哲学依据的权威。他的教育哲学也成为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基础理论。

《一千零—夜》

《一千零一夜》又译《天方夜谭》。书中叙述,古代阿拉伯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每夜娶一王后,第二天早晨即行杀害。宰相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姐妹,自愿嫁给国王。她用讲故事的方法,引起国王兴趣,因此未被处死。此后,她每夜讲述一个故事,一个接一个,一个套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终于使国王悔悟,并和山鲁佐德白头偕老。

《一千零一夜》内容丰富,叙述生动,它包括寓言、童话、民间故事、名人轶事等。该书在古代波斯《一千个故事》的基础上,吸取了埃及、伊拉克和印度等国的民间故事,经过几百年的修改补充,到16世纪才*后编定。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境内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显示了阿拉伯人民的高度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是阿拉伯人民留给世界人民的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

医中之王阿维森纳

阿维森纳又名伊本西拿,980年出生在阿拉伯帝国布哈拉(今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附近的一个小镇上,他的父亲是一名有学识的税务官。阿维森纳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

阿维森纳从小就聪明好学,10岁的时候,他就学完了学校里的所有课程,并能背诵许多阿拉伯文学著作。后来在一位哲学老师的指导下,阿维森纳开始学习古希腊的医学、数学、哲学和天文学著作,为日后成为一名著名的医学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阿维森纳聪明过人,再加上勤奋努力,16岁时他已经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医生了。一次,国王突然得了一种奇怪的病,整天胡言乱语,疯疯癫癫。御医们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也没有治好国王的病。王室又派人从各地请来许多名医,还是没有治好国王的病。当时年仅18岁的阿维森纳听说后,自告奋勇前往王宫,请求给国王治病。很多行医几十年的著名医生都没有办法,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能有啥办法?王宫的侍卫根本不让阿维森纳进去,任凭他怎么说也不行。阿维森纳只好拿出纸和笔,将药方写下来,请侍卫传给御医。侍卫见他态度诚恳,就将药方传了进去。御医们一看,非常吃惊,急忙让侍卫把阿维森纳带进来。在阿维森纳的治疗下,不几天,国王的病就大大减轻,一个月后彻底好了。

为了感谢阿维森纳,国王任命他为御医,并赐给他很多金钱。阿维森纳请求国王允许他去王宫的图书馆读书,国王答应了。在当时,只有非常有学问的人才可能进入王室图书馆。阿维森纳抓住这个机会,每天很早就来到图书馆,直到天黑才回去。困了,就小睡一会儿;渴了,就喝点果酒;饿了,就吃点东西;天黑了,点根蜡烛继续学习。在不长的时间内,阿维森纳就把图书馆里所有的书都看完了。从此以后,阿维森纳的学识更加渊博,医术更加高明。人们纷纷来找他看病,连很多有名的医生也前来向他学习。后来这座图书馆发生了火灾,成千上万册的图书被烧毁。人们虽然很惋惜,但也感到非常庆幸,都说:“智慧的宝藏并没有毁灭,它早已转移到‘学者大师’阿维森纳的大脑中去了。”

后来布哈拉遇到了战乱,阿维森纳背井离乡,开始了长达15年的四处流浪、江湖行医的生活。1014年,阿维森纳定居哈马丹(在今伊朗境内)。国王的侄子得了怪病,整天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只是望着天花板发呆。王宫里的御医们都束手无策,只好请阿维森纳来。阿维森纳坐在王侄的床边,一边给他号脉,一边让一个熟悉哈马丹情况的人大声说出每条大街小巷的名字。当说到一条大街时,王侄的脉搏突然剧烈跳动了一下。阿维森纳让那人把这条街上的人名挨个说一遍。当说到一个姑娘的名字时,王侄的脉搏跳得更剧烈了。阿维森纳站起身,对国王说:“这个年轻人得了相思病,*好的治疗方法就是让他和心爱的人结婚,否则他就会因为悲伤而死去。”国王听了,只好同意。王侄听说可以和自己心爱的人结婚的消息,病很快就痊愈了。王宫里的御医对阿维森纳佩服得五体投地。

国王听说阿维森纳非常博学,就任命他为宰相。但由于他为人刚正不阿,不善于应酬,因此得罪了朝中权贵,经常受到排挤。有一次,国家发生动乱,王室卫队诬陷他暗藏奸党,突然闯进他家,把财物洗劫一空。幸好阿维森纳从后门逃走,才逃过一劫。国王死后,王子们为争夺王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有人指控阿维森纳不信真主,散布邪教,他因此入狱。直到新国王登基,查明真相后,他才被释放出来。出狱后,阿维森纳被任命为国王的随从医官和科学顾问。

为了探索医学的奥秘和解除人们的痛苦,阿维森纳笔耕不辍。他先后写成《医典》《活着的人们,死亡之子》《指导大全》和《心脏病的治疗》等几十种作品。晚年,他白天行医,给人治病和著书立说,晚上给徒弟们上课。由于劳累过度,再加上经常亲身试药,他的身体日渐衰弱。1037年,阿维森纳以军医的身份随军出征,不幸病死,年仅57岁。至今伊朗的哈马丹还有他的坟墓。

西方科学和思辨思想的发展

在掌握古希腊人和阿拉伯人的科学和思辨思想的精髓之后,西方人得以据此有所建树并获得了自己的进步。这种进步以不同的方式显现出来。在自然科学领域,西方人并未遇到太多困难,就在外来学术的基础上有所建树,因为这些外来学术与基督教的准则没有太多矛盾。但在哲学领域,就产生一个重大问题:如何才能彻底地把希腊和阿拉伯思想与基督教信仰协调起来。13世纪*先进的西方科学家是英格兰人罗伯特格罗西特斯特(约公元1168??1253年),他不仅是位伟大的思想家,而且在公共生活中也很活跃。格罗西特斯特精通希腊文,曾把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全部翻译出来。更为重要的是,他在数学、天文学和光学方面做出了非常重要的理论性贡献。他对彩虹作了复杂的科学解释,同时指出了透镜的放大作用。格罗西特斯特*出类拔萃的弟子是罗杰培根(约公元1214??1294年),他比他的老师还要出名,因为他预言了汽车和飞行器的产生。实际上培根对机械并不感兴趣,而是把格罗西特斯特在光学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下去,比如更进一步探讨了透镜的种种特性、极快的光的速度以及人类视力的特性等。格罗西特斯特、培根及其在牛津大学的某些信徒辩称,建立在感觉证据之上的自然知识比建立在抽象理性之上的知识更为可靠。就此而论,他们可以说是现代科学的先行者。

巴黎大学

中世纪的早期,欧洲的文化教育非常落后,不光老百姓都是文盲,很多贵族斗大的字也不识几个,甚至有些国王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当时各国的文化教育都被教会垄断,只有教会才可以开办学校,只有教士才掌握文化知识,但教会学校的教科书只有《圣经》。人们除了《圣经》之外,几乎不知道还有其他书籍。

后来随着城市的兴起,工商业日趋繁荣,人们需要更多更新的知识,于是城市中出现了学校。这些学校,就成为后来大学的基础。11世纪末,意大利出现了**所大学,此后欧洲相继出现了很多大学,如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其中以巴黎大学*为著名。

在12世纪早期,巴黎大学就初具雏形。1200年,法国国王腓力二世正式批准成立巴黎大学。

巴黎大学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坐落在塞纳河畔。巴黎大学和欧洲其他的大学一样,使用当时通用的拉丁语授课,从成立之初,欧洲各国就有很多学子纷纷慕名前来求学,据说有5万人之多。

巴黎大学共设有4个学科:文学、医学、法律和神学。文学是普通学科,要学习语法(包括拉丁语和文学)、修辞(包括散文、诗歌的写作和法律知识)、辩证法(即逻辑学)、天文学(包括物理和化学)、几何(包括地理和自然历史)、数学和音乐,被称为“七艺”。修文学科的人数是*多的,通过毕业考试可以得到学士学位。另外3个学科是高级学科,只有修完普通学科、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才有资格升入,修完之后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可以继续进修,攻读博士学位。只有取得了学位的人才可以在学校里教书,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学位的,通常获得学士学位的人仅占学生总数的1/3,获得硕士学位的占1/16,而获得博士学位的则更少。尤其是神学博士,首先要用8年时间攻读神学硕士学位,然后再用12年的时间攻读博士学位,难度很大。

巴黎大学的成员不仅包括老师和学生,还包括为学校服务的书贩、邮差、药商、抄书人,甚至旅店老板。学校雇用有才能的老师,解雇那些平庸的或玩忽职守的老师,有时还对他们处以罚款。老师们根据各自的才能,教不同的科目,组成一个个的团体。现在大学中的“系”,就是从拉丁语中的“才能”一词转化而来的。老师团体中选出的“首席”或“执事”,相当于后来的“系主任”。

每天早晨,学生们早早起床,洗漱完毕、吃过早饭之后,先来到教堂做弥撒,然后再去教室上课。学校的教材大多是古代的一些名著,老师一边读,一边解释,而学生们则一边认真听讲,一边做笔记。学校很少做试验,就算是医学科,学生做实验的机会也很少,因为中世纪严禁人体解剖,所以很多解剖的知识都是学生们从翻译过来的阿拉伯医书上得到的。

巴黎大学规定,学生要想获得学位,就必须参加公开的辩论。因此,学校的老师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口才,学生们在平时也非常注重锻炼辩论的技巧。巴黎大学在平时经常举行公开的辩论会,这些辩论会主要是本校的老师参加,有时也邀请一些外校的老师参加。辩论会的气氛是非常激烈紧张的,有的辩手被对方驳得理屈词穷,恼羞成怒,冲上去和对方扭打起来的事也时有发生。

巴黎大学吸引了不少当时欧洲著名的学者前来讲学,其中*有名的当数法国著名哲学家皮埃尔阿贝拉尔。阿贝拉尔经常发表一些与众不同的言论和见解,大受学生们的欢迎,但却惹恼了法国政府,被禁止在法国领土上讲课。阿贝拉尔就爬到树上继续讲课,学生们围坐在地上专心致志地听讲。后来法国政府又禁止他在法国的天空讲课,阿贝拉尔就站在一条船上讲课,学生们则坐在岸边听讲。

由于巴黎大学不是教会开办的,它讲课的内容在很多方面触犯了基督教的教义,所以教会非常仇视巴黎大学。他们疯狂地迫害那些违背基督教教义的老师,到13世纪的时候,巴黎大学已经基本上被教会控制了。

托马斯阿奎那

意大利中世纪的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有“神学界之王”的称号。他生在意大利一个贵族家庭,儿时受教会教育达9年之久。14岁时,他在那不勒斯大学学到很多科学与哲学知识。1244年加入天主教组织多米尼古学团,是一个重要转折。20岁以后进入巴黎大学学习神学并取得硕士学位,后在巴黎大学教授神学。1259年被任命为罗马教廷的神学老师。后来,他回到意大利,从事神学研究和著述,其间曾到巴黎教授神学。1274年死于一个修道院。1323年被追封为“圣徒”。托马斯阿奎那是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他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完整的神学体系,被称为托马斯主义。他的18部巨著中,《神学大全》集基督教思想之大成。他的学说后来被引申为新托马斯主义,对基督教神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

内容简介

[

本书参考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主编《世界通史》时遵循的“写世界历史应该诸区并立,重视各个地区的相互交往、相互渗透、相互竞争,但又不排斥某一时期以某一区域为重点”的理念,以时间为经,将世界历史分为“古代社会(上)”“古代社会(下)”“近代史(上)”“近代史(下)”“现代史”“当代史”六大部分。在每一部分中,以对重点区域、重点国家的讲述为纬,既相互穿插,又相对完整独立;以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内容为主,也兼及文化与科技。全书内容基本以简短词条的形式呈现,并配以200余幅内容涵盖面广、表现形式多样的图片,浓缩历史知识,囊括历史精华,很适合随时翻阅,以充实和提高自己。

]

目录

**章
古代史(上)
亚非文明古国
两河流域
苏美尔人
萨尔贡的征服
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法典
军事强国亚述
新巴比伦王国
波斯帝国
居鲁士大帝
大流士一世改革
大流士军制
贵霜帝国
尼罗河
古埃及王国的统一
两次大分裂
埃及陆军
图特摩斯三世
埃赫那吞改革
*早的起义
金字塔
图坦卡蒙墓的发掘
努比亚
迦太基
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实行海外殖民
希伯来人
以色列王国
犹太王大卫
所罗门
印度河文明
哈拉帕文化
摩揭陀国
孔雀王朝的阿育王
婆罗门教
释迦牟尼
佛教
“种姓制”
东南亚地区村落公社
古代亚非文化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太阳历和太阴历
七天一星期制度
木乃伊
《吉尔伽美什》史诗
《摩诃婆罗多》
空中花园
卡尔纳克神庙
《罗摩衍那》
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
特洛伊战争
荷马时代
克里特文明
克诺索斯王宫
迈锡尼文明
城邦
雅典
斯巴达人
希洛人
奥林匹克运动会
梭伦改革
雅典的民主
斯巴达重装步兵
希腊方阵
雅典海军
希波战争
马拉松战役
萨拉米斯海战
提洛同盟
伯里克利改革
伯罗奔尼撒战争
马其顿王国
马其顿方阵
亚历山大及其东征
制服波鲁斯王
古代罗马
罗马城的传说
罗马共和国
元老院
执政官
罗马军团
拉丁同盟
布匿战争
利帕里海战
特拉西梅诺湖之战
坎尼之役
扎马之战
马其顿战争
狗头山会战
皮得那会战
叙利亚战争
格拉古兄弟改革
马略军事改革
罗马海军
罗马炮兵
犹太战争
独裁者苏拉
斯巴达克起义
庞培
恺撒大帝
高卢战争
罗马内战
法萨卢决战
亚克兴海战
屋大维
罗马帝国
“罗马和平”
哈德良长城
“魔鬼”尼禄
火山灰下的庞贝城
戴克里先改革
基督教
君士坦丁大帝
罗马帝国的衰落
阿德里安堡之战
罗马陷落
沙隆之战
巴高达运动
西罗马的灭亡
西方古典文化
泰勒斯
《伊索寓言》
毕达哥拉斯
希罗多德
修昔底德
希波克拉底
米隆
菲迪亚斯
希腊戏剧
阿里斯托芬
埃斯库罗斯
《俄狄浦斯王》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欧几里得与《原本》
阿基米德
希帕克斯
托勒密
盖伦
普林尼
拉丁语
维吉尔
《埃涅阿斯纪》
《伊尼特》
贺拉斯
罗马圆形竞技场
雅典娜神像
帕特农神庙
维纳斯雕像
罗马高架引水桥
……

封面

世界历史常识全知道

书名:世界历史常识全知道

作者:文若愚

页数:未知

定价:¥68.0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9-02

ISBN:9787511349552

PDF电子书大小:3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