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之道-中国文明的诞生

本书特色

[

本书以《尚书·尧典·皋陶谟》为基础,系统准确阐释尧舜是如何肇始华夏,构造超大规模之文明共同体:华夏—中国。以此窥探中国文明诞生之过程。且在中西文明源头的对比中,讲述尧舜是如何突破巫术的束缚,超越神教,从而确立中国人的真精神:敬天。中国文明,始自尧舜。在尧舜有效治理下,中国文明共同体的凝聚力不断提升,范围不断扩大,从而成为今天之中国。尧舜之道,不仅构成了今后中国政府之范本,也成为普通人成长为圣人的典范。

]

内容简介

[

★ 继经学大师金景芳之后详解《尚书·尧舜篇》之大义的鼎力之作
★ 用现代语言详述华夏文明的诞生过程,还原一个真实的尧舜时代
★ 尧舜时代确立的政治、道德制度,可为当今社会长治久安提供保障
★ 尧从根本上超越了神教,带领华夏走出神的支配,确立了人的主体
★ 尧舜缔造华夏,承担保民、养民之职能,成为后世中国政治之范本
★ 大禹起而治水,昭示了华夏真精神,使人挺立于天地之间而自主自强
★ 皋陶把“安民”作为治国之基本目标,使华夏文明可大可久可美

]

作者简介

[

姚中秋,笔名秋风,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宏道书院院长。作者横跨儒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哲学、中外历史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强烈的现实感。近年来致力于儒家义理的阐述,中国王道治理的研究。出版译著《法国大革命讲稿》《法律与自由》《哈耶克与古典自由主义》等十余种,出版儒学著作《国史纲目》《现代中国的立国之道》《大义浅说》等。

]

目录

撰述说明…………………………………… …………. ………………………….. ………………………. 1经文………………………….. .. …………… ………….. ………………………….. ………………………1《尚書·堯典》………………………………. ……………………………………………………………1《尚書·臯陶謨》……………………… ………………………………………………………………….. 7上部:《尚书·尧典》大义浅说一、敬天法古………………………………………………………………………………………………….13《尧典》为《尚书》首篇,以“曰若稽古”四字开篇,彰显、也确定了中国人敬天而法古之心智。二、肇启华夏………………………………………………………………………………………………….21孔子列《尧典》于《尚书》首篇,盖在孔子看来,尧肇造华夏。三、为政以德………………………………………………………………………………………………….28《尧典》起首简练概括尧之七德,尧之形象巍然矗立,“为政以德”中国治理之道由此定调。四、克明俊德………………………………………………………………………………………………….37“克明俊德”意谓帝尧能让自己本有的俊美之德更为显明,然而,人何以有“明德”?“德”何以曰“明”?何以“克”明之?如何“明”之?撰述说明…………………………………… …………. ………………………….. ………………………. 1
经文………………………….. .. …………… ………….. ………………………….. ………………………1
《尚書·堯典》………………………………. ……………………………………………………………1
《尚書·臯陶謨》……………………… ………………………………………………………………….. 7
上部:《尚书·尧典》大义浅说
一、敬天法古………………………………………………………………………………………………….13
《尧典》为《尚书》首篇,以“曰若稽古”四字开篇,彰显、也确定了中国人敬天而法古之心智。
二、肇启华夏………………………………………………………………………………………………….21
孔子列《尧典》于《尚书》首篇,盖在孔子看来,尧肇造华夏。
三、为政以德………………………………………………………………………………………………….28
《尧典》起首简练概括尧之七德,尧之形象巍然矗立,“为政以德”中国治理之道由此定调。
四、克明俊德………………………………………………………………………………………………….37
“克明俊德”意谓帝尧能让自己本有的俊美之德更为显明,然而,人何以有“明德”?“德”何以曰“明”?何以“克”明之?如何“明”之?
五、合群之道………………………………………………………………………………………………….45
帝尧克明俊德,向外发用,影响于人,以亲九族,辨章百姓,协和万邦,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终构造超大规模之文明共同体:华夏—天下。
六、和而不同………………………………………………………………………………………………….56
尧以其卓越德行发明、运用合群之道,从而肇造华夏,初建天下秩序,天下万民也因此而发生变化,进于普遍之和的状态。
七、敬顺昊天………………………………………………………………………………………………….64
帝尧绝地天通,而敬顺昊天。中国人之心智、中国文明之根本特征,大本在敬天,而非崇拜唯一真神。
八、王历法天………………………………………………………………………………………………….75
帝尧确立敬天之礼,而天不言,则人法天而生、法天而治,就不能不“观乎天文”,以文为治。万物皆有其文,*为醒目者为“天文”。
九、天人不二………………………………………………………………………………………………….84
帝尧建立天象观测体系,制作阴阳合历,借王权通行于天下,由此,天下人得以循天而生,天下得以法天而治。
十、选贤与能………………………………………………………………………………………………….90
帝尧有公天下之心,在完成合和华夏、确立敬天并作历这两项奠基性工作后,开始寻找继位者。
十一、自主自立………………………………………………………………………………………………96
面对洪水泛滥,圣贤起而治水,昭示中国精神:本无救世主,人挺立于天地之间而自主自强。
十二、舍己从人…………………………………………………………………………………………….104
帝尧认为鲧不足以担当重任,但众人坚持,尧乃遵从多数意见,由此确立公共事务决策之一般原则:舍己从人。
十三、天下为公…………………………………………………………………………………………….112
《尧典》用相当大篇幅记“选贤与能”,此为圣贤确立之治理大原则,其依据则是“天下为公”。
十四、敬天而孝…………………………………………………………………………………………….119
帝尧敬天,华夏人民对生命源头有全新理解,舜有孝道之生发,并确立其为道德自觉与伦理践行之根基。
十五、夫妇之道…………………………………………………………………………………………….129
此为典籍首次记载男女婚姻,由此确立华夏婚姻之礼,初成夫妇之道。
十六、齐家之道…………………………………………………………………………………………….137
中国治道之要义在家、国之治相连,“家齐而后国治”,其理据与机理何在?
十七、教化为先…………………………………………………………………………………………….145
舜之为政,首先施行教化,舜据此确立华夏治道之大方向:治国平天下,以教化为先。
十八、君臣互敬…………………………………………………………………………………………….151
尧舜时代,天下各族群与王开始形成以义相合而互敬的君臣关系,标志着华夏治理共同体之成熟。
十九、文教中国…………………………………………………………………………………………….158
敬天则重文,尧舜王权移交仪式行于“文祖”,自尧舜以来,圣贤即以“文”化成天下,而成就“文”明。
二十、天统众神…………………………………………………………………………………………….170
尧树立敬天之礼,舜让天具体化,并以天为中心,建立祀典。
二十一、比德于玉…………………………………………………………………………………………178
世界各大文明,唯中国重玉,君子比德于玉,以玉器联结社会关系。
二十二、四方朝觐…………………………………………………………………………………………185
四方诸侯朝觐舜,确认其与舜之君臣关系,舜借以确立王权。
二十三、巡守四方…………………………………………………………………………………………191
为与所有诸侯建立君臣关系,并宣示对天下之治理权,以维护华夏共同体之一统,舜乃巡守四方。
二十四、统一标准…………………………………………………………………………………………198
舜巡守各地,与诸侯协商,统一华夏共同体之基础标准,此为舜制礼之大端。
二十五、礼仪之邦…………………………………………………………………………………………204
舜修饬礼仪,尤其是君子相见之仪,以增进和维护君子群体内部之凝聚力。
二十六、中央之国…………………………………………………………………………………………211
四方诸侯朝觐帝舜,帝舜又以王城为中心出巡四方,“中国”观念逐渐形成并昭示于天下。
二十七、礼刑并行…………………………………………………………………………………………219
帝舜作礼,有礼而无刑,则礼不足以行于天下,故舜制礼之后,协同刑制。礼、刑并行,华夏治理体系乃初步成形。
二十八、蛮夷戎狄…………………………………………………………………………………………228
华夏文明趋于成熟,未加入这一共同体的族群成为蛮、夷、狄、戎,并与华夏形成复杂关系。
二十九、天下观念…………………………………………………………………………………………234
天下观念肇始于尧舜时代,敬天,则有“天下”。天下是至大至广之文明与治理共同体,无清晰边界而持续扩展。
三十、尧之大德…………………………………………………………………………………………….240
孔子删定《尚书》,断自帝尧,惟自尧,华夏才是华夏,华夏—中国之道初步凝定于尧。
三十一、作民父母…………………………………………………………………………………………248
尧驾崩后,天下之民深为悲痛,如同丧失自己的父母。正是尧,树立了君子作民父母的政治伦理。
三十二、远近秩序…………………………………………………………………………………………255
十二牧命舜以王者职事,首在“柔远能迩”。王者于天下只有远、近之别,而不分肤色、种族、宗教等,故天下可以至大至广。
三十三、平治水土…………………………………………………………………………………………262
舜即位之后即选用贤能,出任百官,以治天下,众人推举禹作司空,平治水土,以为万民谋生创造条件。
三十四、礼让自牧…………………………………………………………………………………………270
众人举荐禹作司空,禹辞让,并另荐他人,圣贤就此确定礼让为君子之大德。
三十五、农业生产…………………………………………………………………………………………276
圣人以为,政府有养民之责,故舜命弃任“后稷”,播种百谷,确立农为国本。
三十六、敷教在宽…………………………………………………………………………………………283
政府除了养民,更需教民,故舜命契作司徒,教化万民,宽和而不可苛细。
三十七、先教后刑…………………………………………………………………………………………292
舜委任皋陶为士,在委任契作司徒之后,由此次序,可见舜、也即华夏治国之道:教化在先,刑罚后之。
三十八、工业工程…………………………………………………………………………………………299
舜任命垂管理王室之工事,发展礼器工业,建设公共工程。
三十九、生态平衡…………………………………………………………………………………………306
天生人,人*贵,天要人各遂其生,万物自可为人所用,然而,人取物,有其道,循此道则人、物可以共生。
四十、祭祀之道…………………………………………………………………………………………….312
舜命伯夷典祭祀天神、地祇、人鬼之礼,并阐明祭祀之道:敬、直、清,如此则天、神、人各得其所。
四十一、乐以养德…………………………………………………………………………………………318
舜命蘷主管音乐和乐教,可见尧舜时代,乐制趋向成熟,并形成乐教,乐教是中国教育之*早形态,旨在养成君子之德。
四十二、文字之国…………………………………………………………………………………………327
舜设立纳言一职,极有可能推动了华夏文字之成熟。圣人取象以作文,言、文分离而互动、平衡,是中国文明的根本特征之一。
四十三、以人治人…………………………………………………………………………………………336
通过上述君子共同选贤与能之程序,舜组建华夏**个政府,承担保民、养民、教民之职能,构成后世中国政府之范本。
四十四、文德武功…………………………………………………………………………………………344
舜、禹共同确立华夏—中国应对边患之基本原则:以武力为后盾,修文德以来之。
四十五、舜之大德…………………………………………………………………………………………350
舜树立普通人成长为圣人之道,在天之下,人皆可持续提升生命境界,以至于成圣。
四十六、建国事业…………………………………………………………………………………………360
在尧舜禹有效治理之下,华夏已初步整合成为统一的政治和文明体,其凝聚力不断提升,范围持续扩展,而为今日之中国。
下部:《尚书·皋陶谟》大义浅说
四十七、圣人皋陶…………………………………………………………………………………………369
皋陶把尧舜之法度抽象为万世可言、可传、可学之道,故虽无大功,而为圣人。
四十八、修身为本…………………………………………………………………………………………374
皋陶总结尧舜之治道,提出华夏治理之大纲,关键是两条:修己之身,任用贤能。
四十九、知人安民…………………………………………………………………………………………382
皋陶**个把“安民”作为治国之基本目标,其预设是:人是人,治理的过程中必须把人当人对待。
五十、德行有常…………………………………………………………………………………………….389
皋陶展开了中国伦理学之根本命题:德是行之特定属性,且恒常行之,全面塑造心身,方为德行。
五十一、德位相应…………………………………………………………………………………………396
尧舜以德行为权威之本,以德行凝定中国,皋陶总结为如下义理:有德者必有其位,有位者当有其德。
五十二、法天而治…………………………………………………………………………………………402
尧屈神而敬天,尧舜确立法天而治之基本原则,皋陶将其总结为“抚于五辰”。
五十三、慎独无逸…………………………………………………………………………………………407
王者当引导整个君子群体节制欲望,保持忧患意识,以在高度复杂而变动的世界中向上提升。
五十四、天工人代…………………………………………………………………………………………416
皋陶论述天道治理观,称政府职能为“天工”,既证成政府职能之正当,又为政府职能设定审查标准。
五十五、则天立法…………………………………………………………………………………………423
规范一切人际关系之典、礼,终极渊源在天;政府所用之服章、刑律,终极渊源也在天。
五十六、代天养民…………………………………………………………………………………………429
如何保证君子始终服务于民众,而非滥用权威、残民以逞其私欲?皋陶阐明“天民论”,把民关联于天,确立民本观。
五十七、学为政本…………………………………………………………………………………………437
皋陶是治道之**位自觉表达者,中国**位思想家,初成“道学”。道学引领政治,中国文明才可大可久可美。
五十八、不言而治…………………………………………………………………………………………443
禹是笃行者,**次阐明圣人之言、行观:行比言重要。社会治理的*高境界是“化”民,不言而教,不言而治。
五十九、文明大地…………………………………………………………………………………………450
禹走遍华夏大地,获取各种知识,并普天之下提供公共品,从而大幅度提升华夏共同体之凝聚力。
六十、知天知命…………………………………………………………………………………………….458
舜是知天命之典范:尽其在己,听天由命。
六十一、君臣一体…………………………………………………………………………………………465
在平治水土过程中,禹重视君之作用,*终通过家天下强化王权,凝定华夏共同体,舜则更为重视君臣共治。
六十二、华夏服章…………………………………………………………………………………………471
在王权确立,政治秩序初步建成后,尧舜作服章之制,以分别君子之尊卑,稳定政治秩序。
六十三、君亦有过…………………………………………………………………………………………476
尧舜屈神而敬天,在天之下,所有治理者都是人,始终是人,且仅仅是人,故必有过。
六十四、养臣诫勉…………………………………………………………………………………………482
人生而不完备,故治国平天下所需的贤能之臣,需养而后成,政府也可以是养成之所。
六十五、天地生人…………………………………………………………………………………………488
天生人,天欲人生,天和生是理解中国人之生命观、生死观与治理模式之枢机。
六十六、民之仪表…………………………………………………………………………………………495
通过授予民众中卓越者以名誉,激励普通民众积极向上,可以美风俗,成良序。
六十七、舜禹之变…………………………………………………………………………………………501
尧舜与禹之间实有制度上的断裂,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但禹所强化之君道中仍有天下为公之大义。
六十八、声闻之教…………………………………………………………………………………………508
王者之教,自有其声,闻于四海;然而,是否受此教,由闻者自己决定,故圣贤教化有宽和之风。
六十九、华夏巩固…………………………………………………………………………………………515
天下对禹之继嗣或有质疑,但*终,华夏还是得以巩固。
七十、诚敬祖先…………………………………………………………………………………………….520
华夏敬天,天生人,具体的呈现是人生人,即父母生人,故敬天必敬祖先,礼以祭祀祖先为本。
七十一、让位为宾…………………………………………………………………………………………526
自确定禹继嗣王位之日起,禹就是王,舜则退而为宾客。信息

封面

尧舜之道-中国文明的诞生

书名:尧舜之道-中国文明的诞生

作者:姚中秋

页数:580

定价:¥68.0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19018993

PDF电子书大小:6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