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架彩虹-我们夫妇传播中美友谊的故事

节选

[

  《草根架彩虹:我们夫妇传扬中美友谊的故事》:  **章 贤妻遗愿浙江省中医院,其建筑就像一位悬壶济世的老者,端坐在杭州市中心吴山路的东侧,安详自若,沉静稳健。这儿离湖滨只有一箭之遥,穿过一条延安路就可到达。在湖滨的林荫道上,透过街巷的缝隙,也能看到丰医院的部分房子。于是让人有一种感觉,肃穆的中医院与美丽的西子湖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整日波光潋滟,一个成天治病救人。特别是浙江省中医院,它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一切显得既有民族传统,又有现代气息。  住院部五楼的血液科病房里,隐隐地弥漫着一种萧索和惊恐的气氛,在这里的人做事走路都是轻手轻脚,生怕惊扰本已心情紧张的病人。走廊东头,有间朝南的三床病房,气氛更为抑郁。这是1998年春节期间,我的前妻金蕾芳——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弱女子,住在南面靠阳台的一张病床上。她才虚岁57岁,可是头发已经脱尽,脸部异常浮肿,呼吸也很急促,身上插着不少塑料管线。这些管线,有的在为她输液,有的在为她输氧。她两手瘫在被窝里,四肢乏力,但是眼睛仍很亮堂,静静地看着天花板,那企望的眼光,仿佛要从天花板上看到太平洋彼岸。因为我们的长子潘柯,早先在美国深造,现已在那里工作。她望穿秋水,几年来一直想念着这个儿子,魂系梦牵,可是儿子无法提前回来。现在,做妈妈的病危了,希望能见儿子一面,儿子电告即将回来。此刻,她多么盼望儿子早些来到她的床前啊!她巳切实感到自己来日无多。患上了不治之症,能拖到现在已算幸运。多亏丈夫照顾周到,医生用心治疗,要不早和旁边病床上的几位病友一样,一个个去见阎王了。她住这个科的病房已整整五年,诀别的病友不下数十位。尽管自己竭力坚持,配合医生治疗;家属也想方设法求医寻药,甚至请青海朋友成斤购买名贵的冬虫夏草,还是回天乏力。现在只得放宽心,活一天,是一天;活半天,多12个小时与家人在一起。今年57岁的她,虽然远远不到目前中国的人均寿命,但已过半百。想想父母兄长他们艰苦谋生,还不都已到坟山上去会合了!况且后事该准备的也都准备了,唯一不舍的,就是亲人!而今即将永别,情何以堪?她在被窝里屈指算了算,今天已是正月十三了,元宵节即将来临,可是大儿子还没有赶到。是飞机出了问题,还是儿子又有事要延迟回国?他远在大洋彼岸,这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但她相信,儿子是无论如何要急着赶来的,几年来信都说非常想念妈妈,妈妈也非常想念他啊!只要条件允许,懂事的儿子肯定会火急火燎赶到她面前。  儿子去美国留学,已有七个年头了。先是读硕士,继而读博士。博士读了一半,他就想先去工作,一则可以早日参加实践,他自觉比较善于组织研发;二则可以尽快给妈妈挣钱治病,他知道这种病不能拖延。但是导师还是希望他从事科研,他有这种天赋。可他去意已决,导师就让他“一边工作,一边写博士论文”,这样他就提前走上了自立之路。  儿子是从上海复旦大学去美国的。复旦这个名校,也与金家特别有缘。她想,从父辈开始到现在,他们家族中至少有10人毕业于复旦,她父亲和叔父、姑姑还是复旦高才生。姑父吴斐丹是复旦名教授、经济学家、国务院人口办公室顾问。她和小哥的子女都是复旦毕业。堂侄金罕的一对儿女也都是复旦毕业。她儿子潘柯还在复旦当了两年助教,再考取美国研究生。他又有幸在复旦找到了一位情投意合的女生,叫梅静;婚后,儿子先去美国就读,次年,妻子赴美伴读,鸳鸯双飞。  他们其实是在美国打拼。媳妇到了美国就去打工,开始在一个华人开的文化用品商店里站柜台。那是很累的,亏她能坚持下来。  儿是娘的心头肉,娘也是儿的心头肉。儿子多么想为娘的治病多挣点钱,就千方百计在美国一边读书一边打工。有一年冬天,他去滑雪,一不小心摔伤了腿。美国的医学很先进,医生只在他膝盖上打了几个洞,敷了一些药,就让他自由活动了。他想,既然不要卧床休息,那就和爱人一起去送外卖,于是他用一只脚开车,让爱人把外卖送到预订人的手里。就这样,小两口含辛茹苦在国外打工,挣点钱让娘吃贵重药。这媳妇多好,去年媳妇回国送女儿到外婆家抚养时,还特地来杭州医院里看她,小孙女的名字也是她给取的呢!名字是一个人的象征,做长辈的总希望小辈长大后有出息,因此她给小孙女取名西子,小名叫西西,希望小孙女像西子姑娘那么漂亮,在美国不忘杭州这个故乡。  春节后的病房依然很冷,没有暖气,房门通常关着。忽然,中午过后,门被推开,在美国的儿子进来了。他风尘仆仆,一脸笑容。金蕾芳一见,很想立刻坐起来,可怎么也坐不起。儿子快速来到她的床前,就问:“妈妈,你好吗?”她说:“好,这几天精神还好。”那是想儿子想得精神好。她笑脸相迎,儿子也笑脸对着妈妈。  我把一条方凳让给儿子,病房里规定每张病床只有一条方凳。  儿子说不累,在飞机上打了瞌睡。他把方凳仍然让给我后,就去病床前站着,深沉地对母亲说:“妈妈,我来迟了。这些年我一直想来看你,可就是走不开。”“你是忙,前些年忙着读书,这两年忙着工作,还要为我挣钱买药,我很感谢你们。”金蕾芳接着就问媳妇好吗。儿子对妻子很歉疚,说她每天天没亮就起床,要赶去纽约唐人街上班。蕾芳听了说:“你们也那么紧张。”“在美国就是紧张,大家都要为生活奋斗。不像在中国,有现成饭可吃。”儿子宽慰母亲。  “哎,儿子,”蕾芳兴奋地说,“你在美国这么多年,美国怎么样?”这是她*关心的,也是我*关心的。这个中国人昔日成天在喊打倒的“美帝国主义”,到底怎么样?许多中国人都想问个究竟。  从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人对美国陷入一片迷惘。  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人们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他在革命早期,还六次去美国避难,学习革命,得到美国华侨的大力支持。到了蒋介石统治中国时期,美国是国民党*好的朋友,蒋的妻子宋美龄,还是美国留学生呢!但是不少中国人对美国还是没有多大好感。清朝时美国参加八国联军,曾经侵略过中国,这仇恨始终消解不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打倒美帝国主义”是相当时期的一个重要口号。美国是中国的头号敌人,成为许多人*深刻的印象。一切跟美国有关的事,哪怕与美国人通信、打个电话,都会被视为通敌,轻则被开除公职,重则被判刑劳改。因此,在很多中国人的脑子里美国就是*大的坏蛋。  ……

]

内容简介

[

  一对老年文人,携手再婚。为了传扬中美友谊,利用退休工资创办中美友谊民间纪念馆———件富开拓性的美事!夫妇俩节衣缩食,任劳任怨,涉危履险,经风冒雨,夹缝中展翅,无声处送雷,牵线搭桥,拾遗补阙,故事曲折离奇,山环水复。既办展览,又搞活动。  从美国到单身老外都交朋友,从搜集资料到送展上门都自操劳。尽管夫妇俩英语一窍不通,年事越来越高,依然寻幽揽胜,为社会奉献至宝,百折不挠,甘苦同享。二十年来日和夜,太平洋上沉又浮:晚霞与彩虹齐飞,爱情共理想一色。

]

作者简介

[

  潘杰,年逾八旬,自称烧炭佬。小学毕业即随父种田、烧炭。没读高中却考大学:读完大三退学去浙昆搞昆曲编剧。后调任浙展展览编辑。发奋开拓,利用工余时间,既自费众助创办初阳台文学创作园,邀请困难作家免费住园创作;又自觉钻研展览学,感动钱学森院士,接连寄来十八封亲笔信。在钱老指导下,写出两部展览学专著,填补了两门学术空白——展览学和展览史学。退而不休,又用夫妇俩的退休工资创办集中传扬中美友谊的民间纪念馆。近二十年来,乐此不疲,被媒体誉为中美友谊“民间大使”。近半生中,悉心烧”炭”,和大家一起取暧。

]

目录

序曲 诗的点化**章 贤妻遗愿第二章 登报征婚第三章 蓦然回首第四章 求神保佑第五章 双喜连办第六章 中美精神第七章 戏水碧涧第八章 挺直腰板第九章 内外交困第十章 魔毯纷飞第十一章 寻访司徒雷登第十二章 “9.11”惊魂第十三章 总统来鸿第十四章 请单身老外过年第十五章 议长考察第十六章 伊战之累第十七章 为基辛格祝寿第十八章 忧虑签证第十九章 奔走纽约第二十章 不同声音第二十一章 大厦如梦第二十二章 血肉情深第二十三章 广交挚友第二十四章 忍泪听泉第二十五章 购房竖像第二十六章 著书立说第二十七章 又为基辛格祝寿第二十八章 因祸得福第二十九章 峰回路转尾声明月赏光附录一 中美“两超关系”决定地球命运附录二 致旅美华人女士、先生求工信附录三 潘杰著作与展览一览表

封面

草根架彩虹-我们夫妇传播中美友谊的故事

书名:草根架彩虹-我们夫妇传播中美友谊的故事

作者:潘夫

页数:335

定价:¥68.0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17821212

PDF电子书大小:110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