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全三册

内容简介

[

  《崇祯皇帝上·北京戒严》:
  崇祯十一年十月,清兵再次入侵,北京戒严。对清是和是战,朝内两派尖锐对立,在崇祯对内“剿贼”对外求和的暗示下,杨嗣昌、高起潜对卢象升事事掣肘,使力主抗清的卢象升,在既无援兵又无粮草的情况下,抱着必死的决心,在河北巨鹿同数倍于己的清兵血战中壮烈殉国。

  同年冬,李自成在陕西潼关陷入洪承畴、孙传庭所率明军的重围,一场血战,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妻女俱失,*后,仅率十八骑兵逃脱,潜入商洛山中。次年端午前后,张献忠按照事先对李自成的承诺,在湖北谷城重举义旗,震动朝野。

  在内乱外患中,大局日益糜烂,崇祯忧心如焚,陷入焦躁、失望、悲怆、孤独、痛苦之中,暴露出多疑、专断、刚复、自信、诿过、冷酷等个性特点。

  崇祯十二年秋,崇祯力排众议,派辅臣杨嗣昌出京督师,对“剿贼”成功给予厚望。他先在宫中召见,赐宴、赐诗、赐尚方宝剑,还让满朝文武大臣在广宁门外为他饯行。杨抵襄阳后立即部署,督促各路明军围剿农民军。

  
  《崇祯皇帝下·魂断煤山》:
  进入甲申年,清朝势力日盛,辅政亲王多尔衮具有雄才大略,倚重洪承畴、范文程等降清大臣,关注关内时局变化,密议南下方略。
  崇祯十六年十月,李自成破潼关,进入西安,定国号为大顺。十七年正月初三,李自成率大军渡黄河,入山西,破太原,过大同,一路所向披靡,直逼北京。在大顺军逼近之初,崇祯从陆路、海路都有逃往南京的时间,是坚守北京,还是逃往南京,反反复复,当断不断,就在他和大臣们议而不决、议而不定之时,大顺军包围了京城,彻底失去了南逃的机会。在即将破城时刻,崇祯命太监护送太子、永定二王出城逃命,说明在明朝覆灭前夕,崇祯对朱明王朝死灰复燃尚抱有一线希望。同时,下副司后、袁妃自尽,亲手劈杀公主和幼女。在极度悲愤、绝望中只有太监王承恩一人陪着,在煤山自缢。明朝灭亡。

  
  《崇祯皇帝中·紫禁城内外》
  当农民军被围困于鄂西时,崇祯自己也被层层围困于紫禁城中,苦撑危局。因连年灾荒和战乱,国库空虚,为筹措军饷,他不得不向勋戚借助,首先从武清侯李国瑞开刀,李坚不借银,由此引发了宫廷内外一场错综复杂的斗争。五岁的五皇子、首辅薛国观等多人在这场斗争中死去。田妃也因帮李家说了一句话而遭“严谴”,送入冷宫。崇祯乃以借助失败告终。

  崇祯十三年初夏,李自成冲出武关,进鄂西,继入豫,义军迅速发展壮大。十四年正月,破洛阳杀福王。张(献忠)罗(汝才)联军奇袭襄阳,杀襄王。杨嗣昌以“剿贼”失败告终,在绝望、自负、恐惧中于沙市服毒自尽。从此,农民战争又进入新的高潮。

  崇祯十四年,皇太极统率清兵围攻锦州。洪承畴奉旨率十三万大军出关,援救锦州。原想等待时机,稳扎稳打,但崇祯连连下旨,逼他出兵,结果,部分官兵临阵脱逃,导致全军崩溃。洪退守松山堡。崇祯十五年二月,清兵攻入松山堡,洪承畴被俘。崇祯自信洪会为朝廷尽忠,亲自修改祭文,赐祭九坛,就在此时,得到洪降清的确讯,惊惧、失望、悔恨、恼怒搅在一起,立即下旨停祭。

  李自成破洛阳杀福王后,崇祯越来越清楚,李自成非一般流贼,须全力对付。为避免两面用兵,崇祯暗中促使对清议和的进行。不料议和条款泄漏,满朝哗然,迫使崇祯杀陈新甲,以推卸责任。

]

目录

序 未能中兴反亡国上 北京戒严一 北京在戒严中(1-3章)二 潼关南原大战(4-12章)三 卢象升以身殉国(13-14章)四 张献忠谷城起义(15章)五 崇祯的忧郁(16章)六 杨嗣昌出京督师(17-20章)中紫禁城内外一 紫禁城内外(21-26章)二 李自成破洛阳杀福王(27-29章)三 张献忠奇袭襄阳杀襄王(30-31章)四 杨嗣昌沙市自尽(32章)五 困厄中的崇祯皇帝(33章)六 辽海崩溃(34-37章)下 魂断煤山一 洪承畴被俘降清(38-41章)二 陈新甲泄密被诛(42-43章)三 多尔衮时代开始(44-45章)四 梦江南(46-49章)五 北京!北京!(50-55章)六 崇祯皇帝之死(56-57章)中 兴之主何以成为亡国之君

封面

崇祯皇帝-全三册

书名:崇祯皇帝-全三册

作者:姚雪垠 著

页数:全3册

定价:¥86.0

出版社:故宫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13404112

PDF电子书大小:8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