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语喀喇沁土语社会语言学研究

本书特色

[

本书对蒙古语喀喇沁土语的形成过程、地理分布、社会使用状况做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从语言接触的视角论述了该方言土语自明清以来的社会语言构成状况,并通过对现代喀喇沁土语诸代表点(个案)的田野调查,收集语言使用状况的**手资料,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分析了喀喇沁土语的使用状况、形成原因,并预测该方言土语将趋于濒危,理论方法运用得当,结论具有说服力。

]

作者简介

[

宝玉柱,(包玉柱,哈斯巴根),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编审、蒙古语言文学系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在国内外刊物及出版社发表论著110多篇(部)。代表性专著有《现代蒙古语动词句研究》《民族教育研究》《现代蒙古语正蓝旗土语音系研究》等。有论文被美国SSCI数据库收录,有多篇论文被CSSCI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收录或转载。2006年至今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项目1项,985工程子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蒙古语喀喇沁土语社会语言学研究》,于2013年9月结题,被鉴定为优秀,并入选2014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

目录

社会语言学研究要讲究方法论    ——《蒙古语喀喇沁土语社会语言学研究》读后摘要abstract**章  绪言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本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二  课题的设计思路和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一)田野调查方法    (二)问卷法与数据表调查    (三)访谈法    (四)文献调查法    四主要观点和创新点第二章  喀喇沁蒙古族源流及氏族构成  一  北魏时期的喀喇沁    (一)北魏的宿卫制度与喀喇沁    (二)北魏内廷宿卫名称与喀喇沁    (三)鲜卑人的神兽及其演变  二  元代宿卫与喀喇沁    (一)元代宿卫制度与哈刺赤    (二)钦察卫族源与哈刺赤    (三)钦察卫的形成和哈刺赤    (四)钦察卫的分布与哈刺赤    (五)其他卫军与哈刺赤    (六)哈刺赤的北撤路线  三  明清两代的喀喇沁    (一)巴岳特部    (二)永谢布部    (三)兀良哈部    (四)土默特部  四  喀喇沁部氏族构成分析    (一)喀喇沁蒙古族其他姓氏探源    (二)蒙古右翼各部姓氏比较及其共性与个性    (三)喀喇沁蒙古族姓氏的汉化与姓氏结构的重构第三章  赤峰市喀喇沁旗蒙古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  一  调查数据    (一)对蒙古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普查数据    (二)对蒙古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数据  二  数据分析    (一)蒙古语的使用人数比例很低    (二)蒙古语的使用人口出现断代    (三)语言转换背景下的文化迁移    (四)决定语言态度的依据  三  小结    (一)政治归属    (二)经济开发    (三)人口流动    (四)发展教育    (五)通婚第四章  赤峰市宁城县喀喇沁蒙古族语言使用情况  一  家庭和社会语言变化数据    (一)三座店乡调查数据    (二)大城子镇调查数据  二  家庭和社会语言变化趋势分析    (一)上下两代人语言变化纵向比较    (二)不同职业人员语言变化横向比较    (三)城乡居民语言变化横向比较  三  小结第五章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语言使用情况  一  南哨镇蒙古语使用情况分析    (一)现时语言能力分组、不同年龄组之间的过渡和语言模式分期    (二)语言模式转换的家庭语言过程分析    (三)各年龄组学前语言至现时语言过渡的模式比较    (四)现时语言使用中家庭语言对话模式影响分析    (五)现时语言使用中社会语言环境影响分析    (六)现时语言使用中读写模式的转换    (七)各年龄组本族文化接触水平比较    (八)现时语言程度自我评价    (九)对现时语言的印象评价    (十)语言选择倾向比较  二  草场乡蒙古语使用情况分析    (一)农民—学生组语言使用情况    (二)干部组语言使用情况  三  小结第六章  喀喇沁部的地理分布及人口移动对民族接触和语言接触的影响  一  地理布局对喀喇沁蒙古语和汉语接触的影响  二  移民对喀喇沁地区民族接触和民族构成模式的影响    (一)平泉县移民过程及民族构成分析    (二)喀喇沁旗移民过程及居民民族构成分析    (三)宁城县移民过程及居民民族构成分析    (四)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移民过程及居民民族构成分析    (五)不同类型的移民、民族构成及民族接触(居住)模式对语言社会的影响  三  喀喇沁地区蒙古语地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一)蒙古语地名的类型及其社会意义    (二)喀喇沁地区蒙古语自然村地名的扩展形式及农村纵向层次的建立    (三)喀喇沁地区蒙古语地名的汉化  四  小结第七章  喀喇沁地区蒙古族双语教育研究  一  旧式教育中的双语教育  二  新式教育中的双语教育    (一)喀喇沁右旗的学校教育(学堂教育)    (二)喀喇沁中旗的学校教育    (三)喀喇沁左旗的学校教育  三  启示与讨论    (一)语言教育同国家制度的关系    (二)语言教育同人口比例和分布的关系    (三)语言教育同经济支撑能力的关系    (四)语言教育同受教育者社会发展的关系第八章  喀喇沁地区异族通婚对语言使用模式演变的影响  一  前言    (一)研究的客体不同    (二)研究的角度不同    (三)研究的结论不同  二  宁城县蒙古族异族通婚及其语言使用状况调查    (一)小城子镇蒙古族异族通婚家庭调查    (二)大城子镇蒙古族异族通婚家庭调查    (三)存金沟蒙古族异族通婚家庭调查  三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异族通婚及语言使用状况调查    (一)南哨镇蒙古族异族通婚家庭调查    (二)草场乡蒙古族异族通婚家庭调查  四  小结    (一)喀喇沁地区蒙古族异族通婚家庭语言使用模式类型    (二)喀喇沁地区蒙古族异族通婚对语言模式演变的影响第九章  总结与理论探索  一  喀喇沁土语社会语言学研究总结    (一)国家的建立和社会职业角色是氏族整合为部落的重要因素    (二)民族接触的程度取决于民族之间的接触方式、地理位置和移民模式    (三)土地所有权随阶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命系黄土者才真正守护那份土地    (四)人名、地名的汉化受语言演变和语言转用规律支配    (五)语言使用模式类型及语言转换阶段及速度    (六)影响语言转换速度的诸因素    (七)语言转换和文化迁移不同步,语言选择和情感评价不一致    (八)语言教育与语言转换    (九)异族通婚与语言转换  二  有关语言接触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    (一)语言与语言竞争力    (二)语言本质及语言选择    (三)语言与社会    (四)语言与文化    (五)语言与教育    (六)语言与民族发展    (七)语言与国家政治参考文献附录一  调查问卷或调查表附录二  田野调查日志附录三  田野采撷索引后记

封面

蒙古语喀喇沁土语社会语言学研究

书名:蒙古语喀喇沁土语社会语言学研究

作者:宝玉柱

页数:545

定价:¥122.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16155066

PDF电子书大小:159MB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