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此处-中国社交网络与赋能研究

本书特色

[

本书考察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对普通人的赋能,侧重从日常生活的角度进行阐释。互联网和各种形式的社交网络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其本身便构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本书用四个字母(H.E.R.E)概括生活在此处的“社会”或者展开行动的空间场域的基本特征。而如何创造条件跨越技术能力差异带来的“鸿沟”、如何让不同能力和条件的人群分享技术进步的红利,也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

作者简介

[

朱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社会学博士。研究领域为消费社会学、可持续消费、消费文化、社会分层、青年消费与文化、研究方法等。
何祎金,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研究方法等。
田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研究领域人口与家庭社会学、青少年与大学生、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社会分层、调查研究方法。

]

目录

**章 研究简介  一 社交网络赋能研究的缘起  二 研究方法  三 本书内容第二章 生活在此处:互联网赋能的理论与方法论  一 赋能与互联网:概念与理论  二 生活在此处:
转向日常生活的互联网研究  三 互联网赋能的类型学划分第三章 从互联网到社交网络的发展历程  一 互联网发展进程  二 社交网络的新生态  三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与趋势  四 社交网络在中国:产业集群与网民群体  五 主要结论第四章 宏观层面的互联网政策演变  一 互联网政策内涵  二 转变中的互联网治理模式  三 中国互联网政策与规划  四 社交网络的治理:个体、制度与国家  五 主要结论第五章 不同社会经济群体互联网使用机会评估  一 老年人与互联网和社交网络  二 都市白领与互联网和社交网络  三 青年农民工与互联网和社交网络  四 大学生与互联网和社交网络  五 小结第六章 社交网络中老年人生活机会的重构  一 社交网络的多元化应用:从“聊天者”到“资源共享者”  二 个体生活机会的增加:拓宽信息和知识获取渠道  三 公共生活机会的增加:参与社会活动和关注热点事件  四 社会关系的强化及代际亲密关系的改善:缺场社交  五 互联网医疗与养老服务:期待与矛盾并存第七章 互联网结构下老年人生活机会与主观福利的比较  一 生活机会的重构:丰富日常生活、增强医养领域参与  二 网络消费的差异:能力更自信  三 生活满意度的提升:改善离婚丧偶老年人的主观福利  四 城市间差异:一线城市领跑互联网使用和医疗信息查询第八章 社交网络对中年人的赋能  一 中年人日常生活中的社交网络使用  二 中年人社交网络使用特征  三 社交网络对中年人工作生活的交互影响  四 社交网络下中年人群体亚文化的冲击与回应  五 社交网络对中年人生活实践的赋能  六 选择和机会的重构:先“赋”带后“赋”?  七 总结:机会的重构与自主赋能意识第九章 中年子女与老年父母的连接  一 开篇:网络世界里中年子女的新角色  二 庭生活篇:生活世界的“代理人”赋能  三 人际情感篇:情感沟通的“联系人”赋能  四 总结第十章 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对青年人的赋能  一 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下青年人的日常生活  二 社交网络的情感赋能  三 青年职场生涯中的社交网络  四 青年人社交网络中文化与权力的博弈第十一章 青年人与老年人的连接  一 青年“带路人”角色的日常化  二 社会地位决定互联网的“代理”程度  三 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平台下青年人与老年人主观情感的连接第十二章 互联网金融与赋能  一 代际与互联网金融  二 城际与互联网金融  三 不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赋能作用  四 结论附录1 社交网络与老年人的生活:访谈的故事  一 社交网络与老年人的社会参与  二 社交网络与老年人亲密关系的重构  三 社交网络与老年人的生活机遇:生活和消费中的赋能  四 讨论附录2 十城市抽样调查数据报告  一 总体情况的描述  二 线下数据分析情况  三 线上数据分析情况  四 线上和线下数据分析总结参考文献

封面

生活在此处-中国社交网络与赋能研究

书名:生活在此处-中国社交网络与赋能研究

作者:朱迪

页数:376

定价:¥108.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20123709

PDF电子书大小:5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